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农村的内涵及其建设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农村的概念是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出现的,然而,有关生态农村的概念还远没有达到人所公认的程度。本文剖析了生态农村巨系统的层次内涵,认为生态农村包括生态产业、生态技术、生态制度和生态文明4个层次。最后提出了进行生态农村建设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888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为1.2868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011hm^2,绥宁县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2005年、2015年生态足迹分别为1.343577hm^2、1.328835hm^2,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20071hm^2、1.423893hm^2,生态盈亏分别为-0.023506hm^2、0.09505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值分别为2.46hm^2、0.83hm^2,生态承载发展度分别为0.98、1.07。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使该县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渐减小,生态承载发展度逐渐增大并达1左右,能源消费结构逐渐优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红壤退化严重的福建安溪县和永定县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计算结果表明,其生态足迹呈现赤字,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康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测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利用安康市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对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康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0.755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984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426hm^2,由此说明了安康市目前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引出生态公路的概念.并从2个方面即生态破坏发生前和生态破坏发生后,指出生态公路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目前在公路建设中较为常见的2种生态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对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和测度,本文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对其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生态边坡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对生态学理论的贯彻与应用.首先对生态边坡进行了科学的定义,然后对生态边坡的功能及我国现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作了较完整的介绍,并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科学的植物配置技术,最后给出了评价生态边坡建设成效的一些建议,以期能为我国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改进了生态足迹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1991—2003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分为3类,即生态安全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Ⅰ级,包括周至县和蓝田县;生态预警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Ⅱ级,包括户县、长安、临潼和高陵县;生态不安全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Ⅲ级,包括西安市区和阎良区。1991后西安市各县区的生态环境演进态势可分为3种情况:一是生态压力指数下降,生态好转的区域,如周至、蓝田、户县、高陵县;二是生态压力指数上升,生态恶化的区域,如长安和临潼;三是生态压力指数稳定,生态基本没有变化的区域,如西安市区、阉良区。到2003年,周至县、蓝田县依旧属于生态安全区;户县和高陵县由生态预警区变为生态安全区,长安区和临潼区却由生态预警区变为生态不安全区;西安市区和阎良区依旧为生态不安全区。因此,2003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分为2种类型,生态安全区和生态不安全区,生态预警区消失。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产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8 3 ghm2,人均生态足迹为2.189 7 g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21 4 ghm2,人均生产足迹为3.436 3 g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4.675 8,基于消费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837 4,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88 0,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0.462 7,基于生产消费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1.833 8,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290 9 ghm2,河北省的生态贸易赤字为-1.246 6 ghm2,生态耗竭值为2.794 3 ghm2.表明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河北省只有改革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节能降耗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的雅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雅安市1999-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雅安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研究,对雅安市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9年的1.068 hm2增加到2006年的1.657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25 hm2下降到0.83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143 hm2增大为0.825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0.858上升为1.126;万元GDP生态足迹在1.87~2.78 hm2之间上下波动,平均值为2.212 hm2.研究期内雅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雅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和不安全的状态.这为揭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本质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指出协调人口、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可缓解这种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203-203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豫皖2省交界处,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4季分明,雨水充沛,温度适中,无霜期长,地势南高北低.有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和滩涂等多种地形,境内河流纵横,沟塘湖堰星罗棋布,为500多种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现辖33个乡镇601个村街,总人口155万人,为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该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对全球147个国家或地区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的试评价表明,该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标准能很好地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土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土壤条件是边坡生态修复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环境作用和生物学作用的角度简述了土壤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及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如何通过人工措施营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期提高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对土壤生态性的关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盐池县生态用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140-142,145
  相似文献   

16.
渭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1985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85年的1.3792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2.3516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5252(0.4726~0.5917)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85年的0.8423hm2增至2003年的1.8291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85年的0.82逐年增至2003年的1.29,同期生态占用指数从0.63增至1.08,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波动在0.58~0.88之间。说明渭南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稍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其终极目标是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优良的生物资源库。在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生态恢复的物种原则以及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是实现其生态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对实施方案做详细、认真的生态安全论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补偿标准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移民的生态损失,因而不能提供合理、全面的补偿额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整体考虑移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移民的生态补偿额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生态移民的人均生态补偿额度为1 148元/a。本案例有助于推进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温州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实践为例,以国外类似建设经验为参照,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城市生态公园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理念,并且对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