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质和高产是油菜生产的主要目标.也是油菜育种的主攻方向。由于品质与产量存在着负相关,优质品种往往存在丰产性方面的缺陷。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基因工程杂交油菜的特点、现状、基本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油菜高产育种中理想株型概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世界油菜生产及贸易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烈臣 《作物研究》2002,16(3):155-156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与贸易情况。我国为世界第一油菜生产大国 ,2 0 0 1年油菜籽总产量达到 1132万 t,双低油菜面积占到 5 6 %。2 0 0 1年世界油菜收获面积达 2 396 .12万 hm2 ,总产菜籽 36 2 1.6 5万 t。2 0 0 0年世界油菜籽贸易总量达到 2 0 2 1万 t,菜籽油为 5 19.78万 t,菜籽饼为 898.80万 t。并分析了 2 0 0 2年世界油菜及其产品的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了恢复株率97.92-100%的ZKC和89S016等5个低芥酸恢复系。 在三系配套的基础上,经测交,选育出亩产110.5-185.6公斤的5个强优势组合,组合的芥酸含量0.31-0.64%,亚油酸含量31.06-35.09%。并发现亚油酸含量亦有优势表现,6个F1组合的亚油酸含量,全部高于双亲平均值,有5个组合则超过高亲值。 5个强优势组合都导入了花叶苦菜(蔬菜芥菜)的抗病毒病性状(基因),经冬夏两季自然诱发鉴定,强优组合的发病率都低于邻近对照。优质、抗病、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已初告完成,1992年以后将陆续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接续一 )2 6 杂种优势利用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来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 ,大豆具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但利用大豆杂种优势的前提之一是需要有适合的不育系。有关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专利已早有公布 ,但实施起来很难操作 ,故没有商业化应用。 80年代美国的Davis曾在专利中声称找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始终未见进一步报道。进入 90年代 ,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整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 993年吉林省农科院育成了野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 ,1 995年实现了栽培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油菜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就,包括工程杂交油菜,抗病虫转基因油菜、高油酸油菜的选育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稻田三熟制油菜高产途径与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桥 《作物研究》1996,10(4):24-26
1996年对107个典型丘块的考查结果表明,稻田三熟制油菜的高产途径是:选用良种、增加株数、争分枝、争角果、争粒  相似文献   

10.
油菜品质遗传改良的进展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除油用外,还有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从油菜单用途看,纯油用经济效益不高,但根据油菜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实现“一菜多用”,大幅度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促进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本文综述了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综合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多室油菜具有多室多粒的特性。本文概述了油菜的多室性状,从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多室油菜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室油菜的形态和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多室油菜研究中存在心皮数目、多室性状的嵌合性和起源进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多室油菜在高产、抗裂角性及果实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油菜多室性状对丰富和充实油菜花器和角果的形态建成理论以及探讨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室油菜的开发,也对丰富和充实油菜种质资源以及油菜的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加拿大油菜研究情况简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5,19(3):196-198
介绍了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加拿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DNA Land Markes公司,DSV种子公司,Monsando公司,拜尔公司作物科学分公司,SW Seed Ltd,先锋种子公司和Cargill种子公司2004年的油菜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科研体系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茶叶科研体系 1.研究机构设置 1949年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成了一批从事茶叶科研的茶叶专业研究机构和农业大学,形成了包括由国家到地方,有高校、农科院(所)等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组成的中国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中国大陆目前有省级(包括直辖市)以上茶叶研究所13家,其中全国性茶叶专业研究机构2家,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菜施肥状况及施肥技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示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体系雏形已基本构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近期油菜施肥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油菜角果数量及关键表型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替代人工方式考种油菜、观测角果,研究了一种用于测量批量角果的数量和关键表型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设计了角果散铺和图像采集装置,利用拨动加振动的方式将堆积角果均匀散开并拍摄视频;使用二维码作为标记块,以有效地提取关键帧并拼接为包含全部角果的整幅图像;提出了基于凹点提取与匹配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各种形态下的重叠角果,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关键表型参数测量中,利用了最大类间方差法以判断角果的正置或侧置姿态,以此估计角果横切面的近似椭圆长短轴,再计算角果的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对不同品种的油菜适应性较好,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估计误差分别不大于2.9%、4.8%和5.0%。该方法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方式的油菜考种,为相关农业科研领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的基因性状的类型、转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并简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9.
易善贵 《江西棉花》2006,28(6):25-28
安乡县是湖南省的产棉大县,20世纪90年代即被列为国家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又被列为国家适纺60支左右高支纱的棉花优势产业带。安乡县地处洞庭湖滨,不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温光资源丰富,而且排灌方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极有利于发展棉花生产。全县常年种植棉花20khm^2左右,2006年已发展到23.3khm^2以上,占常德市植棉面积的30%以上、占湖南省植棉面积的12%左右。棉花生产成了安乡县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安乡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10年来,安乡县棉花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棉农植棉水平不断提高,单产总产不断上升,名列全省前茅,但根据安乡县棉花生产现状,还有诸多的制约因素阻碍着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