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抗虫棉田害虫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刘晓  耿军  邢茂德  刘萍  刘超 《农学学报》2022,12(10):21-24
受转基因棉大面积种植的影响,棉田害虫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引起的棉田防治策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棉田种植诱集或驱避植物可有效减轻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研究发现,目前可应用于棉田的诱集或趋避植物有30余种,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传统诱集植物、保育天敌诱集植物和害虫忌避植物。本研究综述了通过种植诱集或忌避植物来控制棉田害虫和增加天敌数量的方法,为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产量类型棉田棉株含氮量的变化特点,1992 ̄1998年,对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和南县等地的低产、中产、高产和超高产4种产量类型棉田棉株产量水平的提高和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加。棉析不同器官(部分)贮存的氮也明显不同,营养器官贮存氮与生殖器官贮存氮之比约为4:6,在营养器官中绝大部分氮贮存在叶片中,约占植株总氮量的30%。生死器官中棉子作为经济产品输出棉田,带走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棉株库总氮量的40%  相似文献   

4.
我县利用棉田自然行间和棉秆作支架,进行秋季棉田套种荷仁豆。由于荷仁豆和棉花品种的不断更新以及棉田畦型行距的改变,荷仁豆的种植密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合理的种植密度再进行探讨研究,以确定当前形势下高产群体结构的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农业科学》1994,(1):35-37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江苏省棉田玉米螟防治协作组80年代以来江苏主要棉区作物布局变化较大,地面植被覆盖度大,导致棉田害虫群落发生了变化。全省棉花受玉米螟危害面积达600多万亩,而且大发生频次增多,尤其近几年连年暴发。产量损失一般为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  相似文献   

7.
一、棉田杂草种群结构及消长规律 1.棉田杂草种群结构我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而且降雨量少,属农业灌溉区,杂草群落大都是耐旱、耐盐的杂草,如芦苇、狗尾草、稗草、田旋花、灰绿藜、刺儿菜、反枝苋、龙葵等。这些杂草随轮作倒茬、种植方式以及除草剂种类不同而变化。长期施用某种单一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时,也能引起棉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如经常施用氟乐灵,田间禾本科杂草发生量逐年减少,而刺儿菜、龙葵等杂草的发生量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8.
以抗虫棉33B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棉田施用增铵营养所引起的棉花叶片和棉田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变化。结果显示,增铵营养促进了棉株对氨基态氮的吸收而抑制硝态氮的吸收;同时增铵营养减少了棉田土壤中残留硝态氮含量,维持了土壤较高的氨基态氮含量,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节约了氮肥资源。研究表明,棉田中施用增铵营养在生理和生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加大,品种的频繁更换,棉花重茬年限的增加,种植作物的单一,使棉田生态环境变的越来越脆弱,棉田害虫的抗性也在逐年增加,棉田病虫危害也在逐年呈加重趋势,本文从气候条件影响、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影响、化学防治水平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防治棉田害虫的策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棉蚜已经成为123团棉田常发性害虫,成灾危害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人居环境的变化,基数,温度,及棉田周围种植作物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棉蚜的发生扩散和蔓延,经验教训需要总结,防治措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六大精准农业”和高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生产水平上了新台阶,近年来阿拉尔农场棉花产量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180公斤以上的皮棉单产的棉田逐年增加,皮棉200公斤以上的棉田面积也在逐步扩大。近两年经兵师两级专家组鉴定验收的高产棉田,现实收产量完成了500公斤/亩以上。现就高产棉田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郭敏 《农村科技》2009,(5):40-41
随着滴灌棉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棉田生态条件和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新的变化。 一、发生规律 1.虫蛹调查 2007年冬季棉田越冬蛹为0.169头/米^2;2008年春棉田越冬蛹为0.071头/米^2,越冬死亡率为58%,越冬基数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13.
阿拉尔地区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随着农一师阿拉尔地区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生产的快速发展,棉田虫害的发生呈现种类多、变化快、世代重叠严重、次要害虫不断上升的特点,加之抗虫棉田防治棉铃虫用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鉴于此.笔者开展了针对阿拉尔地区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地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棉田害虫的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滴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棉田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此,摸清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害虫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棉花持续均衡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及物种个体总数等指标,对四川棉田昆虫群落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季节变化格局可划分为5月底以前,6~7月份,8月份,9月份及其以后4个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讨论了各阶段内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特点和害虫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播种期棉田棉铃虫产卵量的调查,明确了各代棉铃虫在早,中,迟不同类型棉田的产卵量随棉株生长发育而变化,提出了“弃治二代,挑治三代,狠治四代,补治五代”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田施药次数及施药量也相应减少,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椿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豫东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一、滴灌棉田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发生1.滴灌棉田棉铃虫的产卵和危害由核心型分布向分散型分布变化。以往的常规灌棉田,棉铃虫喜欢在棉花长势偏旺、水肥充足、靠近杨树林带的棉田产卵和危害,棉田局部危害严重。而滴灌棉田由于随时满足了水肥的供给,一直处于生长旺盛状态,棉田到处都是棉铃虫产卵和危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厂泛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田施药次数及施药量也相应减少。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椿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豫东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棉花综合管理措施的推广和产出的增加,棉田肥力状况和土壤养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改革施肥配方,推广平衡施肥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实现连续增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一、棉田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摸清棉田养分丰缺状况,我市农业局对不同地区的189块棉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