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延安地区南部的黄龙山、乔山次生林区,有残存的天然油松林80余万亩和解放后营造的人工油松成林30余万亩。为了正确地评定林地质量,给油松抚育间伐和造林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编制了本地区的油松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2.
我场现有油松人工林1.9万亩,其中0.668万亩已进行了抚育间伐。从现有的油松人工林来看,林龄参差不齐,最大的22年,最小的3年。按林分龄组划分,可分为幼龄林和中龄林两类。前者1.432万亩,占总面积的75%;后者0.468万亩,占总面积的25%。从生长状况来看,98%以上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植株健壮,林地卫生条件较好,从未发生过0.1公顷以上的大面积病虫害,其中1.1万亩已郁闭成林。根据1957年国家颁布的“森林抚育采伐规程”中的各项规定,我场对油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楼观台林场位于秦岭北坡,施业区面积64万亩,其中荒山面积10万亩,其余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为松、栎类。1964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达5万多亩,占全场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保存下来近两万亩,已郁闭成林,有的开始间伐。 1.选好造林地 油松为阳性树种,但在幼苗期喜庇荫。楼  相似文献   

4.
油松,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以来,我县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人工林。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十万余亩油松人工林郁闭成林,尤其是一九六四年以前营造的三万二千亩油松人工林,造林密度为每亩666穴,而且一穴多株,成丛生长,有的每亩竟达千株之上。但由于未进行抚育间伐,致使人工林的密度过大,拥挤不堪,营养面积不足,竞争剧烈,分化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被压木、枯死木,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研究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及方法等技术措施。从一九七五年起,省林科所与我所协作,铺设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标地十块,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用材树种,我省素有“油松故乡”之称。建国以来,截止1975年底,我省共营造油松人工林2,485,800亩,占造林总面积的1/3以上。五十年代营造的油松林,早已郁闭成林,急需进行抚育间伐。为了研究油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及方法等技术措施,从1975年起,省林科所和太原市林场、安泽县林科所协作,对油松人工林进行了试验研究,铺设了抚育间伐固定标准地22块,1978年对部分标地进行了复查,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油松是商洛地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营造人工林以来,到1982年底,全区油松人工林面积达到310万亩,目前约有80多万亩已经郁闭。对这些人工林如何作好抚育间伐,促其速生丰产,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特到山阳县红旗林场、洛南县古城林场、丹凤县商山林场和几个社队林场,  相似文献   

7.
楼观台林场位于秦岭北坡,在周至县城东南40华里处。施业区面积64万亩,其中荒山面积10万亩,其余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为松、栎类。1964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达25万多亩,占全场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保存下来的1.5万多亩,已经郁闭成林,有的已开始间伐。为了加快造林步伐,不断提高造林技术水平,特对建场以来油松造林技术调查总结如下。一、选好造林地选择好造林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油松为阳性树种,但在幼苗期喜庇荫。因此,在800米以下浅山地区,造林地宜选在阴坡或半阴坡的中下部、土层深厚肥沃、  相似文献   

8.
根据栾川县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技术,对今后进行大面积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取冀北山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间伐油松木材的密度与力学性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间伐与未间伐油松的树干下部木材密度和力学性能均高于上部木材。2)间伐油松的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均高于非间伐油松,间伐和非间伐油松基本密度分别为0.45 g/cm3、0.42 g/cm3。3)间伐油松各项力学指标(包括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硬度)均大于未间伐。4)间伐与未间伐油松的基本密度与抗弯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相关性较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适时、适度、适法地对郁闭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间伐,是早出材、出大材、出优材、提高森林经营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改革当前有关经济管理办法,则是加速抚育间伐步伐的主要途径。建国以来,江西省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2,100万亩,目前需要间伐的面积达662万亩。其中,急需间伐的240万亩,占需要间伐面积的36%。如果接近三年每年平均间伐25万亩的进  相似文献   

11.
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先对油松飞播幼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分密度对林木各个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除对高生长影响不明显外,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确定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即确定了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合理保留密度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指标。并编制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一览表”。  相似文献   

12.
一、定量间伐的科学性通过用材林基地的调查,我省能造杉林总面积达6002万亩,最适宜区占2132万亩,适宜区占3000万亩,较适宜区占870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3。如何把它培育成速生丰产优质林分,抓好成林抚育间伐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定性间伐是以林  相似文献   

13.
怀化地区600余万亩中幼林,一半亟待抚育间伐,但每年开展抚育间伐只万余亩。针对阻碍这一工作开展的两条原因,笔者提出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阜新县油松林经营现状,分析了造成油松抚育间伐工作欠账的原因,针对油松抚育间伐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余市自建国以来,共造杉木林27.7万余亩,现已成林的约20万亩。但由于郁闭成林后没有抓好抚育间伐,严重影响了杉树的生长。据最近资源清查证明,全市近20万亩人工杉木林中,间伐及时适度、生长旺盛的约占20%,间伐过晚、自然整枝过多、生长缓慢的约占30%;地处边远林区,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场十多年来营造杉木林3万多亩,均已郁闭成林.1974年开始,进行了成林抚育间伐,至1977年止,抚育间伐面积2500亩,出间伐材1250立方米.通过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地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东风工区马颈山杉木林80亩,1975年抚育间伐后,生长迅速,现在,14年生一般树高14米,胸径19厘米;最高的达21米,胸径35厘米.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方针指引下,我场自1953年以来营造油松幼林2万亩。为促使幼林快速生长,尽快给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木材,20年来,我们在幼林管理方面摸索到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我们对幼林的管理,主要是适时修枝和间伐。从造林后第二年起,我们对油松幼林连续进行2—3年松土除草工作,到幼林接近郁闭时,进行第一次修枝。双株栽植的在修枝前或修枝时进行一次定株。在第二次修枝后,幼林开始郁闭,林木开始分化,高生长加快,粗生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承德市木兰围场北沟阳坡中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油松林的生长。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加,胸径和冠幅均呈现逐渐变大的趋势,但超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冠幅均小于强度间伐。树高生长在强度间伐时最小。间伐有助于人工油松林的林分生长,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生长较好,但超强度的间伐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调查地原密度1 815株·hm-2的油松人工林,在保留密度900~1 000株·hm-2时林分生长情况最好,这说明原密度1 815株·hm-2的油松人工林最适宜中度到强度间伐,间伐最适强度为40%~50%。  相似文献   

19.
直资县上高台林场地处阴山山脉,是一个以经营白桦次生林为主的林场.从六十年代开始引入针叶树,共营造针叶树人工林7.2万亩,保存面积6万多亩。其中华北落叶松5万多亩,已郁闭成林的有3.5万亩。为了促进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我场从1986年开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利用,共抚育4256亩。为了摸清抚育间伐的作业效果,我场对厂汗脑包、巨宝庄等营林区进行了调查,选设了  相似文献   

20.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局从五十年代起到六十年代末,采用600—660穴/亩直播造林营造了57.3万亩,现已郁闭成林的31万亩,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我局的主要后备森林资源。为了研究探索对这部分后备资源的经营管理措施,1982年省林科所、局技术室、马泉林场共同在我场设立抚育间伐试验标地,间隔4年,1986年进行了复查。目前,标地林分生长良好,平均胸径7.0—10.3厘米,树高6.80米,每公顷蓄积量83.1062立方米,平均年生长量4.38(强)—7.40(次强)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