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施氮肥与小麦的产量、千粒重、穗粒重、抗倒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幼穗分化药隔后期适量追肥可明显地发挥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前氮后移,重施药隔肥,可增强后期植株的吸氮能力,有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穗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倒伏均会造成减产,倒伏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倒伏程度。从倒伏时期来看,处理间减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始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减产幅度分别为37.29%、29.36%、10.80%和4.26%。从倒伏程度来看,总体表现为倒伏越严重减产幅度也越大。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是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平铺处理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2.25%和10.04%,倾斜倒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4.92%和7.28%。灌浆始期倒伏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灌浆中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后期影响最小。除开花期外,同一倒伏时期内倒伏程度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麦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中,可以将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损失进行合并分析,倒伏时期可作为评价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混配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药隔分化期 (4月 2 6日 )、灌浆期 (5月 30日 )各喷施一次混配肥或两期都喷施 ,均能提高小麦产量 ,以灌浆期喷一次经济实惠。喷施混配肥可增强光合作用 ,防止叶片早衰 ,使茎秆坚韧 ,防止后期倒伏 ,对成穗率、千粒重有明显促进作用 ,试验增产 10 .6 1%~ 12 .4 4 %。  相似文献   

4.
<正> 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过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在全生育期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后期追氮量的“前氮后  相似文献   

5.
穗数、粒数、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三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要夺取小麦高产,在掌握好群体亩穗数与个体穗粒数之间的高产最佳组合结构后,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对提高小麦千粒重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优良品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巧灌灌浆水、防止倒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穗粒数、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甚至是大幅减产。当地小麦倒伏现象易在灌浆期前后发生,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灌浆前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达20%左右,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目前当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氮是作物需要的重要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组成部分。氮素可以促进生长,增加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适当增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好处。氮肥用量低,植株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短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容易早衰;氮肥用量过高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营养生长过旺,贪青晚熟,影响品质。本试验旨在通过氮肥不同用  相似文献   

8.
<正>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土肥水管理是小麦丰产的重要环节,抓好冬小麦后期管理对夺取小麦丰产非常关键。小麦生长后期管理主要包括防虫、防病、壮秆、防倒伏、增粒重。1土壤水分管理挑旗至灌浆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期称水分需求临界期)。这一时期若水分供应不足,小麦穗粒数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籽粒空秕,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这个时期保持  相似文献   

9.
晋城市旱地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的南端,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0%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生长发育的灌浆期,本市易遭遇大风、降雨等天气,致使麦田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倒伏后小麦茎叶受到损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养分运输受阻,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这就是俗话说的"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早倒伏发生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受损失较大;晚倒伏发生在灌浆后期,受损失较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石家庄市栾城区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在今年越冬提前、亩穗数较少的不利条件下,小麦后期管理至关重要。1适时浇好灌浆水开花后10~15 d灌浆初期浇水,既有利于延长叶片和根系的功能期,提高灌浆强度,也有利于降低麦田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增强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防早衰。灌浆中后期浇水要避免大风降雨前灌溉,防止发生倒伏。2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防早衰  相似文献   

11.
小麦追施氮肥的快速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可采用测定土壤和植株氮素营养的简易快速诊断技术,来确定各期的适宜施氮量。分蘖期以土壤有效氮含量作为施氮量指标,适宜施氮量为土壤有效氮指标(亩产450kg 左右,土壤有效氮指标为每亩11kg 纯氮)减去分蘖期0~40cm 土层内实测的有效氮含量之差值.拔节期以茎鞘基部硝态氮含量为施氮量的指标,其含量用二苯胺试剂比色法测定颜色等级。不同色级适宜的施氮量为每亩0~4kg 纯氮。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冬小麦碳氮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肥力和低播量的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追施氮肥,会导致功能叶的碳氮营养代谢和分配积累的失调.进入孕穗期后,叶片含氮量过高,碳氮比低,阻碍了叶内物质向穗部转运,千粒重降低而减产.高肥地力上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返青期不宜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13.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两个小麦品种(鲁麦8号和泰山1号)氮素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纯氮施用量从10公斤增至20公斤,对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5%水平),但却显著增加其蛋白质产量;在各施氮期中,拔节期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揚花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效应最大,并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比对照高。试验还表明,合理运筹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可成功地打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间的负相关关系,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得到同步提高,并有效地增加单位籽粒中量重的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豫南稻茬小麦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及其适宜播种方式。[方法]以信麦9号为材料,研究信麦9号在条播和撒播2种播种方式下,不同氮肥(0、150和225 kg/hm~2)施用量对信麦9号植株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来实现的,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信麦9号的株高、穗长及其每穗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数;其中不孕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更大。增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叶龄,增加了单株次生根条数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善了信麦9号的茎蘖动态变化。撒播与条播相比,撒播在适氮环境下产量较高,条播在高氮环境下产量较高。[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改善植株的生长发育,可对豫南稻茬麦区信麦9号的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科学》1989,(4):12-20
<正> 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的主要矛盾,是群体与个体之间发育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主要是在栽培措施上采用合理密植、运用肥水促控等手段来加以协调。在生产中常可见到由于盲目施肥和播量过大,而造成后期病害加重、倒伏、减产等现象。为了经济合理地用肥、用种,以便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自1984年起在淮北地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汇总于后。一、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淮北地区10个单位进行,按统一方案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处理(简称A因素),设亩施纯氮5、10和15公斤(A_1、A_2、A_3);密度为副处理(简称B因素,设每亩基本苗16、22和28万(B_1、B_2、B_3),个别点稍有差别,详见表1。小区面积0.02—0.03亩,播期要求在当地适播期内,齐苗后定点(每小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水氮配合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的效应,以期确定出其水氮配合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氮肥早施比晚施好,低量氮肥比高量氮好。而且不同施氮处理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千粒重无明显影响。水氮配合条件下,氮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产生显著的影响。拔节期是冬小麦对水氮配合效应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分析其机制发现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促进作物地上部的迅速生长和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和利用氮素的能力,同时还可延缓根系衰老,保持后期旺盛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