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藜芦碱对棉蚜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植物源农药藜芦碱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施用该农药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 以藜芦碱高、中、低3个剂量作为处理药剂,吡虫啉作为对照药剂,分别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棉蚜虫口数,分析棉蚜防治效果。【结果】 在药后1、3、7和14 d时,藜芦碱低剂量防效分别为44.05%、73.91%、81.20%和82.24%;藜芦碱中剂量防效分别为56.57%、76.08%、82.01%和82.24%;藜芦碱高剂量防效分别为65.69%、80.02%、85.53%和87.22%;吡虫啉防效分别为60.03%、72.40%、77.05%和76.44%。药后1 d时藜芦碱中等和高等剂量防效和吡虫啉相近,在药后3 、7 和14 d时藜芦碱低、中等和高剂量防效均好于吡虫啉。【结论】 0.5%藜芦碱植物源农药持效期长,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量 85 g/667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绿丹(0.26%苦参碱水剂)对棉蚜的防效及对天敌安全药性,分析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棉蚜无公害植物源农药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此试验。 相似文献
3.
4.
5.
西瓜白粉病是苏北地区西瓜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等4种药剂在淮安市主栽品种"早佳-8424"上进行了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 000倍、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 000倍、75%肟菌·戊唑醇WDG 1 500倍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均在90%以上,75%肟菌·戊唑醇WDG 3 000倍和10%苯醚菌酯SC1 500倍2次用药防效分别达到82.02%和76.60%,而50%多菌灵WP800倍防治效果不理想,仅为45.12%。总体上看,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DG和10%苯醚菌酯SC3种药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防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蔬丹500×、0.9%虫螨克乳油1250×、10%溴虫腈1200×对甜菜夜蛾的速效性和迟效性均好,对大葱叶片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0%米螨胶悬剂、2.5%菜喜悬浮剂速效性较差,但迟效性较好,药后5日、10日的防效均高于90%,在生产上可与第一类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 据本所监测,1990年郑州、太康棉田的棉蚜对菊酯类农药已有数千倍的抗性水平,对氧化乐果的抗性也十分显著。研究证明,昆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增强是有机磷和菊酯的解毒途径之一。另据报道(冯国蕾,1987),增效磷(SV1)对MFO具有抑制作用,YZ—910农药增效剂(广东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具有良好扩散、粘附和湿润能力。本研究旨在将此二种增效剂加入杀虫剂中,以提高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确定经济有效的配方为农业生产服务。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药剂种类:40%增效磷由中科院动物 相似文献
8.
9.
以几种新型农药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剂量防治棉蚜和伏蚜的效果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50mg/kg、20%喹硫磷EC150mg/kg、40%毒死蜱EC300mg/kg和1.8%阿维菌素EC6mg/kg药后1d、5d、10d、15d防效分别为72.3%~99.4%、81.3%~99.4%、62.7%~98.8%和47.1%~96.8%,其总体防效相当于或略优于对照药剂50%甲胺磷,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且对棉花生长和棉田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作者于1989~1990年在南北疆对棉蚜危害与棉纤维含糖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危害及后期棉蚜蜜露污染对棉纤雏含糖量有明显的影响,棉株受害早,受害时间长,棉纤维含糖量高。棉花吐絮后棉纤维含糖量亦随棉蚜蜜露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棉蚜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室内比较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双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常规棉上连续饲养时各代种群的增长,同时比较了3个棉花品种上第14代棉蚜体型。结果表明,在连续17代饲养中,仅在第11代,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净增殖率显著低于常规棉(P<0 05),而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各代次品种间无差别;内禀增长率差异不同于净增殖率,在第8代,取食单价转基因棉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代次均无显著差异。各品取食棉蚜寿命也仅在第8代出现差别,表现为转基因棉上棉蚜寿命显著短于常规棉(P<0 05)。各品种上第14代棉蚜头宽、体宽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而腹管长存在差异,其中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腹管显著短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显著长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 相似文献
16.
转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10%烟熏死烟剂(有效成分为异丙威 吡虫啉)对保护地黄瓜瓜蚜防效优良、速效性好,且对黄瓜安全。该烟剂防治瓜蚜在其不同发生期均可施用,适宜剂量为750 g/hm2,药后1 d的防效可达92.5%以上,药后7 d的防效仍达90.7%以上,较空白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8.
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部分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选育出了对氰戊菊酯抗性达 199.5 4倍的棉蚜品系。设计了 3条简并引物进行嵌套式PCR扩增 ,得到了氰戊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棉蚜钠离子通道基因IIS4 IIS6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氰戊菊酯抗性品系棉蚜没有发生kdr或super kdr突变 ,但是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IIS4 IIS6区有 2个核苷酸发生了突变 (T2A和A34T) ,并由此导致了 1个氨基酸的突变 (M12L) ,推测该突变与棉蚜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 strain of fenvalerate-resistant cotton aphids was selected using fenvalerate insecticide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istance factor of the strain was 199.54. Three degenerate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used to perform PCR amplification. A cDNA encoding partial sodium channel gene was cloned from the fenvalerate-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There were two nucleotide acid differences between fenvalerate-resistant strain and -susceptible strain, resulting in an amino acid mutation, Met→Leu.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mut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otton aphid resistance to fenvalerate. 相似文献
20.
选择5种药剂、设置18个处理,进行田间苹果绵蚜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苹果绵蚜的防效差异较大。其中5%吡虫啉乳油1 000倍1、500倍、2 000倍、3 000倍,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3、000倍,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2 000倍,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200倍、300倍、400倍、500倍等12个处理在药后第7天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5%吡虫啉乳油1 000倍、1 500倍,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2、000倍,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200倍、300倍、400倍、500倍等9个处理的药效在药后第14天仍达90%以上。由此可见,这些药剂在生产中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以代替当前生产中所用的有机磷高毒药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