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鲜菌草(巨菌草、象草、五节芒)及其相对应的干菌草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鲜菌草与干菌草灭菌前与灭菌后的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结果表明:灭菌前,鲜菌草的碳含量低于相应干菌草的碳含量,鲜菌草的氮含量高于相应干菌草的氮含量,鲜菌草的碳氮比均低于相应干菌草的碳氮比;灭菌后,鲜菌草与干菌草的碳含量和氮含量均有所降低,除了干巨菌草以外,鲜菌草与干菌草的碳氮比均降低,鲜菌草的碳氮比也低于相应干菌草的碳氮比。因此,灭菌对鲜菌草和干菌草的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均有影响,鲜菌草更适合用于栽培较低碳氮比的食药用菌。  相似文献   

2.
林应兴 《北方园艺》2021,(11):142-147
以菌草灵芝为试材,从菌草灵芝栽培技术研究、成分提取及分析、免疫学研究、毒理安全、质量安全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菌草灵芝研究现状.结果 表明:菌草灵芝不仅筛选和确定了更适菌草栽培的灵芝菌株和菌草栽培配方,以及不同生长期菌草灵芝有效成分含量,而且采用超声、酶法辅助热水提取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菌草灵芝有效成分可提高得率,菌草有效活性成分粗多糖的免疫作用优于纯多糖,且菌草灵芝的毒理和质量安全研究分析表明菌草灵芝无不良反应,质量安全可控,可作为保健产品、美容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或辅料应用于各加工领域.同时,为菌草灵芝进一步深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地菌草栽培竹荪是利用树林、竹林遮阳的栽培方法,这种方法周期短,花工少,成本低,不占房舍,不占良田,效益高,适合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地进行竹荪生产,特别是位于城郊的菇农。1菌草种植与贮备种竹荪培养料的菌草有多种,如芒萁、类芦、象草、斑茅、芦苇、五节芒、拟高粱、宽叶雀等,胜利空闲地、荒坡种植。菌草收割后及时晒干,贮存备用。2场地选择荫蔽度在80%以上的各种竹林、常绿阔叶林均可,地势为座北向南背风的南坡,附近有水源。注意不宜选林缘风大、湿度低、林稀、挡风能力差,或白蚁活动频繁的场所。3菌草菌种移植法把…  相似文献   

4.
《浙江食用菌》2010,(6):43-43
2010年10月9日,福州闽清县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迎来了参加福建省菌草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的近百名学员。眼前的山坡上,连绵不绝的草山草海,芦苇荡般随风起伏。庄主陈谟凑告诉记者:“这就是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种植的巨菌草,共40公顷。今年5月下旬刚刚种下,你看,不到5个月时间,草棵已经长到4米多高。”  相似文献   

5.
1 菌草的概念   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亦称为菌草:运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的综合技术,亦称为菌草技术;运用菌草技术及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亦称为菌草业.……  相似文献   

6.
赵燕  战琨友 《食用菌》2006,28(2):29-29
菌草代木代粮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各地的草本植物资源相差较大,各种可利用的培养基配方较多,而做出这一依据的一个重要指标——碳氮比,并无资料可查.特别是广大农民手中十分需要关于各种菌草的碳氮比的数据。为了解这一实际情况,测定了一些常见菌草的碳氮比.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巨菌草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了光合-光响应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巨菌草光合-光响应的适应性,以期为巨菌草合理灌溉及水分亏缺时模型的准确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光合-光响应曲线会随着调亏灌溉的程度和调亏灌溉处理后处理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亏缺程度和亏缺时间对光合-光响应曲线有叠加效应。模型验证发现,适宜水分亏缺条件下巨菌草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模型为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5种菌草(巨菌草、象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5种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猴头菌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5种菌草草粉中,菌草栽培猴头菌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9%芒萁、39%类芦、20%麸皮、2%石膏,含水量为60%。该配方猴头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达0.654 9cm·d~(-1);当栽培料中的菌草和木屑的混合比例为28%∶50%时,猴头菌子实体头茬的产量高,平均每袋产量为269.24g。  相似文献   

9.
菌草香菇与木屑香菇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菌草香菇和木屑香菇中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香菇多糖、重金属以及甲醛含量。结果表明,菌草香菇的营养成分接近于、有的甚至略高于木屑香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阙玉林  陈先西 《食用菌》2008,30(5):37-39
近年来,随着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意识的逐步提高,单用稻草作原料栽培双孢蘑菇远远满足不了种植户对生产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为此我所在福建省科技厅星火办、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所、省农业厅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及相关部门支持下,于2007年开展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研究,通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菌草栽培的双孢蘑菇表现产量高、品质优且采收期提前6-7d等优点,既可解决稻草原材料紧张局面,又可减轻原材料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鲜菌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鲜菌草(象草、巨菌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菅)草粉为培养料,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6种鲜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鲜象草26%、鲜五节芒26%、鲜类芦26%,麸皮20%、石灰2%、含水量60%,该配方的碳氮质量比为28.6∶1,生物学效率为82.40%。鲜象草、鲜五节芒和鲜类芦组成的鲜菌草配方适宜作为栽培平菇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12.
巨菌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子壳为对照,进行了巨菌草与棉子壳不同比例的复混配方栽培平菇试验,并对不同配方的投入产出比进行了比较。结果分析表明,菌草与棉子壳以1∶1的比例最佳,菌丝长速略快于对照,生物学转化效率为114.97%,比对照略高7.64%,投入产出比为2.17比对照提升21.71%。巨菌草可以用于栽培平菇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作为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使用。堆置软化菌草发酵来解决菌草颗粒度大易刺破菌袋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运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不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而且能够以菌草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将适合该区域特点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杏鲍菇P008菌种为研究对象,以巨菌草、象草、五节芒、类芦、芒萁等常见菌草为培养基筛选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研究了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杏鲍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五节芒48%、芒萁20%、麸皮2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pH 8.6,含水量60%,五节芒与芒萁比较适宜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的主料原料。  相似文献   

15.
五节芒,在本地俗称芦苇,属多年生禾本科野生植物,分布于林沿荒山等空地,随处可见,是山区菇农最丰富的菌草资源。为了缓解菌林矛盾,永安市食用菌站从1992年开始引进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技术,几年来已形成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代料栽培菇类达116.2万袋,其中香菇达40万袋,到2010年已代料栽培香菇150万袋,经济效...  相似文献   

16.
以巨菌草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将样地人工种植巨菌草按照种植时长分为1年(FY)和2年(SY),设置根际、株缘和株间为水平方向,0~100 cm为垂直方向,并设置裸沙地作为对照(CK),研究了人工种植巨菌草后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地区土壤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的增加效应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加效应逐渐减弱。最底层土壤效果最小,其中速效磷对巨菌草种植时间的影响最明显且SY土壤养分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垂直方向对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集中于表层以下,有机碳多集中于10 cm土层以下,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该效应逐渐减弱;对于水平方向,根际对于相同深度的增幅效果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该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21,(4)
用绿洲一号菌草代替棉籽壳或杂木屑栽培猴头菇。结果:绿洲一号菌草可以用来栽培猴头菇,试验最佳配方为绿洲一号菌草50%,棉籽壳40%,麸皮9%,过磷酸钙0.9%,尿素0.1%;该配方栽培的猴头菇产量最高,品质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昌吉市象草及巨菌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昌吉地区,对引进的象草和巨菌草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草均适宜在新疆昌吉地区栽培,栽后2~3个月就可以作为种菇的菌料和草食性动物的饲料而被利用,且菌草的生物量大、产量高、粗蛋白等营养成分高。菌草的成功引种可有效增加新疆菌业发展的原料和牧业发展的饲料源,促进荒漠、荒地的利用,增加农牧民收入,对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节芒栽培杏鲍菇等三种珍稀食用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禾本科野生植物。荒山林沿空地都有大量分布,多年生,耐瘠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农林耕作主要的除草对象,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我市永安、将乐等县建立了一批五节芒(菌草)栽培香菇、杏鲍菇、灵芝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现将五节芒(菌草)栽培杏鲍菇、茶树菇、香魏蘑等三种珍稀食用菌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泰宁和顺昌产地菌草栽培的竹荪为试材,以竹屑栽培的竹荪为对照(CK),采用国际通用方法,研究了菌草竹荪的营养成分,并对其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泰宁和顺昌菌草竹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79%、24.01%,均高于竹屑竹荪18.53%、19.4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88%及2.01%,均低于竹屑竹荪2.23%及2.38%;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44、16.27 g·(100g)^-1,均高于竹屑竹荪10.83、11.38 g·(100g)^-1。对2个产地菌草竹荪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发现其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低于竹屑竹荪,但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竹屑竹荪相一致,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均高于竹屑竹荪;泰宁产菌草竹荪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高于竹屑竹荪,但顺昌产菌草竹荪与之相反。通过模糊识别法得出,菌草竹荪与全鸡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82、0.80,高于竹屑竹荪的0.79、0.78。菌草栽培竹荪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