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合肥料     
复(混)合肥料,简称复肥,是目前世界肥料工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肥料形态,也是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品种。复肥含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或其中任意两种元素,有时还可兼含其它微量元素。一般分为三类:一、复合肥料:属二元型,它是按化学反应直接得到的产物。因此,不一定适合农作物对氮、磷、钾按比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配制成具有一定养分含量和配比的氮、磷、钾的混(合)肥料,配制方法可按下述步聚进行。一、确定混(合)肥料中氮,五氧化二磷(P_2O_5)、氧化钾(K_2O)的比例和含量。例如,配制成10-20-10的混合肥。是指经配合后的混肥中含氮(N)10%,五氧化二磷(P_2O_5)20%,氧化  相似文献   

3.
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施肥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化肥施用技术1)种类。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其形式有单质肥料、复合肥料和复混肥料。单质肥料和复2)施肥量。据测算,667m2产3000kg的苹果园每年需从土壤中吸取6~7.5kg纯氮(N)、1~1.7kg五氧化二磷(P2O5)、7~10kg氧化钾(K2O)。西北黄土高原多数果园栽植较密,枝叶量较大,营养吸收量应该取该标准的高值。依目前生产习惯,约85%的氮、70%的磷和90%的钾都因存合肥料一般都执行国家标准,具有固定的养分含量。复混肥料一般执行企业标准。常用化肥成分性质详见表1。在于果实、落叶及剪下的枝条中而损失掉,需要通过施肥补充,以维持果园…  相似文献   

4.
复合肥料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 )的肥料 ,其肥效与等养分的单元化肥配合施用的肥效相当 ,但由于养分含量高 ,物理性状好 ,施用方便等优点而发展较快。复合肥按营养成分、复合工艺和二次加工方式可分 3种类型 :( 1)化成复肥。其养分含量和比例决定于生产流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化合物的化学组成 ,无副成分 ,如磷酸二铵、硝酸钾等。 ( 2 )配成复肥。其养分含量和比例决定于生产流程中配入的肥料含量 ,可按不同要求配成不同的养分含量和比例 ,常含有副成分 ,如 15 - 15- 15 %的复合肥。 ( 3)混成复肥即BB肥。由单一肥料或…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6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GB/T 37500—2019《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水溶性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肥料中复硝酚钠、2,4-D、脱落酸、萘乙酸、氯吡脲、烯效唑、吲哚-3-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的测定。标准中各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复硝酚钠  相似文献   

6.
复合肥料有二元、三元和多元的不同种类,如国产磷酸二氢钾就是一种二元复合肥料。所谓二元,是指一种肥料成分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任何两种,磷酸二氢钾即含有磷和钾。又如从美国进口的磷酸二铵,含有氮和磷。三元复合肥料固然是含有  相似文献   

7.
以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穴盘育苗栽培,利用光照栽培的方法,底肥施用8种不同腐植酸复混肥配方,测定了苗期加工番茄的生物量、氮、磷、钾的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进行根扫描。结果表明:配方为N-P-K:7-18-13,腐植酸8%,有机质2%的腐植酸复混肥(硫酸钾)和配方为N-P-K:9-23-7,腐植酸8%,有机质2%的腐植酸复混肥(氯化钾)的配方促进了苗期加工番茄植株和根氮、磷、钾的积累;显著增加了根长和根比表面积;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减少了肥料用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薛华 《烟台果树》2012,(2):55-56
BB肥,全称散装掺混肥料,是将几种颗粒状有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一种复混肥料,具有腐植酸涂层全营养肥、缓释增效BB肥和适合机械施用3个特色。因此,该肥料具有省肥、省水、省工、增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果树学报》2011,(4):558-562
于2009—2010年,对沂蒙山区46处苹果园肥料施入特点及养分盈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为该区苹果园养分的科学施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有87.1%的果园施用了有机肥、100.0%的果园施用了复混肥、7.1%的果园施用了高氮高磷高钾复混肥;通过化肥施入氮、磷、钾素量高于有机肥的,其中施入化肥氮、磷、钾素量的平...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需钾量高同时又是喜铵态氮的作物。传统肥料中无论是单质肥料、复合肥料还是复混肥料中的氮,施入土壤后在亚硝化单胞菌作用下,最终都将被转化为硝态氮提供给作物利用。而微生物菌肥是利用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正电原理,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10,(4)
<正>国家标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将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代替2001年的国家标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12.
复合肥料是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工业化肥,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了几种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在苹果树上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生产的氮、磷、钾复合肥料,有效成分的配比,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时,复肥732为2—1.38—1.34,复肥733为2—1.09—0.55。这两种复合肥料,都是由硝酸、硫酸分解磷矿,再添加硫酸钾制成的。  相似文献   

13.
复混肥养分全,针对性强。它是由氮、磷、钾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颗粒肥料,使用方便,肥效高,深受农民欢迎。近年来,一些不法厂商大量制售伪劣复混肥涌入市场,农民朋友极易上当。为此,特介绍几种鉴别复混肥优劣的简易方法:1看:先看肥料是否双层包装,再看外包装袋上是否标  相似文献   

14.
成春彦 《蔬菜》1989,(1):9-10
西瓜生长期较短,果实硕大,对养分的需求数量多、种类齐全。培育高产、优质西瓜除了对土壤条件有严格的选择外,如何根据西瓜的吸肥规律调节好西瓜的施肥用量、肥料种类及配比,值得深入探讨。1985—1987年我们曾在大兴县庞各庄进行了西瓜专用复混肥优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京郊地区生产西瓜系列专用复合肥提供依据。以往的试验统计资料表明,西瓜产量与氮、磷、钾的施肥量之间存在如下相关关系:即西瓜产量为500公斤时,需氮(N)—2.5公斤;磷(P_2O_5)—1.25公斤,钾(K_2O)—1.25公斤,N:P_2O_5:K_2O=2:1:1。从而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2月27日,在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举行了柑桔专用复合肥座谈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台州地区各县的用户和农业部门的同志。台州地区农业局潘伯仁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该所柑桔营养诊断组研制的有机和无机相配合的复合肥料作了肯定。根据该所三年来复合肥的田间试验和黄岩、温岭等县部分用户近年来的使用介绍,一致认为:柑桔专用复合肥使用方便,氮、磷、钾养分配比合理,肥料利用率较高,能改善土  相似文献   

16.
控释肥料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5种控释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控释肥料对大白菜的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处理下,控释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加产量5.8%~16.9%,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3.2~13.6,3.2~10.3和9.2~19.4个百分点:与普通肥料分2次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产3.8%~14.7%,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8~10.4,1.5~7.1和-1.0~9.2个百分点.此外,控释肥料对大白菜的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豫西褐土区芥菜生长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组合配比其产量差异较大,以N:P:K=1:0.8:2.5产量最高,为最佳配比,与农民现有施肥习惯的重氮中磷低钾(或无钾)肥料养分比例比较,重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完全随机设计,通过土柱培养试验与盆栽培养试验相结合,研究海德鲁15-15-15、撒可富15-15-15、云河15-15-15这3种复合肥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养分淋溶损失及其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作物栽培条件下,海德鲁复合肥的磷、钾养分淋溶损失较大;有作物栽培条件下,云河复合肥的氮、钾养分淋溶损失量大;海德鲁复合肥、撒可富复合肥适合在小白菜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肥料是我国化工研究部门工人和科技人员,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方针,试制生产的一种含有氮、磷、钾养分为主的新型化学肥料。据我国近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它对多种作物具有增产效果。在国外已被广泛施用。1975—1977年我们与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柑桔所、广西柑桔所、广东国营杨村柑桔场协作,在柑桔上进行了三种类型的复肥效果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叶晓青 《长江蔬菜》1990,(2):31-31,28
BB肥是用单元或二元基础肥料,应用物理方法干混而成的氮、磷、钾复合肥。BB是取英文BulkBlend Fertilizer前面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它具有化合复合肥养分齐全的优点,氮、磷钾配比,比化合复合肥更灵活多样。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的专用肥。目前,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叶菜BB肥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经过3年10茬的精心试验研究而成的,于1987年进入中间试验,1989年1月16日通过广东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