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食用菌种业是一个起步晚、发展快、前景广、管理难度大的特殊行业,很多特殊性是由菌种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掌握及科学运用菌种特点与提高菌种质量、保证菌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萍  姜晓坤 《种子》2013,32(2):120-121
菌种被选育出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少变,使其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并保持菌种优良性。因此,菌种的保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菌种保藏是采用干燥、低温、冷冻、或惰气供给等方法,中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3.
1品种类型 1.1按子实体色泽划分 可分为白色、棕色和奶油色3种类型。 白色双孢菇的子实体圆整,色泽纯白美观,肉质脆嫩,适宜于鲜食或加工罐头。但如果管理不善,易出现菌柄中空现象。子实体含有酪氨酸,在采收或运输中常因受损伤而变色。奶油色双孢菇的菌盖发达,菇体呈奶油色。出菇集中,产量高,但菌盖不圆整,菌肉薄,品质较差。棕色双孢菇具有柄粗肉厚、菇香味浓、生长旺盛、抗性强、产量高、栽培粗放的优点。但菇体呈棕色,菌盖有棕色鳞片,颜色欠佳,菇体质地粗硬,商品性状差,如引自美国加州的大棕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 ,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和信誉好坏 ,而且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 ,菌种的生产量不断扩大 ,由于菌种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成倍地增加 ,这已成为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 ,客观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才能达到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的目的。1 菌种污染的原因1.1 菌种本身不纯。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 ,都要使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细胞固定化技术以及共固定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在酸马奶酒及其菌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马奶酒菌种固定化研究的意义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然分离、人工选育或基因工程构建得到的微生物种系,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以及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保持微生物种系的稳定是保证后续实验和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是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介绍了几种常见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并阐述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8.
凌亮  郭伟伟 《种子科技》2024,(5):149-151
菌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种子的角色,高质量菌种是高产量的基础。菌种变异与退化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解菌种变异和退化,解决这一难题,从食用菌菌丝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菌种的异化、劣化、退化现象,提出实际生产中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革,商洛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通过对全市6县1区食用菌菌种生产情况开展深入调查,充分掌握全市食用菌菌种生产现状。通过分析研讨研发、生产、流通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加强种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商洛市制订食用菌菌种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有别于以往仅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重量作为液体菌种培养终点的判定标准,本研究观察和测定了草菇液体菌种中菌丝体的外观、光学显微结构、菌丝体干重、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培养残液中的含糖量和pH值,结合栽培的出菇产量情况,综合评价了草菇液体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显示,菌丝体在摇瓶培养5~8 d的过程中,菌丝干重、培养残液的pH值、含糖量逐渐减少,而菌丝体蛋白质含量升高。出菇的结果显示,分别用这4天里终止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草菇收获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在培养6 d时液体菌种菌丝球大小比5 d时小,其密度比5 d时高,草菇液体菌种摇瓶的最佳培养终点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玉米粉3.0%,蛋白胨0.2% ,麸皮4.0%,磷酸二氢钾0.3 %,硫酸镁0.1%,硫酸钙 0.1%;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起始 pH 为6.5,摇瓶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菇华平97-2液体菌种的培养基成份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宜的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30 g、蔗糖10g、KH2PO4 3 g、MgSO4 1.5 g、pH自然.在此基础上,按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平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00mL、温度25℃、转速180r/min、接种量为平板面积的1.5 cm2.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菌丝球密度、菌丝球直径以及菌丝球的生物量分别为:68个/mL,0.7 227 mm,0.296 g/100 mL.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玉米面3%,麦麸3%,酵母粉0.4%,KH2PO4 0.25%,MgSO4 0.1%,ZnSO4 0.05%,CaSO4 0.05%,起始pH值为6~7。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装液量80 mL/250 mL,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10%,培养周期为6天。  相似文献   

15.
研究1种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食用菌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的菌种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细菌总数。栽培种捣碎后悬于无菌水,分别以短时(5 min)涡漩振荡、摇床振荡(180 r/min)、低温静置(4℃) 3种方式处理;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无菌水淋洗木屑接种至PDA斜面,培养使其生长。以未经处理木屑为接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栽培种细菌数为15500 cfu/g;对照(30支)以及采用短时涡漩振荡处理所接30支斜面全部细菌污染;摇床振荡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20%、30%、46.67%及63.3%;低温静置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3.3%、10%、46.67%和60%。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悬于无菌水经1~4天振荡或浸湿再分离的基内菌丝分离法可有效分离纯化菌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质量体系规范质检机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景树 《种子科技》2003,21(4):195-197
健全的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质检机构开展检测工作,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公正、可信的检测数据的基础。文章从质检机构质量体系的构成及特征、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和质量体系的运行等几个方面对质检机构的质量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农业之本,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的生命线,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加强种子质量的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有效措施,控制种子质量就要加强种子生产的全过程、种子保管及种子市场的管理,从而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为粮食的丰收做贡献.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加重、责任加大、工作具体、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了,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种子检验主要具有把关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和改进职能。做好企业种子检验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与之生产经营量相适应的高素质检验员队伍,拥有可靠和完善的种子质量检测手段,制订一套完整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建立并执行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1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 标准化种子检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涉及检验室的各个部门,如果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检验室各部门间就不能够有效的协调配合,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扦样员扦取的种子水分样品必须尽快的传递到水分测定室检测,如果传递出现问题,水分样品在样品登记室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20.
主要栽培措施对高品质棉科棉3号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5 2006年研究了密度、施肥和化控等措施对高品质棉科棉3号纤维品质的效应,发现烂铃和不同时期成铃的纤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栽培措施影响烂铃率和棉花结铃分布,从而影响纤维品质。高N和不化控处理,伏前桃和伏桃烂铃率提高5~10倍,增加施N量和减少化控是导致烂铃率高的主要原因。后期植株全N含量与烂铃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控制后期各器官N代谢有利于降低烂铃率。随施N量增加,后期结铃分布逐步提高;增加密度(尤其是高密度)导致伏桃比例降低,而伏前桃和晚秋桃比例增加;化控量增加前中期铃分布比例提高,中后期铃比例降低。从降低烂铃率和提高优质铃比例两方面综合分析,应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施N总量,N肥前期适当增加,中期稳定,后期减少;化控用量总量略增,运筹上做到“花前减,花期稳,封顶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