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功与不足的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结构优化,功能增强;解决了水量、饲草饲料及肥料的供需矛盾,保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绿洲发展过程中绿洲-荒漠交错带圈层结构的缺失及绿洲防护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7-2002年的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分析了新疆于田县两个新开发的小绿洲,发现在绿洲扩张过程中,绿洲-荒漠交错带面积缩减,由高覆盖度草地到中低覆盖度草地的圈层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高草圈层几乎完全消失,或人工绿洲直接与荒漠相连的情况。交错带对绿洲的防护功能下降,与此同时,绿洲内部的防护林体系得到加强,在人工绿洲的发展过程中,绿洲由外围防护渐转向内部防护。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构建了洛浦县绿洲防护林体系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模型优化结果扩大造林面积,调整林种比例,进行林网结构优化及树种优化等,结果使资源结构优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化,模型化和最优化为轴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首先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其次探讨了绿洲PRED模型系统,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从最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和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式;最后以甘肃 相似文献
5.
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洲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本文根据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化、模型化和最优化为轴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首先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其次探讨了绿洲PRED模型系统,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从最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和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式;最后以甘肃武威地区绿洲为例简要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关于绿洲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韩德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13-31
本文较全面的论述了绿洲的定义、分类、形成与演变、绿洲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绿洲经济的特点与绿洲生态经济发展的途径,同时就绿洲的建设与管理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黑河中游绿洲用水系统与空间结构调整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条较大的内陆河流。本文所要分析研究的黑河中游即鹰落峡至正义峡段。该段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带,全长186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划上包括甘肃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民乐县和山丹县五县市,总计人口106.54万个。黑河中游绿洲的建设,在河西地区和甘肃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均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建国 相似文献
9.
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干旱区山地、绿洲及荒漠系统 ( MODS)中 ,三大系统具有各自的固有特征和密切的耦合关系。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 ,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 ,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 ,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 ,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 ,植被类型反映耦合类型的外貌 ,土壤状况影响耦合类型的功能 ,人为活动制约耦合类型的演变过程。维护 MODS的生态安全是干旱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绿洲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68,自引:9,他引:68
汤奇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107-112
作者以新疆地区为背景,论述了生态环境用水的必要性及生态环境用水量。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在制定用水规划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对绿洲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绿洲与绿洲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必要性,以及作者对绿洲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地新开发人工绿洲土地优化结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开发区进行土地优化结构评价,结果表明:①在林—农生产系统中,农作物的选择是提高土地资源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瓜类作物收益高于粮食作物,瓜类作物平均收益为5032.94元/(hm2·a);粮食作物平均为2480.40元/(hm2·a),前者是后者的2.03倍。种植番茄和甜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分别为5070.00元/(hm2·a)和4095.00元/(hm2·a)。②小麦套种玉米收益比单种小麦和玉米分别提高37.0%和22.2%;1粮+复种结构的经济效益比套种结构平均提高73.75%。③试区各类用地不尽合理,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场、农地所占比例分别是:49.5%、11.9%、3.5%、35.1%。根据该地区的总体规划和当地的约束条件,各类用地比例应分别调整为28.52%、12.11%、33.06%、26.32%。调整后人均年产值可达9208.94元。 相似文献
14.
张兴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52-258
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发展战略,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性对整个干旱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木文试图以宁夏绿洲为例,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针对本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综合开发的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兴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4)
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发展战略,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性对整个干旱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木文试图以宁夏绿洲为例,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针对本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综合开发的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荒漠绿洲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陈隆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49-57
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两大类型;绿洲的形成条件以水为基本、地形为制约、土壤为载体、植被为体现;天然绿洲的形成过程有沼泽化过程和草甸化过程,人工绿洲的形成过程有建立人工植被过程,培养优质高效农业过程及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过程;绿洲的建设措施有:(1)巩固现有绿洲,保护山区水资源,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合理分配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止土地风蚀沙化,(2)扩大和发展绿洲,根据现有水资源潜力扩大绿洲面积,外调水源发展新绿洲,加强绿洲工业和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7.
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普幸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12(1):69-73
本文在考察了河西绿洲人口与绿洲发展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河西绿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压力及其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所伴随的土地承载力负荷过大,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绿洲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负反馈等危及河西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好当前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