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侯艳辉  唐玉兰 《四川蚕业》2012,40(1):35-35,41
<正>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采取粗放式室外田间管理方式生产,适应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球盖菇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大型真菌,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栽培技术、应用价值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大球盖菇的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球盖菇是一种食、药用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其人工培育具有栽培简便、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优势。设计不同桑枝木屑含量配方的基质进行大球盖菇栽培,并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球盖菇子实体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结果表明,基质不同桑枝木屑含量及出菇潮次对大球盖菇子实体DNJ富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桑枝木屑质量分数为70%的栽培基质生产出的第1潮菇子实体DNJ富集量最高,大球盖菇干品中DNJ的质量分数达到0.230 2 mg/g,高于桑枝DNJ的含量,接近桑椹中DNJ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桑枝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较高保健价值食用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桑枝秸秆为主要成分的大球盖菇栽培种培养原料,通过室外覆土栽培,比较不同栽培种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速度、营养生长时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桑枝秸秆38%、玉米芯35%、麦麸20%、石灰石膏各1%的配方,大球盖菇在营养生长和出菇阶段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桑枝大球盖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黄酮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桑枝大球盖菇具有极强的抗杂菌能力,可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栽培成功率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柑橘园间作大球盖菇模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碳循环及缓解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在紫色土柑橘园中间作大球盖菇,对比分析密植间作(HD)、正常间作(TC)、稀疏间作(SP)和裸地对照(BT)及辅料对照(ST)等5组处理对紫色土柑橘园上下层(0~10 cm,30~50 cm)土壤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等指标的影响。在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中,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密度显著影响上、下层土壤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SMBC)的含量,且上层(0~10 cm)土壤中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显著高于下层(30~50 cm)土壤。此外,各处理在不同土壤层次中对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上层(0~10 cm)土壤中,密植间作(HD)处理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及SMB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下层(30~50 cm)土壤中,稀疏间作(SP)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微生物量碳(SMBC)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柑橘/大球盖菇间作系统中,间作密度与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柑橘/大球盖菇间作能够显著提高上层(0~10 cm)土壤中碳库管理指数,却不利于下层(30~50 cm)土壤碳的累积。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紫色土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增加紫色土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室外稻草栽培大球盖菇高产技术,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和城镇待业人员择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使木耳菌糠(WMFC)进行生物质转化,制成动物饲料。试验以木耳菌糠为原料,以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产朊假丝酵母(Candia Utilis)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增加量的变化情况,并确定获得最大降解率和粗蛋白最大增加量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大球盖菇为发酵剂,Ca SO4添加量为0.04 g/kg,尿素添加量为0.3 g/kg,玉米粉添加量为30 g/kg,发酵时间为21 d时,木耳菌糠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34.7%、37.0%和32.2%;以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剂,初始p H为5.5,尿素加量10 g/kg,摇床转数为160 r/min时,粗蛋白含量增加了94.6%。结果显示,木耳菌糠经过发酵后,粗纤维得到较好地分解,粗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瘤盖菇 在菇体发育过程中,生长较慢,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的突起物。受害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停止生长,发生原因为菇体发育温度过低,时间过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生长失调。因此在栽培中,必须弄清栽培品种菇体正常发育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同时加强保温增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桑园露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具有抗杂能力和抗逆性,营养成分高等特点.通过对3种基料的栽培试验,初步掌握了其基料配比、栽培技术要点及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6,(10):21-21
大球盖菇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种食用菌品种,由于它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所以其货源紧俏,价格较高,是出口创汇产品。  相似文献   

12.
1. 选菇 用来盐渍的菇应适时采收,清除杂质,剔去病、虫危害及霉烂个体。蘑菇要求菌盖完整,削去菇脚基部;平菇应把成丛的子实体逐个掰开,淘汰畸形菇;猴头菌和滑菇要求切去老化菌柄。当天采收,当天加工,不能过夜。  相似文献   

13.
桑园套种平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韶华 《广西蚕业》2000,37(2):40-41
本详述了桑园套种平菇的栽培技术,桑和菇互惠互利,可提高蚕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域广阔,植被茂密,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据调查,长白山区可食的野生菌种类约100余种、40余属、20余科,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约50余种、20余属、10余科。长白山区常见及主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有美味牛肝菌、网柄牛肝菌、斜顶菌、灰蘑、紫红菇、棱柄白马鞍菌、羊肚菌、马鞍菌、扫帚蘑、鸡油菌、猴头。发树花、松塔牛肝、厚环粘盖牛肝、铆钉菌、玫瑰铆钉菌、侧耳、金顶蘑、大榆蘑、密环菌、松着、林地菇、蘑菇、网纹灰包、白林地菇、黄伞等。一、主要品种1.侧耳(PIssl、11;。…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又名紫孢侧耳,别名小平菇、姬茹、黄白平菇、美味侧耳,是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新品种。该菇形态优美,菌盖厚实,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是今后平菇生产的一个优良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7.
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相似文献   

18.
菌菇培养废弃物作为新兴饲料原料,其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具有优良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综述菌菇培养废弃物资源现状及其组成成分、营养价值评定、加工处理技术及菌菇培养废弃物发酵处理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菌菇培养废弃物发酵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菌菇培养废弃物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休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相似文献   

20.
(一)工艺流程原料验收→护色→漂洗→预煮、冷却→分级→挑选整理→复烫→冷却→沥水→冻结→包冰衣→包装→冷藏。(二)操作要点1、原料要求:整菇菌盖完整良好,菇色正常,无严重机械伤、无病虫害,菌伞直径在1.8~4.5厘米,菇柄切削平正,不带泥根,不开伞,菌丝不得发黑。菇柄长短不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