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山市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目前武夷岩茶已发展到7000hm2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茶网饼病为害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为控制其为害,本站自1999年以来对茶树网饼病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重发原因茶网饼病是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reticulatumItoetSaw.)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初在叶片上呈现针尖大小的浅绿色油渍斑点,后渐扩展,严重时扩展至全叶。在叶背出现网状凸起,上…  相似文献   

2.
苹果黑星病是辽宁省植物检疫对象。目前主要分布于小苹果栽植区及大、小苹果混栽区,已接近辽宁南部的大苹果主产区。经自然感病和人工接种证明,大、小苹果上的黑星病菌可以交互侵染,目前一些主栽的大苹果品种均能感染此病。辽宁地区苹果黑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是落地越冬病叶上于翌春产生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不能越冬成活。苹果枝条及芽鳞不带菌。黑星病菌的两种孢子随气流传播,使病害逐步扩大蔓延。经过6年的观察,苹果黑星病发生始期早晚及发病轻重,与早春和夏季的降水量多少成正相关。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以托布津、乙磷铝、多菌灵、特克多等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许昌市禹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四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地黄常年种植面积2300hm2左右。近年来,地黄斑枯病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地黄生产的重要病害。2005年发生1800hm2,占种植面积的78.3%。据调查,发病盛期平均病株率为19%,严重地块高达83%,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70%以上,对地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为此,笔者对地黄斑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1病害症状及病原侵染循环地黄斑枯病常在地黄生长的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期为淡黄褐色,有黄色晕圈,边缘无明显界限。随后病斑扩大,呈黄褐色至深褐…  相似文献   

4.
褐斑病(Marssoninamali)及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alternata,强毒株系)(简称两病)为铜川市苹果的主要病害,其为害程度及损失位居苹果病害首位,1999年、2000年、2002年在铜川地区大面积流行,3a受害面积均为2万hm2,造成苹果树提前落叶,树叶干枯死亡。10月上、中旬调查,落叶率50%~80%,平均病株率98%,病叶率84.2%,减产5%~30%,并且造成品质及等级下降。现以2002年为例分析其发生特点。1发生特点1)发病早且蔓延快。5月上旬,铜川市田间已见到零星病叶的发生和为害,5月底6月初,开始大面积扩展,发生面积占栽植面积的50%以上,病叶率6.7%,病指2.1;7月…  相似文献   

5.
苹果是烟台市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16万hm2,产量280万t左右.近几年来,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连年加重,特别是2004年发生尤为严重,对果品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根据2002-2004年对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从品种、栽培管理、气候条件、用药情况等方面对其发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桔潜叶甲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带根  何艳春 《江西植保》2000,23(3):84-84,70
桔潜叶甲 (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Chen)又名桔潜斧 ,近几年在分宜县园艺场桔园内猖獗为害 ,据 1 999年调查 ,严重时被害春梢达 98% ,虫叶率达 67.2 % ,并因此感染疮痂病 ,新叶病叶率高达 82 % ,致使该场桔树无法正常生长。笔者在分宜县园艺场桔园内经过三年的系统调查 ,基本摸清了桔潜叶甲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发生为害情况1 .1 为害情况为害时间 :成虫在当地最早为害时间为 3 /1 2 ,幼虫最早为害时间为 4/ 2 ,最晚为 5 / 2 6。为害症状 :成虫喜食叶背表皮和叶肉 ,仅留叶面表皮 ,随着叶片生长 ,被害处上表…  相似文献   

7.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ke)Wint又称疮痴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常引起早期落叶,直接造成减产,降低果品等级;并影响花芽分化和来年结果。此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苹果产区,以冷凉多湿的苹果产区尤为严重。在国内分布尚不普遍,辽宁省仅局部发生,列为辽宁省的植物检疫对象。为了弄清苹果黑星病在辽宁省的发生与分布情况,防止此病的传播蔓延,我们于1979—1980年在省内29个县(区)的75个苹果园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甘肃平凉苹果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面积普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平凉市苹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全市苹果病虫害至少54种, 其中害虫37种, 病害17种, 优势病虫害9种?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花叶病毒病和金纹细蛾是普遍发生的优势病虫害, 以苹果树腐烂病和斑点落叶病发生最重, 前者病株率为19.72%~30.54%, 后者病园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95.83%~100.00%?11.11%~95.56%和2.22~34.56; 苹果黑星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和绣线菊蚜是局部发生的优势病虫害, 其中苹果黑星病仅分布于静宁?庄浪和灵台县, 且呈严重发生和迅速扩散态势, 病园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分别达到66.67%~100.00%?7.26%~35.71%和1.74~10.78, 苹果褐斑病在崆峒?崇信?泾川县(区)重或较重发生, 苹果锈病在泾川?庄浪县较重发生, 苹果白粉病在崇信县中度发生, 苹果绣线菊蚜除在个别果园发生较重外, 整体呈轻度以下发生?由病害引起的苹果叶片提早脱落现象在六盘山以东普遍和严重发生, 落叶率达到11.89%~58.67%, 是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付泓 《植物检疫》2007,21(5):318-319
本文记述了岐山县苹果黑星病发生、分布、为害情况,并进行了发生趋势和潜在危险性分析。在总结几年的防控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组建专业防控队伍、加强疫情监测等多项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和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有性阶段假囊壳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假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是重要的初侵染菌源。其释放、萌发与侵染也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防治黑星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清除初侵染源,可根据子囊孢子造成侵染的条件制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1958-1963年调查研究证明黑龙江省小苹果黑星病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全部不能越冬。在早春也没有发现带病的枝条,因此以菌丝在病枝上越冬、春天产生分生孢子的可能性极小。每年春天在去年病树的干枯落叶上能找到大量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经人工接种后侵染率都极高。空中孢子捕捉的结果是:子囊孢子出现在前,分生孢子的出现是在田间发病以后,两者相距半个月以上,说明所捕捉到的分生孢子是受子囊孢子侵染后产生的。可以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小苹果黑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
早期调查发病情况说明离地面越近的叶片发病越早,越重。初步认为,清扫落叶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陕西洛川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及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县作为陕西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为害严重,已构成苹果生产的潜在隐患。洛川果区的树龄大多为10~15年,正处在易感病期,为此,我们对洛川县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做了初步的研究,对其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了理论基础。1侵染来源在洛川县分别采集苹果、梨、山楂树腐烂病枝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1]获得病菌纯培养物。然后分别移植在PD A、苹果树枝条汁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分别取苹果无病2年生枝条,截成20cm长的小段,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烙铁烫伤接种,再向皮…  相似文献   

13.
建昌县位于辽宁的西部山区,自然情况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气候条件是十年九春旱,且风大,气候干燥,但日照时长,光照充足。因此,在自然裸地栽培条件下,植物病害特别是果树病害很少成灾。但2005年本县的和尚房子和养马旬子等梨主产乡,却遭到梨黑星病(Venturia pyrina Aderh.)的严重为害,严重程度为历史罕见,导致2000hm2梨树成灾,部分梨园绝收,经济损失达1000万余元,其教训十分惨重。1梨黑星病发生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特点1)症状表现与常年显著不同。多年来,梨黑星病在本县只是轻发生或零星发生。其症状表现主要是在叶背面沿叶脉出现不定形淡黄色病斑…  相似文献   

14.
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重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 ,是全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因受地理、环境条件影响 ,苹果病虫种类多 ,为害重。主要有叶螨、蚜虫、金纹细蛾、蛀果害虫和轮纹烂果病、早期落叶病。其中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的蛀果类害虫 ,再度呈严重发生为害趋势。1 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发生状况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在 80年代、90年代中期经过大面积的综合治理 ,得到了有效控制 ,虫果率一直保持在 3 %以下。自从 1 997年以来 ,以桃小食心虫为主的蛀果害虫再度猖獗 ,虫果率一般为 1 5%~ 2 0 %,偏远地区、管理粗放的果园 ,虫果率高达 50 %,苹果年产量损失为 90 0 0万…  相似文献   

15.
油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近年来在周至县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油桃的主要病害。2002年油桃疮痂病发生严重,全县病园率达80%~100%,平均病果率15%~20%,重者达80%以上,给本县油桃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现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予以总结。1为害症状油桃疮痂病是由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侵染引起。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至2~3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  相似文献   

16.
瓮安县为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茶叶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茶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540hm2上升到2011年的5733hm2。随着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茶树上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为害加重.瓮安县发生较严重的茶苗茎枯病就是其中一种。2010—2011年瓮安县茶树茎枯病发生面积541.8hm2.病株率7.9%~32.8%.严重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找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保证茶叶生产安全,笔者对茶苗茎枯病的发生和为害进行了调查和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星裂壳孢梨果腐病和苹果果腐病分别由Phacidiopycnis(缩写:Ph.)pyri和Ph.washingtonensis侵染所致,这两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尚未有发生为害的报道,前者在欧洲和北美梨和苹果产区为害严重,而目前后者则仅在美国报道.本文介绍了以上两种病害的发生分布、寄主范围、病原菌及其形态特征、侵染特点及为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分离和鉴定方法、致病性测定及简要的防治方法;初步分析了病害的传播途径.自2008年4月起首次并连续3次从佛山澜石口岸截获的美国进境苹果中截获星裂壳孢苹果果腐病(Ph.washingtonensis),根据此疫情本文阐述了梨果腐病和苹果果腐病在我国口岸检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陕西苹果黑星病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黑星病是由黑星病原引起的,是全世界苹果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病害,严重发生时苹果损失可达70%,并造成落叶影响来年果芽生长势。三年来,发现该病害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有所发生,因此果农在制定防治计划时必须考虑该病害,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尽快消灭。在此作者提出:(1)春、初夏连续间隔一定时间适时喷药,并清洁果园以减少春季初侵染源是防治此病的关键,如何有侵染发生,夏季末及近收获季节应继续喷药;(2)推荐作  相似文献   

19.
果梅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栽培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杭县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97 hm2、总产30!9 t,发展到2003年的3 400 hm2、5 194 t。果梅黑星病[Cladosporiumcarpophilum Thisem]又名疮痂病,是果梅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多年来,受气候、品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病发生逐年加重。不但引起落叶、落果,造成减产,而且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降低商品率。上杭县鲜果因该病而降级的达40%以上,年经济损失超过310万元,约占总产值的25%。为摸清黑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筛选防治新的农药,2001年上杭县科技局立项研究,至2004年结…  相似文献   

20.
贺州市2002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又称马蹄,是广西名特优水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贺州市荸荠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种植3500~4000hm2,667m2产1500~2000kg,其加工品“清水马蹄”享誉国内外。荸荠秆枯病俗称马蹄瘟,是为害荸荠的1种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2500~3000hm2,秆枯率一般为20%~50%,病情指数8~15。2002年贺州市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之大,为害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市发生面积3500hm2,秆枯率低的55.33%,高的100%,平均86.94%,病情指数低的15.53,高的达35.29,平均25.55。9月中、下旬便出现了大量的枯死、倒伏,产量损失4~5成。1发生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