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优质抗病品种镇稻18为材料,对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3种移栽方式下水稻的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插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毯苗机插极显著高于人工抛秧。各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均以钵苗机插最少,其次是毯苗机插,人工抛秧最多。拔节期不同移栽方式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和成熟期以钵苗机插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毯苗机插显著高于人工抛秧。钵苗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说明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产量优势明显,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多,尤其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生产能力强,叶面积指数大,且毯苗机插优于人工抛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 d,生育期缩短6 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差异,为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d,生育期缩短6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育栽方式对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肥床旱育手栽、毯状苗机插和钵体苗机插3种方式,对杂交籼稻徽两优996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产量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旱育手栽,毯苗机插最低,三者差异均极显著。移栽期早育手栽的群体茎蘖数较多(有分蘖),但最高分蘖期毯苗机插最多,说明后者分蘖期长、最高苗数多,最终毯苗机插的穗数最多。单叶片重和表观运转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单苗干重和群体干物重移栽期由大到小依次为旱育手栽、钵苗机插、毯苗机插,至抽穗期则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钵苗育秧下的秧苗素质较毯苗育秧的秧苗素质高,钵苗育秧移栽后基本无植伤,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出现早,且较毯苗机插水稻高峰苗量大,高峰苗出现后分蘖消减慢,最终成穗率较毯苗机插高。生长后期群体结构合理,个体与群体发育较为协调,每穗粒数较毯苗机插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钵苗机插技术在淮北稻区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淮北地区麦-稻两熟制条件下,以杂交粳稻(2640、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秧苗素质、光合物质生产、生育期、温光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杂交粳稻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相比较钵苗机插水稻,毯苗机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各生育期延长,成熟期分别推迟1~2 d和3~5 d;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表明钵苗机插稻向前扩张了生育期,增加了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熟期相对较早,更利于高产,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中早39为材料开展对比试验,记载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其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方式水稻的生育期表现没有明显差异,与传统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有效穗增加20.9%,产量增加达12.2%,其高产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有效穗增加。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增产优势明显,研究其抗倒伏特性可为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籼型杂交稻及常规粳稻为材料,通过与毯苗机插水稻对比,研究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的抗倒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茎秆倒伏指数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基部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抗倒伏能力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水稻相对重心高度稍低,抽穗期、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单穗质量大。钵苗机插水稻基部1~3节间长度短,粗度、节间干质量和单位干质量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折力、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基部1~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节间粗度、节间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单茎干质量、单茎叶鞘干质量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粗壮,基部节间抗折力大,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水稻毯苗机插育秧、苗期管理、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为湄潭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连粳7号、甬优2640、南粳9108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及旱育人工栽插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钵苗机插均较毯苗机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钵苗机插秧龄长于毯苗机插,秧苗素质较好,栽插时无植伤,无缓苗期;钵苗机插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毯苗机插,而单位面积的穗数低于毯苗机插;主攻大穗是钵苗机插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栽插方式产量高于毯苗机插栽插方式,能够达到增产效果;本地水稻适宜采用较早的栽插期。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机插、品种、秧龄三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机插比普通毯苗机插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较大,插后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成穗率高,群体光合势大,足穗大穗,结实率高,产量高。钵苗摆栽机插技术应配套生育期和秧龄相对较长的中熟品种,比普通毯苗机插短秧龄早熟品种增产显著,是促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中早39为材料开展对比试验,记载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其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方式的生育期表现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与传统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增产达12.2%,其高产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有效穗增加,每666.7m2有效穗提高20.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配套栽培中的技术要点。[方法]研究了钵苗机插穴盘每孔播种量对甬优2650成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育苗基质对武运粳27成苗孔率和栽插成苗孔率的影响,以及2种种植方式(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对水稻品种Ⅱ优118和武运粳27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钵苗摆栽每孔播种量必须保证单孔播种量在4粒以上。采用细土拌细沙、细土拌稻壳、细土拌基质的处理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成苗孔率,而细土拌细沙、细土拌土壤粘结剂的处理提高栽插成苗孔率的效果较好。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水稻播期明显提早,总生育期明显延长,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Ⅱ优118和武运粳27的实收产量钵苗机插比毯苗机插分别增产10.5%、12.1%。[结论]该试验为探索钵苗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浙沣糯188在枞阳县毯苗机插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播期、移栽密度2个因素开展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处理对浙沣糯18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丰糯188在枞阳县毯苗机插,播期适宜安排在5月20日左右,最佳的移栽株行距为25cm×14cm,折合移栽密度为28.57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毯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县常年种植水稻6.5万公顷,主要栽培方式有直播、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抛秧等,为了明确适宜本地区推广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栽插方式,促进水稻高产及相关栽培技术的提升,本文以阳光800为材料,开展了精确定量、毯苗机插、肥料运筹等相关专题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阳光800在毯苗机插栽培条件下,肥料运筹按照氮基肥:蘖肥:穗肥=2.5:2.5:5比例施用氮肥,N:P2O5:K2O=1:0.5:0.8比例氮磷钾配合施用;水浆管理按照前期薄水栽插,栽后薄水护苗,中期及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替进行管理;病虫草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进行。667m2理论产量759.63 kg,实际产量683.68 kg。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苗机摆育插秧技术与传统的手插秧和毯苗机插秧相比,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钵苗机摆秧苗素质高,本田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粗壮;群体结构和生育进程较毯苗机插比较更趋合理,而产量优势明显。这应该是一项无风险、值得推广的水稻新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2年油菜毯苗机插技术示范,与人工移栽、机械直播技术相比,毯苗机插技术优势比较强,有很大推广前景。但在当前示范推广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论述了油菜毯苗机插的技术优势,重点介绍了油菜毯状苗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水稻毯苗机插因育秧密度大、苗龄小、抗逆性弱、栽后还苗慢、草害重等原因,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经生产试验,采取稀播、足肥底施、化控一步到位等措施,改为大苗机插是完全可行的,能有效化解小苗机插存在的不足,水稻大苗机插具有广泛的生产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钦州市单季杂交水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机械精量穴直播、毯苗机插、手工插秧(对照)3种不同种植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漏秧率为3.33%,低于毯苗机插处理,与手工插秧比较可缩短水稻生育期9 d,亩有效穗和成穗率较高,亩产量高达702.78 kg,亩纯收入为962.84元,分别比手工插秧增产、增收33.66 kg和425.98元,产出投入比为1.84,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最好。毯苗机插处理可缩短水稻生育期3 d,虽然亩产量比手工插秧减产11.56 kg,但其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亩纯收入比手工插秧增加135.32元,产出投入比为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