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想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精心选择对路的玉米良种非常重要。 1、种子质量是关键 农民朋友在购买玉米种子时,不单要注重价格,更要注重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种。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由于农民对玉米品种选择及种子质量鉴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选择的玉米品种不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种子质量不佳,严重影响农民创收。这就要求必须要对玉米品种选择以及种子质量鉴别进行研究,并向农民进行科学指导与积极干预。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鉴别种子质量可以使农民选择品质较高,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种子,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必须要正视以往玉米品种选择及种子质量鉴别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玉米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玉米的品种对于玉米的产量,质量起到直接影响,是玉米增产主导的内在因素。在品种选择上,首先应该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玉米品种必须要经过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1.2播种前对种子的处理当前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浸种和晒种,浸种是用采水或者用化学试剂对种子进行浸泡,保证种子能够快速发芽,提高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常采用的化学  相似文献   

4.
<正>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品种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玉米产量,因此要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状况、栽培管理水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选用有效积温在2400℃—2500℃左右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二、三积温带选用先玉335、先玉409、禾玉409、禾育187、龙禾1、龙单58等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做好晒种、精选等种子处理工作,去掉小粒和霉变、损伤粒,使种子大小均匀一致,确保种子质量。在种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北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大田作物,其播种面积占据了全市耕地面积的90%,无论平地还是坡地均种植玉米,因此搞好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一、玉米品种选择及种子包衣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根据北票市的光热资源和种植方式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选品种要求高产、优质,具有多抗性,种子质量高。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5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  相似文献   

6.
1、慎选品种,三思而后行药材种子种苗是丰产的基础,是质量的保证,究竟选择种植什么药材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然环境条件等确定,不可因某个品种价高而盲目引种种植,要注重药材道地性。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选择什么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来决定。一是注意鉴别真假广告,最好找内行鉴别,多方比较;  相似文献   

7.
选择优良品种是玉米增收的关键。随着种子市场的开放和引种、育种单位的增多,种子经销商越来越多,农户往往为种子选择不当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玉米品种的选用不仅要考虑到品种来源,到具备种子经营资格的单位选购良种,选用经过审定认定的品种;而且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力水平、不同种植制度和当地实际选用品种;同时在选用玉米品种的过程中要遵循市场需求原则和因人而宜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1选择优良品种在选择品种上不仅要注重优质高产、抗旱、抗倒伏、耐密、抗病等综合性状,同时要结合本地种植习惯、土壤地力、生产管理条件来选择。河北省南部主导品种以郑单958、浚单22、先玉335、蠡玉35、廉玉1号等为主,这些品种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好。2做好种子处理目前推广的品种多数是包衣种子,部分没有包衣的种子一定要用玉米专用种衣剂包衣,或用40%甲基异柳磷或2%立克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9,(22)
<正>玉米和大豆都是旱地作物。为了促使单位面积土地的整个产出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促使农作物的总产量、质量得到提升,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已成为日益普及的种植方式。1品种选择品种一直以来都是决定高产的主要条件。在对玉米进行品种选择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注重具有高产特征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在对玉米品种进行筛选时,要尽可能将具有紧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推进,小麦面积稳中有升,麦茬玉米栽培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不少农民由于对麦茬玉米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认识不足,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虞城县的玉米栽培实践,总结出实现麦茬玉米优质高产的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夏播玉米要选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型优良杂交品种,以包衣种子为好,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如农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一、品种选择技术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是我国人民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因为玉米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微量元素,玉米种植过程中,遗传性比较复杂,经常发生变异品种,为农户栽培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很重要。农户要掌握下列原则,提升玉米质量和产量。第一,因地制宜,并不是优良的种子在所有土壤中都能长出好的玉米,种子的选择上,做到因地制宜,先对土地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2.
<正>黑河市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大力发展玉米种植,通过引进玉米良种,实施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喜获丰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语讲"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果",可见种子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在选择品种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等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来选择适种品种,品种特性上要选择一些质量上佳,高产、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要高产,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实施玉米精量(单粒)播种技术,一次播种做到苗齐、苗全、苗壮,要抓好种子、播种和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1种子选择选用适合本地、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种子的发芽率要达到85%以上。沙河市夏玉米主推品种为郑单958、中科11,辅助品种为蠡玉35、浚单20。2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挑选、晒种、拌种等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玉米制种的几项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主要以单交种为主,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而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尚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玉米单交种子生产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所生产种子的质量;二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制种产量。为了确保配制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在制种时,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1制种地块选择的制种田的选择空间隔离就是要求隔离区四周不能有其他玉米品种,单交制种区要求隔离区距离不少于400米。时间隔离是把隔离区玉米的播种期同区外邻近玉米的播种期错开,以达到隔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春播制种玉米与大田玉米的错期时间约为40天,  相似文献   

15.
<正>1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1.1科学选种要想实现玉米种植的优质、高产。首先应该进行科学的选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在挑选玉米种子时,农户应该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抗病性玉米品种。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农户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确保所选玉米品种适合在当地进行种植。此外,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玉米品种,在挑选种子时,尽量选择那些耐受病虫害侵蚀,且颗粒比较饱满的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品种的选择要遵循"不同年份在玉米生长季多点考察观摩,一切经过亲眼验证"的原则,不要轻信种子商及其销售代理人的宣传和道听途说。其实选择品种应从上年度种子销售季开始:先收集本县(市)各家种子经销商的各种广告信息,并且尽可能多地到县(市)种子实体店走访了解每家主推品种和试验品种;关注所在省(市、自治区)、市、县(市)电视台的玉米品种广告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节水、保墒、耕作等一系列综合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该项技术通过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应用保水剂等方式,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量,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该项技术适宜在的干旱地区推广应用。我乡玉米种植面积全区最大,应付春旱,节水灌溉技术值得推广。一、旱作玉米的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品种。春旱年份和地区要注意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  相似文献   

18.
本模式栽培技术特点是采用矮杆品种、伏秋深松整地、测土分层施肥、窄行密植、精量点播。一、选地与选茬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经过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不重茬,不迎茬。二、种子及其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矮杆、半矮杆、耐密杆强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中早熟或中熟玉米品种,特别是紧凑、耐密型品种,如郑单958、蠡玉16、浚单20、先玉335、三北21等。二、精细播种1.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所选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种子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种子  相似文献   

20.
优良的品种和种子质量是丰收的基础,品种选择是玉米生产的第一步。不同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水平、抗病性、耐旱性、抗倒伏性上以及适应区域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生产上经常有品种选择不当或劣质种子导致减产甚至绝产的事情发生。如何选择适合需要的优良种子是玉米生产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