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液体培养胞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杏鲍菇发酵培养时的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均有活性且活性变化较大。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较低,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随培养时间波动上升,而愈创木酚氧化酶在培养后期活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编号为M1、M2、M7、M8、10#羊肚菌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及培养液中糖与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观察了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情况各不相同,10#在菌丝片的产生及菌丝成团最早,依次为10#M8M7=M2M1;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相关的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发酵的第2~3天出现第1个峰值,并于第6天出现第2个峰值,且第1个峰值大于第2个峰值;在整个培养期内漆酶、愈创木酚酶、蛋白酶均有活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蛋白质、糖含量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液体培养中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杏鲍菇液体发酵的生长曲线及相关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的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杏鲍菇对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顺序为淀粉先于纤维素先于木质素。其中淀粉酶的活性高峰最早出现并始保持有较高水平,而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氧化酶以漆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4.
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发酵液中四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杂交菌株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中,6号菌株的漆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均高于其它6个菌株,而就蛋白酶的活性而言,6号菌株明显低于对照菌株7号。  相似文献   

5.
香菇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香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成分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性,大部分酶随着每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营养生长阶段,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在后期丧失。  相似文献   

6.
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向棉子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淀粉、尿素、石膏,研究在金针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1)添加尿素能明显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而添加淀粉、石膏不能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低,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高。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金针菇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4)不同添加物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对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侧耳液体培养特性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测定了侧耳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 ,培养液pH值的变化 ,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重量 ;研究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基内六种酶均有酶活性 ,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 ,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金耳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7种酶均有活性,但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10.
李辉 《北方园艺》2011,(22):146-147
研究了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0125、0.0083、0.0063、0.005 mg/mL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浓度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壳聚糖稀释浓度为0.0083 mg/mL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菌核侧耳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菌核侧耳菌丝体发酵培养的培养基pH值、最适生长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及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最适pH6.5,最适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50mL/250mL三角锥形瓶,摇瓶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基配方是以麦麸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糙皮侧耳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糙皮侧耳液体菌种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周期与贮存期。结果表明,糙皮侧耳液体菌种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4%,麦麸3%,酵母粉0.3%,KH2PO4 0.25%,MgSO4 7H2O 0.1%,ZnSO4 0.05%,pH6.17。摇瓶培养装液量80mL/250mL,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10%,培养周期6d,菌种于3d内用完为宜。  相似文献   

13.
鲍鱼侧耳液体培养营养条件优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白彦坤 《食用菌》2008,30(2):8-9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鲍鱼侧耳菌丝液体培养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鲍鱼侧耳液体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葡萄糖2.0%,酵母粉2.0%,酵母膏0.2%,KH2PO40.1%,MgSO4-7H2O0.1%。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新831、黑平王和黑平5号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菌丝生长阶段酶活性较低,在子实体成熟期都出现酶活高峰;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满袋期酶活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一、二潮菇间期出现次高峰.  相似文献   

15.
王宜磊 《食用菌》2003,25(2):6-7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g^2 对侧耳792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00mg/kg的Mg^2 对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延缓菌丝衰老,但Mg^2 浓度过高则严重抑制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许多高等担子茵产生的胞外酚氧化酶,在木材腐烂或落叶分解的最后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Clutterbuck认为,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在分生孢子受精时出现的漆酶,是分生孢子色素合成时的一个反应物.研究裂殖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漆酶时,发现它的活性可能与单核菌丝产实的能力有关,其活性的改变还与双核菌丝培养中子实体发育阶段有关。本文考查美味侧  相似文献   

17.
以棘托竹荪菌株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棘托竹荪深层发酵过程中6种胞外酶的酶活性变化,并对菌丝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增长有密切关系。菌丝生物量增加呈"S"曲线,第4~6天增长最快。棘托竹荪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前,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出现峰值。过氧化物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同步增加。说明发酵过程中棘托竹荪菌丝首先分解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然后利用木质素和蛋白质作为碳源和氮源。要提高棘托竹荪深层发酵效率,缩短培养周期,就必须在其菌丝达到最大生物量之前保证碳源和氮源的均衡供给。可根据不同酶的分泌高峰期,确定菌丝的营养利用情况和发酵周期,以收获最大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核侧耳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为6.0产酶条件最优。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50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72h后,酶活力达最高,为1.86U/g(湿菌丝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