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心村”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薇  杨丛山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44-145,164
随着农村新建住房不断增加,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空心村"现象。"空心村"造成土地浪费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分析"空心村"问题的类型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空心村"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抓好空心村治理推进新农居建设——以灵寿县北洼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住房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空心村"现象."空心村"问题不仅造成了有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影响了农村面貌的改善,成为农村科学发展和新农居建设的"绊脚石".对灵寿县北洼村"空心村"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形成"空心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剖析,并提出了"空心村"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1-172
21世纪以来,在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作为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同时也带来了"空心村"这样的农村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区的空心村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为背景,结合中国山地丘陵区的特殊社会、经济等条件,探究我国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空心村修复迫在眉睫,乡村振兴势在必行。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中南,是典型的以丘陵地貌为主的传统农业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特征。本文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收集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衡阳市农村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空心村现象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修复空心村的政策性建议。结果表明:空心村的修复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备条件,空心村修复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前提是教育振兴、基础是资金投入、保障是政策支持、途径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自由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农村精英严重流失,"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逐渐着手改造"空心村",但目前仍存不足和遗憾,影响着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进程。通过对比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发展趋势,从宏观上分析了现有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空心化"措施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新建住宅集中在村庄外围,形成了外实内空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该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提出"空心村"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民  倪红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82-5185
城市和农村是2种主要的人类居住聚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不仅表现在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上,而且表现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上。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了空心村空心化发展的3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滞后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形成的因素。针对空心村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空心村"是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基于对山东省禹城市农户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解了空心村的现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空心村问题的有效举措,将切实提高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空心村"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导致的村庄用地规模扩大而原有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现象。以甘肃省陇西县通安驿村为例,研究发现偏低的土地生产力、城乡居民过大的收入差距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是"空心村"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宣传力度、转变村民思想观念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集群的同步增长,导致了农村"空心村化"发展态势的不断加剧,为了解决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土地利用低、人地矛盾紧张等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浴子河村空心村整治项目为例,对废弃宅基地、废弃砖厂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增加了土地面积3. 864hm~2,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技术措施及相关规范,为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空心村问题,通过调研和深入分析,对空心村给出了简明定义和清晰界定;分别从内外在驱动力关系和主客观作用力关系方面,探讨了空心村形成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依据空心村空心化区域的土地使用现状特征,从有利于空心村治理角度划分了空心村类型;提出了空化率概念,并依据空化率大小划分了空心村的等级;结合我国空心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目前整治的重点、模式和主要措施。旨在为空心村问题理论创新和深化研究提供借鉴,也为空心村有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新空心村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方略,既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要求。在对空心村形成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亳州市利辛县空心村治理实践。基于此,提出了空心村治理整治的三大方略,一是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三是有序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也随之转好,农村村民纷纷申请宅基地,建设新房,导致农村土地向外缘扩散,村镇中心出现大批量的空置与废弃房屋,出现“空心村”现象,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严重危害。“十二五”之后,通过综合整治空心村问题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构建我国城乡良好发展格局的重要对策。本文着重分析了空心村的主要形成原因,并对综合整治空心村的现代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也随之好转,农村居民纷纷申请宅基地、建设新房,导致村镇中心出现了大批量的空置与废弃房屋,出现"空心村"现象,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着重分析了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并对空心村中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有效改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整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村容的整治,加剧了村内大片土地的闲置和村庄向外围的无序扩张,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浪费耕地;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旧村与规划新村等途径整治空心村,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潘霜  马丽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0-1040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社会经济发生巨大改变。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经济发展,农村出现了村庄“中心衰落,外围增长”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既导致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又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该研究分析了“空心村”出现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空心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耕地撂荒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空心村"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宝贵资源,成为必须认真研究解答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陕西省左权县和榆次区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于是很多农村成为了"空心村"老人与儿童成为了留守农村的主要人群。农村出现"三荒"即人荒、地荒、钱荒现象。"三荒"问题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发展;使空巢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儿童问题突出。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荒"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当前在不少地区的农村,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强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出现了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刚  徐立敏  卢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80-6580,6584
分析了“空心村”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提出了治理“空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