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硫酸氢钠对丘陵茶产量与品质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丘陵茶树上应用亚硫酸氢钠,能提高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干物质积累,以及茶叶内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从而获得茶叶增产,提高品质的作用。研究指出:亚硫酸氢钠提高光合速率与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福鼎大白茶(Fuding white tea)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低温条件对茶树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茶树的生产布局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2℃、-1℃、0℃、1℃、3℃、5℃共6个低温,研究低温对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降低,茶树的表观量子效率(Q)、最大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茶树叶片的Pn、Ci、水分利用效率(WUE)波动降低,Gs波动上升。(3)光合有效辐射为0μmol/(m 2·s)时,各处理的Pn均为负值,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升高,Pn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不再上升。(4)茶树叶片的Pn与Gs、Tr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不同低温处理茶树叶片的Q、Pnmax、Rd、LCP和LSP等光合参数差异显著。(5)随着低温程度加强,茶树的百芽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温度降到-1℃后,持续3d,茶叶的减产率达到19.02%。在低温胁迫的过程中,与茶树光合特性相关的指标都发生显著变化,-2℃左右的低温会对茶树造成伤害,影响茶叶品质且严重减产,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3.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春芳  孙云  陈常颂  陈荣冰  张木清 《作物学报》2008,34(10):1797-1804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5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对其进行数值分类以及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选出3个主成分分析, 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6.98%, Pn、Tr、Gs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WUE、Ci均为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根据Pn、Tr、Gs和WUE 4个指标聚类, 52个茶树品种聚为5类, 其中I类的15个品种为高光合速率、中等蒸腾速率、低气孔阻力、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 可用于茶树的品种改良; 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茶树光合与生理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参数, 建立了5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产冬小麦的冠层光合能力及不同器官的贡献   总被引:104,自引:11,他引:93  
徐恒永  赵君实 《作物学报》1995,21(2):204-209
通过两年对四个高产冬小麦品种冠层光合速率的测定,探讨了小麦灌浆期不同光合器官对群体光合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灌浆期群体光合能力与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190和r=0.9279)。光合器官中,旗叶和倒二叶光合能力强,贡献最大;茎鞘具有与旗叶相仿或稍高的光合潜力;穗部不仅是光合产物贮藏的生物库,而且是重要的光合源,其对冠层光合的贡献一般在10-12%左右。但若群体过大,穗部光合贡  相似文献   

6.
夏谷群体光合速率及不同冠层器官的光合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夏谷品种鲁谷10号3种密度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前后,从抽穗到灌浆初期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高密度条件下开花后群体光合速率衰减很快。开花期和灌浆后期对不同冠层器官光合贡献的分析表明,两个时期趋势相同,都以上三叶贡献最大,中部三叶次之,下部叶较低,茎鞘只占5%左右,穗部表现为呼吸消耗,且消耗总光合比重趋于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鲁谷10号亩产400kg以上的群体光合指标为,开花期群体光合速率应达31μmol·m-2·s-1以上,以后应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成熟期仍应达12μmol·m-2·s-1左右。还探讨了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非叶片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 22和Lu 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Lu 22各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低粒叶比品种Lu 14,特别是在衰老后期,Lu 22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非叶片光合  相似文献   

8.
该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该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环境,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光合能力贡献最大,占单株总光合能力的42.45%,倒二叶占28.27%,倒三叶占15.69%。剑叶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的增加最小,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三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剑叶和倒二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的关系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主要导致了植株倒三叶光合能力的显著提高,剑叶光合能力的变化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上的作用,已逐渐为世界许多种茶国家的生产实践所证明,国外一些主要产茶国家均将选育和推广茶树良种作为茶叶生产的根本战略措施,大力开展茶树各种选种方法和繁育途径的研究,培育出适应于不同地区栽培的大量品种,如印度,日本等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该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环境,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对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 灌浆期当代品种中、 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高、 中、 低三种密度条件下, 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3.
茶树专用叶面肥-催芽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5年在茶园喷施催芽素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越冬芽萌动时,喷施0.5%的催芽素,叶片光合速率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22.76%、全年增值12.03%;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总量、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均高于对照;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硒、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对照。催芽素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主要光合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在自交纱及其组配的4个杂交种光合性能的分析表明,杂交种较其亲本在光合面积上表现三种关系类型即居中,偏高亲,超高亲,而在光合时间上表现为负优势;在光合速率上表现为正优势;幅度在3.1%~23.4%,超高亲2.4%~9.3%,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叶绿素含量有关。杂交种的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叶绿素较亲本有降低的趋势。结合产量及有关性状分析表明,杂交种较自交系不仅在源上而且在库系统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Ⅱ优162、特优124等新近育成的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两优培九和Ⅱ优162有较强的耐光抑制能力,特优124有一定的耐低光强的能力。但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江苏茶树品种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在品种方面上存在的名优茶风格特征多样、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跟风引种等主客观问题。提出了加快适宜江苏茶树品种选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建议,以期为解决制约江苏茶产业发展品种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选育茶树新品种是加速茶叶生产良种化进程,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我院地处沿江江南丘陵地区,选育适宜丘陵地区栽培时高产优质,茶类适制性强的品种,对提高丘陵地区茶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茶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从1974年开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省内外优良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  相似文献   

19.
群体茶树品种在我国茶叶生产上所占栽培面积最大,我省95%以上茶园所栽培的都是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群体茶树品种,而且这些群体品种茶树大部分均巳树势衰老,特别是我省生产的一些名茶优质茶,由于树势衰老,茶树生活力下降,产量和质量均难提高,使市场上产生名优茶紧缺的供求矛盾,急需从当地群体茶树适制名茶类型中选育适制名茶优质茶的茶树品种,对老茶园提纯复壮和换种,以提高名茶优质茶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种茶历史有三千多年,茶树育种历史悠久。茶树是经济作物和饮料作物,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良种是满足茶叶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茶树育种学专家们的总体奋斗目标。经过数千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综述如下:1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概况茶树种质资源是发展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从事茶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品种选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育种工作的成败和育种成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各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各类资源已达3300多份犤1犦。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