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用碱性脂肪酶A、碱性脂肪酶B、复合碱性脂肪酶A B对大黄鱼鱼片进行酶水解脱脂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碱性脂肪酶脱脂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碱性脂肪酶的脱脂效果,当复合碱性脂肪酶酶液浓度A B=(30 20)U·mL-1,酶解pH值8 9,脱脂时间为50min,脱脂温度为(21±1)℃时,其脱脂率可以达到最高70 28%,残脂率为7 50%。 相似文献
2.
用脂肪酶对罗非鱼鱼皮进行酶法脱脂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的酶法脱脂工艺为:pH值9,脱脂时间3h,酶添加量2%,料液比1:4,温度40℃,该工艺的脱脂率可达67.5%。通过超声波辅助脱脂研究表明其脱脂率并无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重点对日本鲐鱼片和鱼糜分别用扩展青霉PF868产生的碱性脂肪酶酶解法与漂洗压榨的理化法脱脂工艺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鲐鱼片,理化法(残脂率11.01%,按干基计,下同)优于酶解法(残脂率19.48%),而对鱼糜,酶解法(残脂率3.49%)大大优于理化法(残脂率7.52%),筛选出的脂肪酶的适宜酶解条件为pH8.7-9.2,温度32℃,酶液活度40U.mL^-1, 酶液与底物比为5:1,脱脂时间50min,鲐鱼糜在上述酶解条件下,残脂率可达4%以下,而采用理化法脱脂,残脂率只能达到8%左右,无论酶法还是理化法,均难使鲐鱼片残脂率达到10%以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免培养的16S rDNA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研究脱脂蚕蛹替代鱼粉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肠道菌群的影响。6个饲养组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能饲料, 分别为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3种替代饲料(脱脂蚕蛹替代鱼粉蛋白, 替代水平分别为25%、50%和75%)及2组分别在50%和75%替代基础上分别再添加0.6%和0.7%晶体赖氨酸的饲料 (分别记为DSP0、DSP25、DSP50、DSP50-Lys、DSP75、DSP75-Lys)。饲养结束后采集肠道样品, 分析建立指纹图谱, DSP0、DSP25、DSP50、DSP50-Lys、DSP75、DSP75-Lys组分别产生了19、15、11、12、8和12条可鉴别条带, 各组均存在优势种群条带。DSP0和其他各组(DSP25、DSP50、DSP50-Lys、DSP75、DSP75-Lys)的相似性指数为50.7%、50.6%、69.0%、42.4%、66.7%。对PCR-DGGE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 共得到19条序列, 将得到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分析, 发现建鲤肠道菌群归为芽孢杆菌纲、螺旋体纲、β-变形菌纲、梭菌纲、放线菌纲、γ-变形菌纲、蓝藻纲、拟杆菌纲、梭杆菌纲等, 大部分为不可培养细菌。研究发现, 脱脂蚕蛹替代鱼粉对建鲤肠道菌群组成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脱脂蚕蛹替代水平的提高, 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 细菌种类从19种锐减至8种, 而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可减弱这种影响, 本研究可为蚕蛹在鲤配合饲料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设计法测试鲤鱼饲料中蛋白质、糖类、脂肪、混合无机盐的需要量。结果表明,其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35 % ,脂肪12 % ,糖类25 % ,混合无机盐8 % ,纤维素11 % 。分析了鲤鱼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计算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 % 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 ) :苏氨酸3-254 ,缬氨酸3-550 ,蛋氨酸2-380 ,异亮氨酸3-069 ,亮氨酸5-590 ,苯丙氨酸3-216 ,赖氨酸6-212 ,组氨酸1-797 ,精氨酸3-959 。饲料的最适钙磷比为1∶2 ,每100 g 饲料中,钙的适宜含量为839 ~1 189 mg ,磷为1 678 ~2 370 mg,钙磷总量为2 517 ~3 600mg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鲤脂蛋白脂肪酶 (CcLPLs)的基因特征、时空表达分布及酶活性,实验利用基因组同源搜索获取鲤CcLPLs同源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CcLPLs在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取CcLPLs重组蛋白,并使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各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结果显示,鲤基因组中挖掘到5个CcLPLs基因(CcLPLA1a、CcLPLA1b、CcLPLA2a、CcLPLA2b*和CcLPLBa),经验证,CcLPLA2b*是假基因,共线性分析显示,鱼类特有基因组加倍过程中出现基因丢失的现象,而鲤特有的基因组加倍致使鲤存在5个CcLPLs。CcLPLA1a和CcLPLA1b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同,同源性分析显示,CcLPLBa与CcLPLA1s的同源性为64%,与CcLPLA2a同源性为50.8%。qPCR结果显示,CcLPLs的表达量在肝脏、心脏、脂肪、肌肉、脑、肠道和脾脏中依次降低,在各个组织中,各基因表达量从高到底依次为CcLPLA1s、CcLPLA2a和CcLPLBa。鲤正常投喂、饥饿及再投喂状态下CcLPLA1s和CcLPLA2a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饥饿状态下,CcLPLA1s和CcLPLA2a在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投喂组,而在肌肉和脂肪中低于正常投喂组;再投喂后,CcLPLA1s和CcLPLA2a在肝脏中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投喂组,而在肌肉和脂肪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构建具有促溶效果的原核表达载体,分别获得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Skp-CcLPLs和SlyD-CcLPLs,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其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cLPLA1a、CcLPLBa和CcLPLA2a,最适pH均为8.0,发挥最大活性的NaCl浓度为0.6 mol/L。本研究探讨了鲤CcLPLs同源基因在进化中的表现,对CcLPLA1s、CcLPLA2a和CcLPLBa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投喂和饥饿对CcLPLA1s、CcLPLA2a表达的影响,揭示鲤饥饿胁迫下脂质代谢及响应对策,为控制鲤脂肪含量提供靶点,成功进行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并测定了其酶活性,为鱼类脂蛋白脂肪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5种酶对脱脂鲢肉进行水解制备水解鲢蛋白。脱脂鲢肉是分别采用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3种溶剂萃取法进行脱脂后得到。分别用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对3种脱脂鲢肉及未脱脂鲢肉进行水解。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鲢肉脱脂率最高,脱脂率为96.33%。复合蛋白酶为最适酶,乙酸乙酯脱脂鱼肉为最佳底物;在最佳水僻条件下:pH6.5,温度55℃,酶量3500U/g蛋白质,底物浓度(乙酸乙酯脱脂鲢肉:水)1:5,其水解度达到最大,为44.00%。 相似文献
8.
鱼病防治对网箱养鲤的养殖成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网箱养殖科研成果和出口商品鱼的生产实际,明确了网箱养鲤的鱼病防治原则为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中西结合、内服为主、外用为辅,阐述了网箱养鲤的选药、给药及防治方法,提供了网箱养鲤鱼病防治的中、西药组方和使用方法,认为采用"挂袋法"防治网箱养殖鱼病值得商榷,供网箱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试验期为10d,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鲤(Cyprinus carpio)几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Cd2+浓度设4组,分别为0.1569、0.3138、0.6275、1.2550mg/L,设1个对照组(0mg/L)。结果表明,血液和肝脏SOD比活力随着试验浓度的增大,表现出相似的抑制-诱导-抑制规律;鳃表现为诱导-抑制;肾脏一直表现为抑制,抑制程度为下降-升高-下降;肌肉一直表现为诱导。 相似文献
10.
鲱经采肉,脱脂等处理后,与大豆分离蛋白混合经双轴挤出机共同挤出,套筒温度为160℃,送料速度33kg/h,螺轴转速120r/min,实验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为2.8%,1.6%(干基)的两种脱脂鱼肉,呈现出优越的组织化性能,挤出物呈多孔膨松结构,并且具有类似畜肉的韧性和咀嚼感,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该组织化产量具有良好纤维结构并没有挤出方向定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消化道粗酶提取和体外孵育消化的方法,测定了鲤、鲫、草鱼对苹果渣的离体消化率,并以麸皮、棉籽粕为对照,评价3种鱼类对苹果渣的消化利用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鲤、鲫、草鱼对苹果渣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均低于棉籽粕,与麸皮相比,除粗脂肪消化率略低外,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差异不明显,尤其是草鱼对苹果渣可以较好地消化,苹果渣有可能作为能量饲料部分替代麸皮,成为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的饲料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3.
1987~1990年对辽宁省鱼病调查结果表明,主养鲤、鲫塘粘孢子虫病呈上升趋势。为此于1996~2000年在沈阳和辽阳两市部分主养鲤、鲫池塘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孢子虫病的种类、寄生部位和药物及剂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泼洒0.3×10-6~0.4×10-6敌敌畏乳剂(80%),同时投喂孢子散或0.2‰~0.3‰的敌敌畏药饵3~5d,并适当更换池水,可有效地防治鲤鲫体内外的粘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概述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Cyprinus carpio育种工作历史,介绍杂交选育亲本的来源与生物学特点以及育成品种的选育方法、技术路线和优良性状。通过引入国内外名优鲤,采用常规杂交选育、多性状遗传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法,本土化培育出多个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鲤新品种。采用的亲本包括黑龙江鲤C.C.amurensis、荷包红鲤C.C.var.wuyuanensis、散鳞镜鲤C.C.var.specularis amurensis、德国镜鲤C.C.var.S.germanensis和大头鲤C.pellegrini。育成品种包括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松浦鲤C.C.'Songpu'、松荷鲤C.C.'Songhe、松浦红镜鲤C.C.'Songpu red mirror'、德国镜鲤选育系F_4、松浦镜鲤C.C.var.S.'Songpu'和易捕鲤。这些品种都具有抗寒、抗逆、易捕和快速生长等特性,适合北方以及全国各地养殖,其中松荷鲤、松浦镜鲤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国的渔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将构建携带H1启动子的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鲤受精卵核区附近,获得了一批具有RNAi表型的转基因鲤,PCR和分子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鱼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32.78%;一龄鱼的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比普通鲤平均生长快0.99倍,其体高和体厚分别平均增长0.22和0.26倍,其中有31.82%的群体平均体厚是普通鲤的1.6倍。结果显示,该质粒表达的发夹环型dsRNA可以有效降解其转录产物,对阻抑肌细胞中同源基因的表达、鲤肌肉的再生能力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鲤背部肌肉增厚、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双链RNA在鲤体内具有RNAi效应。RNAi技术为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基因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德国镜鲤♂;鲤鲫杂交♀×鲤♂)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鲤鲫杂交♀×鲤♂回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in+36st+30t;鲤鲫杂交♀×德国镜鲤♂回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8,其核型公式为:3n=63m+45sin+12st+30t。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孢子虫可在鲤鱼鳃、骨骼肌、肾及眼球软骨内形成胞囊,对寄生部位的组织造成一定的病理性损伤。表现为眼球脉胳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长、变性、坏死、脱落;骨骼肌水肿、变性,甚至发生蜡样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肠发生卡他性炎。 相似文献
18.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德国镜鲤♂;鲤鲫杂交♀×鲤♂)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鲤鲫杂交♀×鲤♂回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 相似文献
19.
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 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研究分离菌的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根据2 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分离到该菌株.2 株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等15 种药物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菌株差异.对其敏感的15 种药物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