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属于根病范畴。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危害性极大的植物病害,常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引起土传病害的土传病原物种类很多,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其中以真菌为主。通常侵染植物根部,引起作物根部乃至全株萎蔫、枯死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技术与优质茶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枝菌根是土壤中某些真菌和宿主植物的互惠共生体。茶是菌根依赖性植物,茶苗接种菌根菌,可改善植物矿质营养,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且有抗病、耐病和促生产的作用,同时提高茶叶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是土壤里的一类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而植物寄生线虫也会反过来影响丛枝菌根的侵染和产孢;并指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接种时间、不同接种势、是否土著、以及土壤环境中的磷水平均会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不同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菌根抗线虫病的作用,从而为其用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同时也是植物体内众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 AMF)可以与80%的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利的丛枝菌根共生结构,丛枝菌根真菌一方面通过寄主植物获得碳源,另一方面根外菌丝的存在增加了氮素的吸收范围,有效增强了土壤—丛枝菌根—植物三者之间氮素的交流,提高了植物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并且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因此,以丛枝菌根共生体作为传输媒介,探索其在整个共生系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成为生态学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热点。本文从菌丝氮代谢、氮素的吸收形态以及共生体对氮素转运、交换三个方面,对丛枝菌根共生体氮素吸收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丛枝菌根氮素的利用特点及其在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丛枝菌根共生体氮循环中的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丛植菌根在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大面积尾矿废弃地的产生,已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模拟生物学试验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适应尾矿逆境和尾矿植被重建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铁尾矿盆栽的方法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大豆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尾矿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的大豆侵染率较高,且大豆根系接种菌根的大豆根系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CK),最高高出对照2倍以上,在接种不同含量的菌根真菌的试验中(10 g-25 g-50 g),大豆的生长量和养分含量均呈现“低-高-低”的现象。通过试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很好地促进大豆在铁尾矿中的生长,提高大豆对尾矿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尾矿生态复垦起到了积极作用。试验将菌根技术引入到铁尾矿库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利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相互用,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在铁尾矿中生长,为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物在侵染寄主过程中会分泌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这类蛋白称为效应蛋白(效应子),这些效应蛋白在植物细胞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病原物与寄主的相互作用。针对植物病原物效应子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细菌、卵菌、真菌和线虫的效应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阐述了这4类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效应子的功能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作物抗病改良和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提高33.10%和25.93%。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菌根真菌与病原菌互相竞争,抑制病菌对寄主的侵害,减轻细胞膜受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矿区复垦土壤接种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条件(10cm土5cm尾矿、8cm土7cm尾矿、5cm土10cm尾矿)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照)两种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及植株中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植株的生物量都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与非菌根植物相比,接种菌根真菌的植株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元素,而向地上部运移的Na较少,抑制了植株积累过量的Na盐;地上部Zn和Cu的含量受接种菌根的影响不大,而接种菌根降低了地上部Mn的含量。植株生物量及其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接种菌根真菌后,覆土少的(覆5cm厚的土壤于10cm厚的尾矿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10cm厚的土壤于5cm厚的尾矿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可以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并且对尾矿充填复垦土壤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菌根侵染率与根际营养状况的关系,该文研究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翅果油树实生苗幼苗的形态、生物量以及菌根侵染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过磷酸钙[Ca(H2PO4)2.H2O] (有效成分(P2O5)含量0.04 g.kg-1土)和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K2HPO4) (有效成分(P2O5)含量0.02 g.kg-1土)的吸收和利用,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但随着可溶性P浓度增加,丛枝菌根对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却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同样促进苗木对硝态N肥硝酸钾(KNO3)(有效成分(NO3-)含量0.06 g.kg-1土)和铵态N肥硫酸铵[(NH4)2SO4](有效成分(NH4+)含量0.06 g.kg-1土),对苗木都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可见根际营养状况是决定菌根侵染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首次发现,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他们还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菌根共生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为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2.
以珍珠岩为培养基质的半液培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营养液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根真菌侵染率随着外界氮、磷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高浓度或低浓度的外界氮或磷存在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无贡献。在正常的供氮(2mol/L)和供磷(0.1mol/L)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磷含量,但对氮含量影响不大,菌根对玉米磷素营养的改善大于氮素。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可以与植物的根形成互惠共生体,增加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提高植物抗逆性,以及在土地复垦和植树造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态特征,以及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广泛效应,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徐理  朱龙付  张献龙* 《作物学报》2012,38(9):1553-156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常规的防治手段可以局部控制但不能有效防治,采用传统的抗病育种策略培育抗病品种成效缓慢,因此对其防治一直是棉花生产上的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棉花对黄萎病的抗病机制方面。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抗病研究进展从抗病基因介导的信号路径、乙烯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中的作用、棉花对黄萎病菌的生理生化抗性以及棉花组织结构与黄萎病菌的抗性等4个方面总结棉花抗黄萎病的机制,以望对棉花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旨在深入了解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磷元素方面的机制。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AM真菌能够促使植物改善磷营养(如磷酸盐转运蛋白、磷酸酶基因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AM真菌的菌根吸收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水溶性无机磷、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等3种土壤磷存在形态下的利用机制。最后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内生菌根,它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植物抗旱性:通过菌丝增加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改善植物的磷营养及其他矿质元素营养;能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干旱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水势、永久凋萎点、叶片饱和亏、气孔阻力和恢复时间;改变激素平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控制水稻的水分供给模拟干旱胁迫,对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未接种的水稻在营养生长方面的差异,探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接种过丛枝菌根真菌的水稻植株的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和生物量都显著高于未接种过的水稻植株,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水稻在营养生长期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减少氮素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增强土壤-菌根真菌-植物三者之间的氮素交流,在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从菌根真菌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利用、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氮代谢、菌根真菌对土壤氮循环的生态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基于当前菌根真菌对植物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现状,建议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环境基因组学技术,重点研究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氮转运机制,解析菌根真菌—植物—土壤间氮素交流的主要路径及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促进植物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施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内生菌根,它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植物抗旱性:通过菌丝增加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改善植物的磷营养及其他矿质元素营养;能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干旱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水势、永久凋萎点、叶片饱和亏、气孔阻力和恢复时间;改变激素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当前农业发展,因此提高植物抗盐碱胁迫能力,以及盐碱土壤改良已成为当前我国生物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MF)广泛存在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可以与90%以上的陆生高等植物根系建立共生体——丛枝菌根(AM)。大量研究表明,丛枝菌根化的植物的抗盐碱胁迫能力得到增强。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