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已成为世界木制品生产和出口贸易第1大国, 进行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研究对于加快我国林业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步伐, 实现我国低碳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国际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总结以世界人造板工业为主的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化建设工作, 同时提出我国木制品低碳标准体系框架, 以期为我国制定木制品低碳评价方法和评级标准、建立木制品国内碳标签制度及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采用硫酸盐法对江西乡土丛生竹种坭竹、黄竹进行蒸煮制浆造纸试验,结果表明:用3年生坭竹、黄竹制浆造纸,其纤维形态和制浆得率好于毛竹,并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为江西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的碳足迹核算和评估——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65-73
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在内的7个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0.66~11.22kg C/m~2和1.65~8.35 kg C/m~2;建造施工阶段和管理养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63~1.78 kg C/m~2和0.01~0.71kg C/(m~2·a)。绿地碳足迹等于绿地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减去碳储量,7个研究区的碳足迹为-2.63~1.99 kg C/m~2。公园密植林区绿地均呈现碳汇特征,道路绿地大多呈现碳源特征,城市绿地的碳源汇特征随着绿地年龄的增加会有所改变。据此分析绿地规划设计对碳收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低碳化绿地管理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崔杨  张瑜  何冬晓  田青 《绿色科技》2022,(7):154-158,162
旅游碳足迹是定量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有效方法,为实现低碳旅游和探索节能减排优化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碳足迹理论,利用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和行业模型对日照市2010~2019年旅游碳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日照市总旅游碳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3.03%;②10 a间国内旅游碳足迹连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秃杉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硫酸盐法蒸煮特性和强度性能;并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全面评价秃杉的制浆造纸适应性能。结果表明,秃杉可作为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氧化条件下 ,麦草氧化碱木质素的分子质量、酸溶木质素含量、酚羟基、羧基、甲氧基含量、表面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当用碱量较高 (60 % ,30 % )时 ,其分子质量均一化程度较高 ,加入H2 O2 后分子质量 >10 0 0 0的高分子组分含量明显下降 ,但用碱量较低(10 % ,5 % )时则变化不大 ,说明在O2 /H2 O2 氧化时碱有着明显作用。对酸溶木质素含量来说 ,也呈现出这一规律。木质素经氧化后 ,酚羟基含量升高 ,而羧基、甲氧基含量下降。在高用碱量条件 (60 %、30 % )下 ,氧化木质素的表面张力下降较大 ,添加H2 O2 后下降更为明显。当用碱量为60 %、H2 O2 用量 10 %时 ,氧化木质素 4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由原木质素的 4 6.8mN/m降至 38.8mN/m。  相似文献   

7.
测试结果分析表明,以速生为主的黑杨派品系,尤其是辽宁杨、辽河杨、盖杨和荷兰3930杨未漂浆白度均超过66%的ISO以上,能满足高质量新闻纸的要求。都具有杂质少、高质量、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低消耗的制浆和造纸特性,是目前最理想的造纸材树种。从现在的生产看,在抗性、短轮伐期和合理密植方面,都符合出材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在辽宁较寒冷地区,鞍杂杨是造纸材最好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麦草制浆备料工段中产生的麦草废渣和制浆过程产生的制浆废液为原料,通过混合压缩成型工艺制备麦草废渣颗粒燃料,以期提高制浆造纸工业废弃物的利用价值。为探究制浆废液对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的影响机制,参照麦草废渣组分,将粉末状商业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质量比10.17∶7.62下与制浆废液混合,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模型,并通过曲线拟合建立生物质颗粒燃料预测模型,探究制浆废液中固形物含量对颗粒燃料成型性能及其物理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浆废液可以提高燃料颗粒间的黏结力,有利于颗粒燃料成型,改善了麦草废渣颗粒燃料的物理性能。当制浆废液固形物含量为10.28%时,麦草废渣颗粒燃料显示出较好的物理性能,其抗渗水性为84.90%,压缩应力为1.45 MPa。生物质颗粒燃料预测模型对麦草废渣颗粒燃料物理性能的预测结果误差小于5%,显示出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制浆造纸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桤木制浆造纸研究现状与我国桤木浆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桤木商用种植的生产潜力、制浆造纸和材性研究现状等进行综合评述。桤木是一种商用种植较有发展前景的阔叶树种,生长迅速、固氮能力强,木材性质类似于杨木和桦木,可用来开发研制不同的浆种,与针叶木浆或其它阔叶木浆配抄可以生产高质量的印刷纸和书写纸等。鉴于我国丰富的桤木遗传资源和现有的生产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桤木纸浆原料林,开发利用桤木木浆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缓解针叶木浆之不足,降低纸浆生产成本,使我国造纸业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碳技术体系,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阐释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政策工具的一些设想。指出了技术手段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手段,政策规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过多年度多重复选择改良的良种马尾松幼龄材与一般马尾松成熟材进行造纸性能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良种马尾松幼龄材制浆造纸是可行的,且比用一般成熟材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初步确定了短周期良种马尾松造纸用材的最佳树龄。  相似文献   

12.
麦秸用磷酸法制粉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麦秸用磷酸法生产粉状活性炭的可能性、最佳工艺条件。制得产品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达到或超过LY216-79标准,这一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麦秸资源和开辟活性原料新途径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森林资源管理和碳汇交易发展的需要出发,利用桃江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杉木小班的碳汇量及其价值和碳汇动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小班的碳汇及其碳汇价值的计算简单实用,利用此方法参考桃江县不同杉木小班的面积和林分密度,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小班林分的碳汇动态。  相似文献   

14.
能值生态足迹法是对生态足迹理论改进和优化,随着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各个层面、各个方向都出现了大量的应用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能值生态足迹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国内能值生态足迹的应用案例及模型创新,并对能值生态足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草浆黑液制粉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硫酸盐草浆纸厂黑液的治理和利用,提出用酸化法从黑液中沉析木素制取粉状活性炭。大约生产10t草浆可制取1t优质粉状活性炭。同时还含有占总碱量24%的Na_2S可回收。排出的废液即使不再经过处理,其污染程度也已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草方格铺设机器人平衡系统中的重心位置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与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类似结构的机器重心位置计算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当量孔口法进行气力除尘管路系统的设计计算.用BASIC语言编制了气力除尘管路系统的计算程序.将该计算程序编为1个主程序、8个子程序,应用于木工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可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提高气力除尘管路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LVL已成为当今木材加工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木质复合材料产品.介绍了苏北一家年产5000m3意杨LVL企业的加工材料与设备配置情况,着重对单板、胶黏剂主材及压机等主要设备进行了相关的设计计算与配置,为我国制造胶合板的中小型企业做好意杨LVL产品的主材及其设备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物理法制备炭陶复合吸附材料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炭和黏土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制备炭陶复合吸附材料,讨论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提出原位活化的思路.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木炭的收缩在木炭和陶土之间形成发达的孔隙;黏土在烧结之后并没堵塞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块状炭陶的吸附性能比粉状的高;炭陶在制备过程中受原位活化作用.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炭陶复合吸附材料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127.5和543.6 mg·g-1.  相似文献   

20.
王正  李磊  杨静  饶鑫 《林业科技》2006,31(5):48-50
弹性模量E和阻尼比ξ是衡量麦秸板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由于表征动态系统的两个关键动态特征参数为阻尼比ξ和固有频率ωn,为此本文主要运用动态测试法测定麦秸板的纵向弹性模量值E及其阻尼比值ξ,并与静态法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