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抗倒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植以及水稻收割机的使用,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是水稻栽培与育种工作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水稻生物力学模型、水稻倒伏指数、植株倾斜角度、茎秆抗折力矩、倒伏率、弯曲度、稳定系数以及水稻抗倒伏统计模型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数学模型,并就水稻抗倒伏模型研究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对水稻抗倒伏研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开展水稻根倒伏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分析了现代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与特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稻的需求,回顾了我国水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历史与成效,着眼于现代水稻科技发展方向和水稻行业的需求,提出了我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课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技术导致传统水稻种植情况的改变,杂交水稻大范围的种植和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探讨了杂交水稻种植相对于常规水稻种植对投入品需求、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水稻产量、水稻流通和水稻加工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吉林省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播种面积和产量状况来看,水稻一直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是吉林省水稻流通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加工品种比较单一,缺乏深加工产品,影响了吉林省水稻产业的发展。对此,选择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等9个主要稻作生产区,选择每667 m2种子用量、人工成本费、水稻产量等相关变量为基础,构建吉林省水稻C—D生产函数,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吉林省水稻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测算,深入分析影响吉林省水稻生产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利设施利用效率、提高水稻综合效益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安徽省太湖县水稻生产现状,贫沂了其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水稻机械化进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水稻种植大户、发展水稻产业化经营”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盐碱土壤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形成盐胁迫,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耐盐水稻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盐胁迫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从渗透调节、离子应答、激素调控和活性氧清除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水稻耐盐育种现状,并对耐盐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目标。水稻覆膜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具有增产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效果的优良技术。综述了覆膜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覆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覆膜方式、膜的材质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水稻覆膜机插的效益比较,展望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缅甸杂交水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缅甸水稻生产概况以及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杂交水稻育种、种子生产和推广应用现状,针对缅甸杂交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和商业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已成功选育了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养分高效、耐盐和高产等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组合,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尽管中国为2个抗虫转基因水稻颁发了安全证书,但由于担忧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风险,尚未准许产业化。中国转基因水稻仍处于技术和品种储备阶段,离商业化生产尚有待时日。本文就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成果、经济上的竞争优势和商业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忠鹏  王之旭  孙洪义 《北方水稻》2011,41(6):72-75,80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辽宁是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辽宁省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和育种研究现状,明确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水稻种植区划,回顾了水稻育种研究进展和品种更替过程,对未来水稻育种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5,(1):1-5
介绍了海南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方式等生产现状,分析了海南水稻种植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海南独特资源加强水稻生产主导地位、提高水稻集约化生产水平、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现代稻米加工业、充分利用南繁平台带动海南水稻产业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矮生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最主要的成就之一。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水稻植株的矮化机理以及矮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水稻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可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来国内外学者在水稻恶苗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遗传、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恶苗病菌分类和特征,比较了不同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分析了当前定位的水稻恶苗病抗性QTL数目和染色体分布,探讨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在水稻恶苗病抗性基因挖掘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入开展恶苗病抗性研究和抗恶苗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绿色水稻产业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泽 《北方水稻》2013,(5):75-77
绿色水稻生产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黑龙江省发展绿色水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通过分析绿色水稻特点、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断根和覆草旱作条件下水稻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常规水稻与覆草旱作水稻的产量构成、根系呼吸强度以及断根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覆草旱作水稻籽粒产量(5850.9 kg/hm[sup]2[/sup])明显低于常规水稻(6685.7 kg/hm[sup]2[/sup]),但前者的秸秆产量(5735.5 kg/hm[sup]2[/sup])高于常规水稻(5489.5 kg/hm[sup]2[/sup])。常规水稻实粒占平均单蘖总量的百分数远大于覆草旱作水稻,覆草旱作水稻叶、鞘、秕粒的比例大于常规水稻。覆草旱作的根冠比(0.116)显著大于常规水稻(0.087),前者的根系呼吸强度是常规水稻的2.7倍。旱作水稻断根后普遍有增产的趋势,而常规水稻则有减产的趋势。常规水稻断1/4、2/4和3/4根系时,平均每穴籽粒产量较不断根的分别下降23%、15%和20%。然而,旱作条件下,断1/4、2/4和3/4根系的水稻较全根的分别增产20%、7%和3%。由此可见,水稻旱作抑制了同化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叶和鞘中积累了较多的同化产物;旱作水稻根系冗余生长,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