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品优9号是以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母本,以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父本杂交,F0代种子经60Co-γ 射线(200GY)处理后按系谱选育成的半冬性、矮秆、早熟、高产、优质强筋国审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00080)。文章重点介绍了郑品优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大1026是以半冬性优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6 为母本、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405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半矮秆、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10044),已被列为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指导性计划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3.
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强筋优质小麦GS豫麦34为供试品种,采用池栽的方式,来研究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便为强筋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产业化经营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选育的一个集高产、优质于一体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和河南省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是国家跨越计划的核心品种。2005年中国郑州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上,经专家现场品质鉴评:郑麦366居我国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之首,达到了国标一级强筋麦的标准,其综合指标已赶上或超过了美麦和加麦。2005—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推荐为全国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属于一个强筋、高产、抗病、矮秆、抗冻、早熟的新品种,不但高产潜力大,品质优良,而且不同年际间的品质指标稳定。不但得到了广大农民认可,而且还深受广大粮食经销商、面粉厂和食品厂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海峰 《中国种业》2020,(10):99-101
中麦5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联合培育的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早熟落黄好、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抗倒广适、千粒重高且稳定、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是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更新换代品种。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在驻马店地区的产量和品质等表现进行介绍,目的是为针对性提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点次的优质强筋小麦品比筛选试验表明:多数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适于在许昌市(中原地区)种植,但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综合来看,产量和品质性状协调性较好、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是新麦9408、郑麦005、郑麦9023、宛麦147,前3个品种最适宜在许昌市推广种植,宛麦147可作搭配品种示范种植,新麦9408、郑麦9023以其抗性好、成穗好、落黄好、比较稳产,最受农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近一段乃至未来一个时期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豫麦68号在超高产、强筋优质和抗病的结合上获得了较大成功。现就豫麦68号的创新目标、育种措施、特征特性及利用策略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优质强筋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不仅要选择适宜的生态区域和选用优质专用品种,还要运用优质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结合当地种植实际及育种经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优质强筋小麦一系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期望成为当地农民种植的必备种植技术读本。  相似文献   

9.
豫麦68号是由河南农业大学和浚县种子公司等单位合作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属偏冬至弱春之间类型,生育期222天,株高78~82cm,茎秆粗壮,弹性好。芽鞘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驻马店市的优质专用小麦的快速发展和确保生产出来的专用小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选用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豫麦18、弱筋小麦豫麦50,按不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划分不同生态区域,通过设计不同施肥量和施氮方式试验,分析驻马店市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区域Ⅰ是弱筋小麦的最适宜区,是中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Ⅱ是中筋小麦适宜区,是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Ⅲ是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我市是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之一,以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为了适应生产上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需求,2003年秋播时期,我市从全省各地征集了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接班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郑农16、郑麦9023、郑麦005、巨优1号、郑麦9405、宛麦147、新麦9408,以强筋小麦当家品种豫麦34为对照(C K1),以普通麦豫麦18为参考对照(C K2)。试验布点三处,分别设在许昌县农技中心试验场(前茬为大豆)、长葛市…  相似文献   

12.
郝治安  季保平 《种子》2003,(4):99-100
本文针对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黑胚病发生率及产量,进行了试验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适宜在豫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豫麦34和济南17。这两个品种不仅高产,而且优质,在豫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早熟抗寒、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和国审麦2006015。  相似文献   

14.
我县优质麦新品种引进开发工作已连续开展4a.为了筛选出优质、高产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品种,于2000年秋,我们在本县石辛庄村安排了强筋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10,(6):33-34
1优质强筋高产抗病矮秆小麦新品种郑麦36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03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选育,豫麦47/PH82-2-2,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CNA20030506.9。2005—06全国推荐的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苏国修  法丹丹 《种子科技》2011,29(10):44-45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小麦品质和产量虽然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在相同条件下,优质品种的籽粒性状始终优于一般品种,所以在产量、品质同等优化栽培条件下,必须选用产量、品质矛盾协调较好的量、质兼顾型品种。根据近几年来优质小麦发展情况,河南省以郑麦9023、郑麦366、平麦998、西农979等为主。  相似文献   

18.
郑麦366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属优质强筋高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孙瑞建  袁志春  包立英 《种子》2007,26(12):122-123
针对郑麦9023优质强筋类小麦近两年大面积出现不同比例花粒麦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改善栽培环境,优化栽培措施,科学运筹肥水,适期防治病虫,构建高产优质栽培体系,有效防控花粒麦形成的防控对策,实现高产与优质兼顾。  相似文献   

20.
为解析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丰德存麦5号’的分子遗传基础,利用高密度小麦55K SNP芯片对‘丰德存麦5号’及其亲本‘周麦16’和‘郑麦366’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6’和‘郑麦366’对‘丰德存麦5号’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分别为26.33%和73.67%;在基因组水平上,‘郑麦366’在A、B和D基因组上的遗传贡献率均高于‘周麦16’;在不同染色体上,‘周麦16’在2B、4A、4B和5B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郑麦366’,而‘郑麦366’在其他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都高于‘周麦16’;在双亲染色体较大片段遗传上,‘丰德存麦5号’继承了更多‘郑麦366’的较大遗传片段;在亲本特异性注释基因中,‘丰德存麦5号’来源于‘郑麦366’的特异性基因的数目远多于‘周麦16’,‘丰德存麦5号’在遗传物质继承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向选择,‘郑麦366’对‘丰德存麦5号’的遗传贡献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