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亚热带沿海地区广东海岸带复合农林业概况及高效发展的综合配套技术 ,阐明复合农林业在沿海地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唐山沿海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是渤海名城。正在兴建的国家级重点工程——曹妃甸沿海工业区座落在唐山境内。河北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河北省的经济重心已经走向沿海。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给沿海地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现代沿海林业产业,是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数字     
我国林业加速构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今年以来,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新增投资15亿元和5亿元,分别用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在北方地区构建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海地区构建以防风消浪为主要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到2020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今后,我国林业将进一步加快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相似文献   

4.
受日本农学家福岗正信的自然农作法启发,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原理为指导,以保持和改善自然环境为前提,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针对赣榆县林业资源的实际现状,提出了全县丘陵山区、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的生态林业发展模式,为全面提高赣榆县林业生产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沿海生态防护系统,是缓解沿海生态环境危机,拓宽生存发展空间,减轻自然灾害程度和频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沿海地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大连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市政府更加重视沿海生态防护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林为淦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19-221,225
通过分析沿海地区地形的特点,利用GPS接收仪定位、测距、导向、划定边界及测量面积等功能,阐述了GPS技术在沿海地区林地征占用、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基干林带划界、野生动物常规调查等方面应用实践,总结GPS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GPS技术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效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同时也是林业资源相对短缺,森林植被稀少,台风、干冷风、干旱、海啸、风暴潮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阮伟建 《绿色科技》2014,(2):137-139
指出了平原绿化能够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而同时平原绿化也是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在新时期下,浙江沿海部分地区的平原绿化出现了滞后,更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滑坡。介绍了浙江沿海地区的平原绿化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以此为浙江沿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平原绿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在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的论述,指出了沿海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的土地,是当前国际国内生态治理的重头戏,亦是国内外专家研究主攻的热点和难点。浙江省基本上没有发现大面积荒漠化的现象,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围垦区。浙江沿海地区盐渍化和重盐渍化土壤改良、绿化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已经在全省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稳定高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和保证。本文阐述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效益协调一致和生态工程技术配套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是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林”“保安林,也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就开始积极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涌现出谷文昌等先进模范人物。1988年以来,全省又组织实施了四期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使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海31个县(市、区)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  相似文献   

13.
据今年1月19日.《雅加达邮报》报道,印尼林业部长表示,作为恢复全国红树林5年计划的一部分,印尼将很快启动重建亚齐省和北苏门答腊沿海地区遭海啸破坏的红树林项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沿海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沿海地区是发展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航运、外贸的先驱地带。改革、开放、搞活以来,又成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和窗口。最近,中央确定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指出,沿海开放地区要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换和竞争。经济发展必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林业不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全国林业血防新形势,针对林业血防工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林分层面上增强抑螺防病林的多效功能、综合效益,从区域林业血防安全体系层面上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质量,探讨了林业血防工程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与技术措施,提出了在区域布局上,建设水网区林业血防生态防护体系、湖沼区林业血防生态屏障体系、山丘区林业血防生态安全网络体系,构建完备的林业血防生态安全体系;在林分结构与功能上,通过补充新建、提升改造,完善高效的抑螺防病林体系,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成效;并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2013,(10):1-1
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的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内蒙古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纲要(2013~2020年)》已编制完成,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要合理安排阶段性禁牧区和草蓄平衡区,科学实施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移民,实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推进公路、村屯、厂矿园区、城镇周边、黄河两岸和大青山前坡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落实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营造林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林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地区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622.76万hm2,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护卫滨海国土、防止海水入侵、美化人居环境的功能。但我国沿海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主要威胁因子有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沿海地区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保障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根据我国沿海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应尽快实施沿海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管理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如东沿海柳杉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如东沿海地区轻度盐潮土上20年生柳杉林分的生长量和生长过程以及生物量。认为,柳杉在生长量方面虽次于当地主栽树种水杉,但干物质积累量比水杉高,从防护林树种选择技术看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配较水杉匀称和合理,故是目前如东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海啸带来的震惊波及世界,警示着所有具有沿海版图的国家。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整个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和频繁的风暴潮。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沿海地区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十几年来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还起到了很好的防灾减灾作用。如广西合浦县在工程建设前的1986年,第9号台风来临时,垮海堤1900处,长293.8公里,而工程实施后的1996年,15号台风来临时,强度比1986年9号台风大,却垮海堤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