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城市垃圾粗堆肥对建筑用废弃沙坑地进行了改造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粗堆肥对废沙坑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播前,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堆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此时期土壤微生物中土壤细菌数量可占到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8.8%~93.8%。收获期,各堆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比播前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堆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垃圾粗堆肥还影响作物产量,随堆肥量的增加4种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作物产量差异显著。堆肥量为225t.hm-2时4种作物产量均达到最大,此时各堆肥处理经济效益并不是最高,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组合是堆肥量为75t.hm-2,种植油葵。  相似文献   

2.
厨余垃圾有机堆肥风险因子管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厨余垃圾产量巨大,有机堆肥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机质等养分回收到土壤中的有效方法。由于目前对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尚未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忽略了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有害影响。本文从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过程及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对土壤及农产品的影响,提出我国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包括对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因素风险影响因子的限量标准等问题。建议从堆肥技术标准、风险因子检测标准和产品限量标准等方面建设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堆肥的质量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北省武汉市和老河口市的2个机械化垃圾处理场制作的垃圾堆肥的质量进行了测定与评价,并通过盆栽生物试验和大田取样调查方法对垃圾堆肥的肥力特征及礤对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7个供试垃圾堆肥的全氮,全磷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少数垃圾堆肥铅含量超标,武汉市的垃圾堆肥优于老河口市。垃圾堆肥在大量施用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肥效并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其有效供肥时间短,长期连续施用可能相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分化肥(对照)、垃圾复合肥、垃圾堆肥、垃圾堆肥 尿素4个肥料系列,每个系列设超高、高、中、低4个施肥量处理,其中化肥与垃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相同,与垃圾堆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等氮量,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复合肥低量和垃圾堆肥低量处理较化肥系列各施肥量处理更有利于玉米苗期生长.玉米穗位以垃圾堆肥 尿素系列低量处理最高,高于化肥低量处理31.1%.生育期垃圾堆肥、垃圾复合肥系列较化肥缩短6.5和8.0 d.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较化肥能明显增加玉米百粒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百粒重以垃圾复合肥低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垃圾复合肥效果较明显.垃圾复合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每667 m2最大经济效益分别高于化肥系列51.8%、47.5%,其产量分别高24.0%、13.2%.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来源有机废弃物在提升新围涂地土壤有机碳库和生物活性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为期30周的施用等有机碳量猪粪、鸡粪、水稻秸秆、蔬菜收获残留物、厨余垃圾堆肥、沼渣、猪粪/稻草秸秆堆肥和生活垃圾堆肥等8种有机废弃物后涂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施用各种有机废弃物对改善土壤性状均有明显的效果,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库、生物活性及农田碳库管理指数方面以经过生物发酵处理的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餐厨垃圾堆肥和沼渣为佳;其次为猪粪、鸡粪和水稻秸秆;蔬菜收获残留物因主要由新鲜有机物质组成,其稳定性较差,对提升土壤有机碳库和生物活性的效果较差。施用有机废弃物后,土壤碳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他土壤性状可随试验时间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认为,从提升土壤有机碳库和生物活性考虑,在新围涂地改良中应优先施用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餐厨垃圾堆肥和沼渣等有机废弃物。  相似文献   

6.
对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的堆肥,应用到作物、蔬菜上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盆栽及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堆肥对作物、蔬菜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两年的研究,提出了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中,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堆肥在城市绿化草坪草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生活垃资源化综合利用,通过栽培试验,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找出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新途径。结果表明土壤中配以生活垃圾堆肥物对草坪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草坪草叶绿素含量及增加草坪草生长速度(株高、叶宽),对草坪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和生活垃圾堆肥物比例为4:1时,草坪草发芽率、叶绿素含量、生长速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生活垃圾堆肥物用于草坪栽培基质中,能使草坪草获得了良好的生物效应,既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出路,又可以降低草坪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堆肥优良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室外培养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接入菌剂可加速垃圾堆肥中C/N的下降;促进堆肥中生物毒性物质的分解,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加快垃圾堆肥的升温速度,提高最高温度,促进垃圾堆肥快速腐熟。并且接菌有利于垃圾堆肥中养分的保存与矿化。综合比较表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组合菌剂对促进垃圾堆肥腐熟和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最好,其次分别是云芝属真菌Polystictus s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Ehrenberg)Cohn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三种组合菌剂。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市垃圾堆肥的理化性状 北京市的生活垃圾根据粗略的调查,其中有机物大约占三分之一,无机物占三分之二。我们对北京市环卫所提供的垃圾肥进行了一些物理性状的测定。 1.垃圾堆肥的机械分级及其比例 为了探索究竟多大粒径的垃圾肥施入土壤较为合适,我们把垃圾堆肥用土壤筛进行筛分,结果是>5mm垃圾占25%,1—5mm之间的垃圾占42.5%,<1mm的垃圾占32.5%。把通过1mm筛的垃圾根据土壤粒组分级标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堆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一定时期内施入生活垃圾堆肥对土壤重金属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施用化学肥料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量的生活垃圾堆肥和化肥配合,研究连续两年施入垃圾堆肥对土壤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通过连续两年试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肥力明显提高;而Cd、Pb、As、Hg等4种重金属含量随垃圾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r含量基本不变;玉米籽粒中Cr、Cd含量随垃圾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土壤5种重金属Hg、Cd、Cr、As、Pb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玉米籽粒中Hg、Cd、Cr、As、Pb含量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标准值.当施肥量为30 000 kg/hm2时,玉米产量较对照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一定时期内,适量垃圾堆肥农用短期内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且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不影响玉米籽粒的食用,使用多年后应及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覃其云  曹继钊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66-1568,157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旱作保墒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秋季覆膜玉米产量最高为9735.0kg/hm^2,较常规半膜增产3796.5kg/hm^2,增幅为38.99%;以补充灌溉375m^3/hm^2时主副产品产量最高为2645.43kg/hm^2,增产11.1%,纯收益则补灌量225m^3/hm^2最高,为12769.5元;一膜两季栽培2年玉米平均单产达9374.9kg/hm^2,较对照增产2062.4kg/hm^2,增幅达28.2%;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大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20kg/(mm·hm^2),土地利用率提高43%,单产达10481.5kg/hm^2,经济纯收入提高40.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宁南干旱半干旱区谷子(Setaria italica)生产中合理施磷、充分利用潜在的磷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好指导当地谷子科学施肥.[方法]设施纯磷0(CK) 、45、90、135、180、225 kg/hm^2 6个处理;一次性基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结果]在宁南干旱半干旱区,在基施定量的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增施一定比例的磷肥,谷子产量发生明显变化,施纯磷0、45、90、135、180、225 kg/hm^2 6个处理产量分别为4 855.80、5 018.10、5 220.45、5 471.55、4 915.80、5 773.95 kg/hm^2,施纯磷135、225 kg/hm^2处理与0kg/hm^2处理差异极显著;6个处理间农艺性状差异不大;施纯磷45 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16.61 kg/(hm^2.mm),施纯磷225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0.50 kg/(hm^2.mm).[结论]在宁南干旱半干旱区,施纯磷225 kg/hm^2、纯氮139.2 kg/hm^2、纯钾67.5 kg/hm^2组合,谷平增产效果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贵州冬作马铃薯增施钾肥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详实数据,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施肥,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不同肥料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均影响显著;施肥方式对商品薯率影响显著。施肥效果最优的处理为K2SO4+(NH2)2CO和KCl+(NH2)2CO的对水处理;其产值、纯收入和较对照增收比例分别为48490.5元/hm2、21378.0元/hm2、120.2%和45750.0元/hm2、18997.5元/hm2、95.7%,增产增效作用显著,可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在向日葵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现蕾期(灌水150.0m^3/hm^2),产量比不补灌水增加866.70kg/hm^2,增长60.74%,降水利用率提高16.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05kg/(mm·hm^2),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7.25元/(mm·hm^2)。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量为指标,对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退化山场进行了生态恢复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试验区植被生物量(3.5t/hm^2)较该区域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6.75t/(hm^2·a)相差甚远,增长潜力巨大。经过治理,土层厚度增加,土壤颗粒组成由粗变细趋势明显,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总养分逐年增加,治理4a和治理7a的生物量分别为9.5t/hm^2和21.9t/hm^2,生态恢复向良性方向发展,说明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退化山场可以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花品种邯棉646为试验材料,设氯化钾施用方式不施钾肥(CK)、全部基施25.0 kg/hm^2、全部基施25.0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5个处理,研究了钾肥相同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式(全部基施,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对杂交棉邯棉646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钾肥最佳施用方式。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25.0 kg/hm^2条件下,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施肥方式的施肥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基施,其中,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施肥方式的效果最好,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最低,总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最高,但与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施肥方式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在分2次施肥条件下棉花后期叶面喷施钾肥对产量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杂交棉邯棉646的钾肥(氯化钾)最佳施肥方式为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池栽方式,以砂土、壤土、黏土三种质地潮土为主处理,以仅施氮磷钾(即对照,NPK),氮磷钾+富啡酸(NPK+FA),氮磷钾+复合微肥(锌和硒)(NPK+Zn+Se),氮磷钾+富啡酸+复合微肥(锌和硒)(NPK+FA+Zn+Se)等4个施肥处理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质地条件下施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及鲜干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质地条件下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表现为:壤土黏土砂土,且均随茬次增加逐渐降低,以砂土条件下降幅最大。三种质地条件下,适量富啡酸均显著促进了苜蓿鲜重的增加,且均以富啡酸与硒、锌微肥配施效果最好。各茬均以砂土条件下苜蓿鲜干比最低,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了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在人工林地施用2 a后重金属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以期为城市污泥产品在林业上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榆树Ulmus pumila林地设计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堆肥中污泥含量设置4种混合堆肥施加量水平(0、15、30、60 t·hm?2),施用2 a后采集土样测定其中铬、铅、铜、锌、镉和镍等7种重金属指标(总量及形态)、土壤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土壤呼吸强度及4种土壤酶活性等7种土壤微生物指标,分析不同施肥量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  污泥堆肥施用2 a后,6种重金属总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各施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形态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小,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总体污染风险较低;土壤酶和微生物碳氮随施加量增加无明显变化趋势,但施肥样地的土壤酶指数和土壤呼吸强度都比对照样地高,表明施污泥堆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结论  污泥堆肥的施加量低于30 t·hm?2时,榆树林生态系统可承受其增加的重金属风险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量。图1表4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