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性信息素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性诱剂对甜菜夜蛾雄成虫有显著诱集作用.其不但成本较低、方法简便易行和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和谐、对人畜和其它有益生物安全,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甜菜夜蛾无公害控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合基层测报站点使用的玉米螟监测工具,验证玉米螟标准化性诱捕器的监测效果,分别使用性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两种不同的诱捕方武作对比试验。试验证明,性诱在全监测期诱捕量和分代次诱捕量上均高于灯诱。性诱在始见期和诱虫总天数上优于灯诱;性诱和灯诱的虫量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代次划分明显、主蜂相同,性诱蜂次更多。由于标准化性诱捕器监测及时准确、成本低廉、使用简便、规范化程度高,适合在基层玉米螟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斜纹夜蛾性诱剂与频振杀虫灯对烤烟斜纹夜蛾诱捕试验效果比较表明,二者所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量显著高于频振杀虫灯的诱蛾量,防控效果比较,性诱剂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9.78%.频振杀虫灯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65.34%.性诱剂防控区比频振杀虫灯防控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44.06%.  相似文献   

4.
2009年秋季在天津地区大葱田,进行了不同性信息素产品诱捕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塑料毛细管型诱芯(1~3号)和2种硅橡胶塞型诱芯(4、5号)对甜菜夜蛾成虫均具有灵敏、高效和持效期长的特点。放置诱捕器42d时各处理平均诱蛾量(头.器-1.2d-1):5号为92.13头,优于其他4种产品,与1号(45.27头)相比差异显著。53d时各处理总诱蛾量1007.3~2138.3头.器-1,最高和最低诱蛾量相差2.12倍。不同产品的性价比3号最高为15.41,其次为4、5号,分别为12.45、7.76,2号和1号较低,分别为4.97和3.78。  相似文献   

5.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18.6倍和11.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效果及其相对稳定性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用笼罩诱捕器取代水盆诱捕器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6.
杨健  宁国云 《植物医生》2010,23(1):29-30
在太湖西南岸的长兴县洪桥镇蔬菜基地,采用性信息素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3种蔬菜害虫进行监测,初步摸索出3种蔬菜害虫在太湖西南岸蔬菜上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不同组分诱芯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甜菜夜蛾不同组分配比诱芯A、B、C、D、E型,并以测报灯为对照,开展了诱捕甜菜夜蛾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甜菜夜蛾C型诱芯诱捕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A型、E型诱芯和测报灯诱捕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位居第二,以B型诱芯诱捕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试验了3种性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诱捕效果.结果表明,3种性诱捕器均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诱捕效果,以深圳百乐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平均单个诱捕器高峰期5d诱蛾量为41头、100d累计诱蛾量为161头,其次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捕,平均单个诱捕器...  相似文献   

9.
王克臻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21,47(6):248-253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 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竹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 竹林害虫日益猖獗, 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 本试验首次将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到雷竹林趋光性害虫防治中, 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试验, 光源分别为365、380、395 nm的3种波长紫外光和420、460、520 nm的3种波长可见光, 明确雷竹林害虫发生情况及规律, 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使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395 nm波长杀虫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 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 综合防治能力较好。365 nm波长杀虫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 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 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 适用于竹瘿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等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本研究可为频振式杀虫灯监测防治雷竹林趋光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几种因素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测定,就不同来源诱芯、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类型诱捕器、诱芯不同储藏期等因素对信息素诱集斜纹夜蛾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蔬菜害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的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置放高度依据不同寄主田间生长高度,以1~1.5m效果较好;3种诱捕器诱集效果相当,诱集代次清晰、峰谷明显,均可作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配套的诱捕器;斜纹夜蛾橡皮塞诱芯置放冰箱贮藏1年或2年,诱蛾活性显著下降,诱蛾量下降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4.
许焕明 《广西植保》2010,23(2):14-16
2009年在大新县硕龙镇进行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性诱盆)和频振式杀虫灯(频振灯)对甘蔗条螟成虫诱捕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门村和岩应村2个监测点,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2.54头和7.33头,性诱盆比频振灯多5.21头,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经济性、简便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作者认为利用性诱盆对甘蔗条螟成虫的诱捕效果更好,监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分布与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428头草地贪夜蛾,其中97%以上个体分布在胶东地区,推测东部沿海是其...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应用性信息素诱捕甘蓝斜纹夜蛾及田间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对秋甘蓝斜纹夜蛾开展了大面积诱杀试验,并就配套应用技术及其田间控害效果进行了评估。性信息素防治区内,在外围、中围和内围以及上风口、下风口等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单瓶诱集量差异明显,上风口的诱集量大于下风口,且增加幅度从外围往中心依次递减;在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诱集量差异跟田间虫口发生量呈正相关,虫口密度越大,外围成虫诱集量比中内围的增幅也越大。性信息素防治区在减少药剂防治2次的情况下,斜纹夜蛾落卵量比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减少27.5%和65.3%,田间累计幼虫发生量分别下降70.9%和94.3%。本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能有效控制甘蓝斜纹夜蛾的危害,可为蔬菜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对国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和国外2种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比较了水盆和灯光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有限公司的性诱剂诱杀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诱芯,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盆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灯诱。用筛选的最优诱芯,采用水盆诱集法监测了2007-2010年度北京延庆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该地区小菜蛾不同年度间种群差异显著,因此,每年和常年监测可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田间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的智能化监测,本研究对本文作者前期研发的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害虫智能监测设备进行了田间应用和评估。研究发现,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采集数据和人工计数数据所反映的草地贪夜蛾高峰期均为9月20日-9月22日、10月14日-10月22日和11月4日-11月6日,自动计数的平均准确率达75.03%;桶形诱捕器仅监测到9月20日-9月22日和10月14日-10月22日这2个高峰期,但整个监测期间桶形诱捕器诱集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与智能监测设备监测到的种群数量没有差异(Z=-0.784,P=0.433)。此外,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日平均温度≥16℃时,大多在18:00后开始活动,晚上12点左右达到活动高峰期;当日平均温度<16℃时,草地贪夜蛾成虫整体活动性不强,但在16:00-16:59和23:00-00:59出现两个活动小高峰期。以上结果表明,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测可以用于草地贪夜蛾的远程实时测报。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和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的监控及诱杀作用, 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 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 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 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 三者差异不显著; 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 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 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 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 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 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Field trapp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five different pheromone blend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rap design on attractiveness towards cocoa mirids, Sahlbergella singularis Hagl. and Distantiella theobroma (Dist.), in Cameroon. RESULTS: A total of 361 adults of S. singularis (359 males and two females) were caught. The highest numbers of mirids were found in traps with pheromone blends that combined a monoester and a diester, compared with traps with the diester or the monoester individually and control traps with no pheromone. Rectangular traps caught significantly more mirids compared with delta traps. The mean number of 5.1 mirids trap?1 year?1 caught in rectangular tra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1.8 mirids trap?1 year?1 for the delta traps. CONCLUSION: The data revealed that rectangular traps containing pheromone blends combining both the monoester and the diester have a good potential to lure and trap adult males of S. singularis on cocoa farms. The pheromone blends used were specific for S. singularis, and the use of pheromone traps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incorporation into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monitoring or even the control of S. singularis in cocoa plantation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