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肌球蛋白是肌肉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研究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多态性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编码区序列全长为9759 bp的大口黑鲈MYH基因,该基因包含37个外显子和36个内含子,编码1940个氨基酸。采用直接测序法在MYH基因上筛选到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位点(A-305G、G-558C、A-2784C、A-2816G、T-4765A、C-6206T、C-6811T和G-6935T),有4个位于外显子上,其中2个属于同义突变。用SNa Pshot方法对从同批繁殖、同塘养殖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随机选取的430尾个体中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内含子上的A-2784C和A-2816G位点完全连锁,所有位点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635、0.406和0.373,仅C-6206T、C-6811T和T-4765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各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6811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显著大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和尾柄长显著大于CT和TT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C-6811T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大口黑鲈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全序列进行了SNPs位点筛选和分型,共筛选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C-1453T和T+33C),其中C-1453T位于启动子E8 box和Octamer(+)调控元件之间的区域,T+33C的突变位于第一外显子区域,属于同义突变,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单标记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将2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组合成6种双倍型(去掉频率小于3%的组合),关联分析表明,双倍型D2在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的均值均高于其它双倍型,而双倍型D5在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的均值均低于其它双倍型,双倍型D2与D5之间在5个主要生长性状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推测双倍型D2对生长性状起正相关,而双倍型D5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状呈负相关,因此推断MSTN基因突变位点双倍型D2与D5可作为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两个标记位点,用其分子标记位点来辅助大口黑鲈育种工作以期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AFLP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F3、F4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计算2个选育群体和一个对照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8对AFLP引物共扩增到26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0条,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在5~13之间。F3、F4代选育群体和对照养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29.36%、29.20%、30.2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17,0.1955,0.2042。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对照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平均为0.0752,由此可见,92.4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只有7.5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这初步显示了大口黑鲈在遗传上的稳定性,群体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人工选育。  相似文献   

4.
马冬梅  全迎春  樊佳佳  胡婕  白俊杰  刘浩 《水产学报》2018,42(11):1684-1692
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传统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冰鲜鱼为饵料,冰鲜鱼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多余的冰鲜鱼残饵还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并降低养殖成本必须减少冰鲜鱼的使用量,本实验以选育适合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为研究目标,用人工配合饲料作为饵料驯化大口黑鲈幼鱼,在驯食后14和16 d,测定其体质量、全长、体高等生长指标。同时在大口黑鲈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的SNP位点中,选择其所在序列的基因功能与能量代谢有相关性的7个SNP位点进行SNaPshot分型,用SPSS 19.0进行卡方分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序列Unigene031044中的C1332G位点、Unigene085384中的A741G位点和Unigene022319中的A284G位点在体质量、全长及体高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这3个SNP位点所在的基因经预测分别与雌二醇17β脱氢酶12B (hsd17b12b)基因、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1(acsl1)基因和琥珀酸脱氢酶组装因子2(sdhaf2)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上述3个SNP位点的变异可能影响了基因表达产物对脂肪酸代谢或三羧酸循环的调节功能,与大口黑鲈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利用能力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得到的与驯食相关的SNP位点为大口黑鲈功能基因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加快大口黑鲈食性改良与驯化育种的遗传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盐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淡水、3、6、9、12的盐度梯度下养殖体长为(6.24±0.39) cm、体质量为(5.42±0.58) g的大口黑鲈幼鱼49 d,统计其存活、生长及摄食情况,测定各盐度下大口黑鲈幼鱼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和大口黑鲈幼鱼肝脏、肾脏、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显示:(1)各盐度组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均为100%;体长、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饵料系数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盐度对大口黑鲈幼鱼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粗脂肪含量差异明显,且盐度越高粗脂肪含量越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肝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肾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盐度12组幼鱼肝脏中的CAT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肾脏和鳃组织中CAT活性很低。大口黑鲈在盐度12以下的水环境中可以存活生长,在盐度6以...  相似文献   

7.
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及真菌性疾病着手,对疾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疾病症状及现有防治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中草药防治和疫苗免疫为后期的主要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态基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氮,磷累积的影响,对大口黑鲈进行了6个月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酸盐(PO3-4-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EST-SNP标记开发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EST-SNP标记的有效性及其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进行大口黑鲈生长快个体和生长慢个体肌肉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分别检测到15 273和17 376个EST-SNP标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其中75个EST-SNP标记在大口黑鲈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的EST-SNP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有37个EST-SNP标记具有多态性,准确性为49.3%。进一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7个EST-SNP标记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L1452.Contig9_All-847位点的CC基因型在体质量、全长和尾柄长3个性状的均值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C型在体高、头长中的均值都比CT和TT型的均值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它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个EST-SNP标记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多态(PIC)信息含量分别为0.459和0.356,表明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CL1452.Contig9_All-847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可用于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hepcidin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菌肽hepcidin 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通过SacI酶切线性化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hepcidin,电转化毕赤酵母P.pastoris GS115,PCR扩增筛选,甲醇诱导表达等进行了hepcidin真核表达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结果显示:hepcidin cDNA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PICZαA,并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经甲醇诱导,RT-PCR检测显示hepcidin cDNA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转录。  相似文献   

13.
大口黑鲈家系早期形态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家系在4月龄和6月龄的生长数据,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体高和尾柄高6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表型正相关,其值在0.565~0.990之间;4月龄和6月龄全长对形态性状的贡献率分别为92.29%和86.40%,可作为大口黑鲈形态性状的选择指标;4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对体型的贡献率分别为65.94%和34.06%,6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的贡献率分别为69.08%和30.92%,这两个指标均可作为大口黑鲈体型的选择标准。另外,采用方差分析对大口黑鲈各家系的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S07D07的生长表现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张冬梅  杨淞  赵柳兰  刘巧  何阔  廖磊  罗杰  孙俊龙 《水产学报》2020,44(10):1609-1618
瘦素(leptin)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参与调节动物的摄食、繁殖和能量消耗,其可以通过抑制食欲和促进能量代谢的方式维持机体能量稳态。大多数鱼类具有双重瘦素基因。在本研究中,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的编码区,其开放阅读框(ORF)为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蛋白。通过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鲈形目的 leptin基因的保守性较高,一致性高达91.46%,在大口黑鲈leptin A中几乎不存在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而且大口黑鲈leptin A氨基酸序列与鳜同源性最高(92.59%),与花鲈(89.51%)、布氏鲳鲹(87.04%)、斜带石斑鱼(83.87%)的同源性次之。组织分布结果显示,leptin A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心脏、头肾、脑、中肾、肠、脾脏、鳃、肌肉和性腺中的表达量均较低。此外,对大口黑鲈进行不同程度急性低氧胁迫[重度低氧(1.2±0.2)mg/L和中度低氧(3.5±0.2)mg/L],发现低氧胁迫初期时,严重低氧组和中度低氧组的leptin A的表达量都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Leptin A的表达。这表明急性低氧能够诱导大口黑鲈leptin A在肝脏中的表达。综上所述,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与鳜leptin 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leptin A主要在大口黑鲈肝脏中显著表达,急性低氧胁迫能显著诱导leptin 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代肝细胞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代谢情况的方法,并通过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来间接反映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的活性。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细胞中的药物,正己烷去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经测得该方法样品回收率均大于80.28%,日间变异系数小于5.54%。通过EF与大口黑鲈肝细胞进行孵育,发现EF在细胞中的消除方程为C=50e-0.0008t,消除半衰期(T1/2)为86.63 h,消除速率常数(K)为8×10-4/h。对孵育过程中的酶活研究发现最佳孵育时间为45 min,其酶活性为0.25μg/(min.mg),酶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9μg/(min.mg),米氏常数(Km)为22.37μg/mL,内在清除率(Clint)为0.01 mL/(min.mg)。结果表明,该酶与底物结合力不强,酶促反应强度较弱,EF在大口黑鲈肝细胞中的代谢较缓慢。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垂体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GHRH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域的活性和该区域中潜在的转录因子对GHRH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该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约1400 bp长度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预测顺式作用元件,获得了Oct-1、SP1、NF-1、C/EBPalp和C/EBP等多个潜在的调控GHRH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结合位点序列。在包括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两侧加入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Xho I和Bam H I,对其进行改造,并将该片段插入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 DsRed2-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HRH1-RFP。同时,用不含有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HRH-RFP。将质粒pGHRH1-RFP和p GHRH-RFP转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d,EPC)。经过48 h的培养,在pGHRH1-RFP转染的部分细胞中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又将pGHRH1-RFP或p GHRH-RFP质粒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一细胞或二细胞期的胚胎中,注射了pGHRH1-RFP的胚胎在受精后48 h约有22.5%能检测到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受精后72 h约有29%的仔鱼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分离到的GHRH基因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且该基因的内含子1和外显子1是启动子的活性所必需的。另外,pGHRH1-RFP质粒注射的斑马鱼胚胎只能在胚胎和仔鱼的脊椎和肌肉中检测到RFP的表达,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表达。推测扩增到的大口黑鲈GHRH启动子序列1407 bp(-1043 bp~362 bp)只是起到了驱动RFP脊椎和骨骼肌表达的作用,而不包括驱动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本研究为GHRH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毛细管电泳法筛选微卫星引物,从GenBank的51对微卫星引物中共筛选出12对具有特异性和多态性的引物,并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对广东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主养区3个养殖群体进行STR分型,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检测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呈现高多态性,4个具有中度多态性,其余5个位点为低多态性。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12 5、0.360 6和0.328 4。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及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低水平,遗传变异有85.83%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显示,3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比较接近。遗传结构分析表明3个养殖群体来自于同一个亚群。研究结果提示现阶段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已显著下降,因此在选育种过程应高度重视提高与维持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以115尾长吻鮠为研究对象,运用5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位点与体重、全长、体长和头高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其中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和Cluster-65_137642)对所测量的4个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20392、Cluster-65_5592_0和Cluster-65_105077)对体重、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10382对全长、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9497和Cluster-24304_1对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30153对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此外,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Cluster-65_110382和Cluster-65_137642分别与阴离子交换蛋白2样亚型X1 (anion exchange protein 2-like isoform X1)神经突起导向因子4样(netrin-4-like)、酪氨酸蛋白激酶Tec亚型X2 (tyrosine-protein kinase Tec isoform X2)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 (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 [ammonia], mitochondrial, CPS1)相似度最高,表明这4个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了长吻鮠的生长。对与生长相关的10个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7和0.4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57。本研究为长吻鮠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并首次发现了4个可能与长吻鮠生长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Catch‐and‐release angling is popular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al fisheries.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catch‐and‐release mortality is well documented for many species, potential sublethal effect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directly the effects of catch‐and‐release angling on growth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Lacépède. Angling mortality was 0.00 ± 0.092% for largemouth bass caught on plastic grub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P = 0.57) in weight gain between caught and uncaught fish over a 40‐day angling and recovery period. Although catch‐and‐release angling appears to have no effect on largemouth bass growth, previous studies documented sublethal effects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other species, suggesting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magnitude of sublethal effects vary among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