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耳液体培养特性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测定了侧耳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 ,培养液pH值的变化 ,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重量 ;研究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基内六种酶均有酶活性 ,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 ,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糙皮侧耳多糖分解酶和木质素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侧耳在PDY培养液中生长时,培养液PH值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研究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欺内六种酶均有酶活性,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焦迎春  余梅  唐达 《食用菌》2010,32(3):6-7
在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对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淀粉酶(Starch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蛋白酶(Prolease)六种重要的胞外酶间隔24h测定酶活力。结果如下:淀粉酶、锰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均有较大变化,产酶高峰期也不同;菌丝体重量在第6天达最大值,可作为菌丝体(液体菌种)收获期。  相似文献   

4.
以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在含不同量枸杞子(Lycium chinense)水煎液的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含有4% ̄5%的枸杞子水提物能明显促进菌丝体生长,显著增强胞内和胞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高到低,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较低到高再降低。AG与2·4-D处理菌丝体提高了这两种酶的活力,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规律。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随着菌丝体生长由高到低,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据此我们认为猴头菌丝体在生长初期可能以纤维素为主,到中期以木质素为主。GA、2.4-D可提高二酶的活力并促进菌丝体对碳源的吸收,但不改变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顺序。二调节剂处理相比,24-D对酶活力的提高要好于GA处理。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金耳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7种酶均有活性,但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能将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作为主要碳源。通过对香菇转化利用秸秆过程中多聚物降解酶进行综述。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木质素降解酶对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起关键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滤纸纤维素酶(C1酶)、β-葡萄糖苷酶等纤维素降解酶对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起关键作用;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等半纤维素降解酶对秸秆中半纤维素的降解起关键作用。在秸秆利用过程中,果胶酶和脂肪酶等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体培养法,对黄背木耳纤维素酶、淀粉酶、氧化酶等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第6天),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随后出现(第8天);邻苯二酚氧化酶的活性高峰期到来更晚(第11天)。  相似文献   

9.
李辉 《北方园艺》2011,(22):146-147
研究了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0125、0.0083、0.0063、0.005 mg/mL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浓度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壳聚糖稀释浓度为0.0083 mg/mL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谢现英 《食用菌》2014,(3):10-13
以棉子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在培养料中加入1%、5%、9%、13%的准噶尔阿魏进行培养,测定阿魏侧耳不同生长时期(半瓶期、满瓶期、原基期、幼菇期、开伞期、转潮期)菌丝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中性蛋白酶活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阿魏后不同时期各种酶活性均大于CK,当阿魏添加量为9%时,五种酶活性达到最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阿魏添加量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却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淀粉酶和漆酶活性逐渐下降,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和中性蛋白酶先升高后降低,在开伞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生长调节剂在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三十烷醇、α-萘乙酸和玉米素处理香菇507菌丝体,并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香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及三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三种生长调节剂虽能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三种胞外酶的活性,但不能改变其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菌丝生长速度和三种胞外酶活性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鸡腿蘑对基质的降解及有关酶活性变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测定了鸡腿蘑在稻草-麸皮基质上生长期间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子实体生长的关系,以及鸡腿蘑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菌丝体阶段上述三种酶的活性均很低,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迅速提高,成熟时达到高峰,然后急剧下降;(2)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均能很好降解利用半纤维素,而纤维素主要在子实体阶段大量分解利用,木质素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仅有少量降解.  相似文献   

13.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纤维素酶(FPase)的活性逐渐增强,并在子实体成熟时最高,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黄木耳为试材,研究了黄木耳在自然和环境胁迫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邻苯二酚氧化酶、淀粉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都与黄背木耳菌丝生长情况相一致,酶活力强时,菌丝生物量高.当黄背木耳在受到pH胁迫时,酸性条件会抑制邻苯二酚氧化酶、淀粉酶的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的产生有很宽的酸碱适应范围,碱性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酶的产生,温度对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平菇的生理     
(一)酶:平菇是弱寄生木腐菌,早年Camphell(1933)已注意到平菇对木材中纤维素和木素有较强分解能力。Rajarathnam等(1979)将白色匙状侧耳(P.flabellatus)接种在稻草上,经4小时就出现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Zadrazil(1976.1980)发现,白黄侧耳(P.Comucopiae)可使油菜和向日葵秆成分分解分别达44.5%和43.2%;佛罗里达侧耳能分解麦秸中的全纤维素和a-纤维素,并能分解木素。 Wojtai-Wasilewska.M等(1975)指出,糙皮侧耳利用木素,是通过漆酶和过氧化物酶两者间存在的刺激而起作用的。侯文英等(1981)发现,在菌丝体发育时期漆酶保持较高的活性,从而使木素降  相似文献   

17.
生长调节剂对猴头菇菌丝体利用碳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在营养生长过程中要向环境中分泌酶类,将基质中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作为自身生长的碳源。用生长调节剂处理菌丝体可促其生长,但关于真菌碳源利用的机理及生长调节剂对该过程的影响还未见有报道,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丝体培养 猴头菇菌种为农大1号,进行常规培养,温度20~25℃,湿度60%~65% (二)试验处理 A.菌丝体喷赤霉素(0.5ppm)6ml;B.菌丝体上喷2,4-D(8ppm)8ml;C.对照喷水8ml。 (三)酶活性测定 纤维素酶按滤纸法,1U=1μg还原糖/h;多酚氧化酶用碘滴定法;还原糖含量按3.5-二硝基水杨酸法。  相似文献   

18.
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发酵液中四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杂交菌株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中,6号菌株的漆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均高于其它6个菌株,而就蛋白酶的活性而言,6号菌株明显低于对照菌株7号。  相似文献   

19.
复合酶法提取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有效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菌丝体为材料,以腺苷和D-甘露醇为评价指标,在单一酶提取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复合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浸提pH 5.5、浸提温度40℃、酶组合为纤维素酶0.1%+蜗牛酶0.1%,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物中甘露醇、腺苷含量分别为12.56%和2 065μg/g.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编号为M1、M2、M7、M8、10#羊肚菌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及培养液中糖与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观察了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情况各不相同,10#在菌丝片的产生及菌丝成团最早,依次为10#M8M7=M2M1;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相关的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发酵的第2~3天出现第1个峰值,并于第6天出现第2个峰值,且第1个峰值大于第2个峰值;在整个培养期内漆酶、愈创木酚酶、蛋白酶均有活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蛋白质、糖含量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