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新疆褐牛犊牛补饲对其生长发育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新疆褐牛犊牛2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犊牛在哺乳的基础上补饲精料,4月龄断奶,对照组分阶段饲喂,6月龄断奶。同时测定4月龄、6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并计算日增重和经济效益。[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月龄试验组在体高、体斜长有着明显的提高,6月龄试验组在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和日增重也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均为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犊牛早期补饲可明显提高农牧民收入,节约饲养成本,相比传统饲喂方式每头犊牛饲养至6月龄可节约成本342元。[结论]综上,早期补饲对可提高新疆褐牛犊牛的生长性能,对改善养殖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收入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试验探究科尔沁肉牛犊牛最佳的饲养模式,为后续科尔沁肉牛早期补饲的推广和普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体型相近,初生体重在34~50 kg之间健康的科尔沁肉牛犊牛60头,分为对照组、补饲组1、补饲组2,每组20头,补饲组按试验方案进行早期补饲,对照组按传统饲养模式饲养,对比6月龄各项数据及试验牛母牛产后发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补饲组与对照组相比,犊牛生长发育效果差异显著,试验母牛产后恢复明显加快,产后90 d内发情母牛占比显著提高。[结论]科尔沁肉牛犊牛早期补饲更利于犊牛后期生长发育,促进母牛早发情提高繁殖能力,结合数据分析得出早期补饲至6月龄是更为适合科尔沁肉牛犊牛的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郏县红牛犊牛补饲精料对其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25头郏县红牛新生犊牛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7日龄开始补饲精料,每头犊牛进行为期180 d的补饲试验,4月龄断奶;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哺喂,6月龄断奶。测定初生和6月龄时的体重和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坐骨端宽等体尺指标,且进行了补饲犊牛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初生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体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初生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6月龄时试验组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管围和坐骨端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每头犊牛比对照组纯增效益556.5元。说明郏县红牛犊牛补饲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有利的影响,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旨在提高犊牛早期日增重的方法,进行本次试验。[方法]采用日龄、体型、体重均相近的1月龄以内的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14头,随机分成试验A组和试验B组,分别饲喂不同日粮(试验A组完全补饲精料补充料、试验B组补饲精料补充料与苜蓿颗粒各占50%),试验期为163d,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日增重。[结果]补饲水平不同对云南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早期增重影响很大,试验A组增重效果明显好于试验B组。[结论]试验表明在云南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早期饲养过程中适当增加精料补充料的饲喂量,可以获得更高日增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新疆褐牛犊牛放牧补饲增重效果.[方法]选择4~6月龄新疆褐牛80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饲养条件下进行日增重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放牧加补饲的日增重效果明显优于纯放牧的饲养方式(P<0.01);新疆褐牛公犊和母犊的日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放牧加补饲的新疆褐牛犊牛在第1个月和第2...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补饲代乳料提高夏南牛犊牛生长发育速度,培育优质健康犊牛,实现犊牛早期断奶。[方法]犊牛随机挑选并随机分成2个组,试验组使用B配方的饲料,对照组使用A配方的饲料,两组牛分圈饲喂,犊牛与母牛隔离饲养。代乳颗粒料自由采食,采取少给、勤给、逐渐增多的饲喂方法。试验期内测量犊牛体尺、体重,观察不同代乳料的适口性,记录疾病发生种类、次数和频率。[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7.7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高、体斜长、胸围3项体尺分别增加了0.67 cm,1.04 cm和2.05 cm,差异不显著(P>0.05)。腹泻发病率试验组23.08%,对照组22.22%,两组均没有发生其他疫病和死亡。[结论](1)A、B两种代乳颗粒料均可以取代代乳粉,作为夏南牛犊牛的补饲料。(2)较高营养水平的代乳颗粒料,可以提高夏南牛犊牛日增重。试验用代乳颗粒料优于犊牛精料补充料。(3)B配方的代乳颗粒料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寒冷地区不同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初生的和牛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母牛带犊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组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期为180 d,定期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观察犊牛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犊牛在3月龄断奶时,试验组犊牛断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月龄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粪便指数、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试验组的犊牛,其中腹泻率与腹泻频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发病频率及死亡率也均高于试验组犊牛,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人工饲养培育和牛犊牛提高了和牛犊牛成活率,降低了犊牛腹泻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可充分发挥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潜力,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牛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早期断奶对新疆褐牛生长发育及犊牛腹泻的影响,为新疆褐牛科学饲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新疆褐牛犊牛18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头,在舍饲条件下通过特定营养配方方案,分别在4月龄(试验组)与6月龄(对照组)时进行断奶处理,比较试验两组生长发育情况差异并对饲养成本进行核算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体尺、体重与日增重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省饲养成本339.70元,日节省饲养成本1.90元;试验组腹泻率与粪便指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本试验方案下新疆褐牛犊牛在4月龄断奶时犊牛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早期断奶饲喂成本较低,能有效降低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补饲对牦牛生长发育潜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斯布牦牛2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公母各5头共计10头,在相同放牧条件下,试验组晚间自由采食草料精料比7∶3混合饲料,对照组不补饲,试验分3个阶段共计18个月(每6个月为一阶段)开展牦牛生长发育潜力挖掘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79.2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第二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26.8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99.53 kg(P0.01);第三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55.0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犊牦牛的114.10 kg(P0.01)。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牛的体重较初始体重增加了101.1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结论]说明通过放牧+补饲方式饲养6月龄牦牛至24月龄,较传统放牧条件下,牦牛18个月的总增重提高了70.20%,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增加高原生态环境下犊牦牛的初生重,提高犊牦牛成活率。[方法]本研究采取了在母牦牛怀孕后期补饲的方法,在怀孕后期,母牦牛自然放牧回圈后,每晚每头母牦牛补饲250g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连续补饲3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牦牛的初生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母牦牛产后掉膘少,产后发情率高。[结论]对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放牧母牦牛围产期补饲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后,能有效提高犊牦牛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索适宜当地的犊牛早期断奶时间,促进犊牛早期生长发育和使母牛尽快恢复体况,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方法]选择体格大小一致、健康无疾病、体重接近,父本相同,3月龄西杂犊牛20头作为试验牛,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头(公、母数量相同)。A组经过1个月断奶精料、粗料和多汁饲料的过渡性适应,4月龄断奶,并根据犊牛生长发育逐渐增加精料、多汁饲料,B组按照养殖场饲喂方法饲养,并于6月龄断奶,A组与B组犊牛6月龄断奶后自由采食粗饲料、按体重1%饲喂精饲料,分别在犊牛6,12,18月龄称重。[结果]结果表明:肉牛18月龄时A、B组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38 kg,546 kg,A组高于B组92.00 kg(P0.01),表明犊牛早期断奶、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后期的生长速度比6月龄断奶高。[结论]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是一项实用技术,值得在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中大力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中国荷斯坦犊牛早期断奶方案的推广价值。[方法]选取1周内新生、体重相近的犊牛16头,采用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6头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试验组为早期断奶方案,对照组为常规断奶流程,试验期为90 d。[结果]试验组在60日龄与90日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0日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100%,重复发病率为75%;试验组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50%,重复发病率为5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节约成本32.52%。[结论]高寒地区中国荷斯坦犊牛可实行早期断奶方案,且能够提高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导入杂交后代在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方法]选择美新褐杂交F1代、F2代犊牛68头,并按品种类型、性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放牧补饲生产,对照组为天然放牧生产.[结果]表明:美新褐牛F1代、F2代犊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P<0.05),试验组F1代较F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0%,...  相似文献   

16.
Three experiments were done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supplementary feeding with crushed whole cotton seed and weaning on the productivity of breeding female cattle under range conditions in the Kimberley region, north-western Australia.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supplementary feeding cut losses of breeding cows from 47% to nil, and increased calf turn-off from 18% to 58%, in a sample of cattle from Argyle Downs cattle station during a severe dry season.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weaning calves at 4–6 months of age reduced weight loss in supplemented cows, from 21 to 8% over the last 100 days of the dry season, although the subsequent growth of supplemented weaned calves was inferior to that of non-weaned calves. In the third experiment, weaning of calves had no effect on body weight changes in supplemented cows, although non-weaned calves gained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weaned supplemented calves. Control of cattle tick infestation by spraying increased blood haematocrit and haemoglobin values, but had no effect on total plasma proteins. A survey of feral cattle in the Kimberley area showed depressed blood haeboglobin, haematocrit and plasma protein values in breeding cows compared with other classes of catt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的可行性,为推广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技术提供依据,增加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方法]试验选取出生后3月龄的西门塔尔犊牛,进行断奶饲养,测量断奶后不同日龄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分析其生长发育情况,并对体重及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西门塔尔犊牛断奶后增重快速,断奶后90天,犊牛平均体重达到269.67kg,断奶后平均总增重达到101.54kg,全程日均增重为1128.22g。断奶后90天与断奶后30天比较,体斜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臀围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增长较快的是腹围,其次是胸围,分别增加了19.0cm,14.67cm。体重与体斜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臀围均呈正相关,其中体重与体斜长、体高、胸深、胸围、腹围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后犊牛生长发育情况较好,犊牛早期(3月龄)断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索在育肥条件下高寒牧区牦牛犊的生长发育情况,促使牦牛犊商品化,实施牦牛高效饲养技术与适时出栏技术相结合,改变本地区传统饲养模式,促进牦牛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为今后普及牦牛犊舍饲育肥,提供可靠数据和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贵南县开展了断乳牦牛犊舍饲育肥及生长发育效果观测试验。[结果]显示育肥牦牛犊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了86.19cm、94.07cm、113.50cm、12.10cm、91.63k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断乳牦牛犊进行舍饲育肥是牧区加快牦牛出栏、调整牛群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