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洮县发生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通过多年的调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我县金针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麦田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农民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来,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发生量逐年上升,麦子受害逐年加重,利用过去推广的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已难控制其危害。在沟金针虫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春季危害的特点,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了春季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在黄淮海冬麦区,沟金针虫为害时期跨越秋苗期和冬后生长期,而以返青期为害最重。有关沟金针虫为害小麦的产量损失国内只作了初步观察与估测,所提出的播种期防治指标不能充分反映小麦生长发育与沟金针虫为害特点及当前的防治技术水平。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从小麦返青开始对沟金针虫为害的产量损失做了较系统的定量观测,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讨论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的总称。作者在总结通渭县玉米田金针虫发生规律的同时,提出了农业、人工、化学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针虫是花生田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因其在地下为害,不易防治。近年来,开封地区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和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给金针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上连年重茬种植,致使金针虫在开封地区花生上的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开封地区花生的生产和发展。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田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针虫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麦田地下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生趋重的5个关键因素,并制定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分析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为害情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选择代表性的蔗地5点取样,对甘蔗枯心苗数、褐纹金针虫和甘蔗螟虫的为害比例进行调查,计算枯心苗率.在同德乡蔗地采用挖地调查方法,计算褐纹金针虫的田间虫口密度.[结果]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褐纹金针虫造成的甘蔗枯心苗率分别为10.02%和8.73%,均高于甘蔗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3.44%和8.07%).同德乡褐纹金针虫幼虫的田间虫口密度为3125.00头/ha.[结论]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较普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洮县冬春小麦、玉米、蔬菜等水浇地沟金针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沟金针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3a完成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药剂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麻竹笋地下害虫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麻竹笋地下害虫的种类较多,其中危害较大的是沟金针虫、阔胫鳃金龟、毛黄脊鳃金龟、小黄鳃金龟、黑绒鳃金龟。体型较大的沟金针虫在麻竹笋土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而金龟子类害虫则为随机分布,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均可有效防治麻竹笋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4.
细胸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细胸金针虫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细胸金针虫以幼虫越冬,大多数2 a多完成1代,少数3 a 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金针虫在郓城县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摸清了2种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总结分析其危害特点及上升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以及金针虫﹑蓟马﹑蚜虫、粘虫、玉米螟等虫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守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1-141,151
本文调查了正阳县麦田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危害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6,(3):66-67
山东读者石敬修问:春季小麦如何防治地下害虫? 答:春季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多发生在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蝼蛄为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针虫即叩头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今年,在我县保护地蔬菜大棚内暴发成灾,造成秧苗成行萎蔫、死亡,为历年罕见,蔬菜大棚生产者反应强烈.据笔者调查,我县境内所发现的金针虫主要有细胸金针虫与沟金针虫2种.每667米2虫情密度达6700头以上.现就其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黒茎病,病毒病及蚜虫,蛴螬,金针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