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晖 《四川蚕业》2009,37(1):39-39
回山消毒就是蚕上蔟采茧后,回过头来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抓住病原物比较集中、裸露、新鲜的机会,突击杀灭。造成蚕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发生过蚕病的蚕室、蚕具、地面、蔟具、蚕的尸体和排泄物及周围环境中大量存在,即使是没有发生过蚕病的蚕所排出的蚕粪、蜕皮、胃液及废弃物中也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2006年义乌市上溪镇贝家村中秋蚕暴发脓病。为此,我们狠抓了回山消毒这一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原微生物对下期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家蚕饲养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蚕病的发生是病原微生物传染的结果。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病蚕和某些患病昆虫尸体或它们的排泄物都是传染源,它们在自然界中存活力较强。此外,又可借助病蚕尸体或蚕沙的搬运、雨水的冲洗流动,空气中的尘土飞扬以及家畜、家禽食下后排出的粪而传播,致使蚕室、蚕具、桑叶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在养蚕过程中蚕座内的反复传染以及饲养人员的携带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蚕病的发生是蚕体、病原和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后,在蚕体内发生发展的综合现象。所谓病原,广义讲是引起一切蚕病的致病原因,狭义讲是引起传染性蚕病的病原微生物。所有病原微生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蚕的发病也一定要有病原,不同的传染性蚕病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蚕病对蚕桑生产影响很大,是导致蚕农养蚕减产减收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蚕病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侵入蚕体并在蚕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指由非病原,如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引起的病害。生产上由于对各种蚕病认识不清,找不到发生的原因,造成工作的被动,为了减少蚕病发生,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就我省主要的蚕病识别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蚕病是造成养蚕损失的主要原因,而产生蚕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病原的存在。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能保持很长时间。在它有生命的时期内,只要接触蚕体,就能使蚕发病。病原愈是新鲜,蚕龄愈小,抵抗力愈弱,感染力愈强。因此在连续养蚕情况下,蚕室蚕具的全面彻底消毒就显得特别重要。人们经常遇到的实际经验是,在没有养过蚕的地方初次养蚕,由于没有病原或病原较  相似文献   

6.
蚕的一生中,如果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理化学的刺激就会引起疾病,对蚕茧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蚕病的种类很多,大多数蚕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故称传染病。对传染病来说,它的发生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病原存在,二是病原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蚕儿体内;三是要被蚕儿感受。缺其中一个条件,蚕儿就不会发病。生产中要预防蚕病的发生,也应从破坏这些发病条件着手。这里,着重谈谈这三个发病条件的有关规律,作防治蚕病上的参考。一、要有病原的存在各种蚕病,各有其特定的病原。如白僵  相似文献   

7.
1 蚕室蚕具为什么要彻底消毒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的重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造成的损失要占蚕病损失的70%以上.传染性蚕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 蚕沙是蚕儿食桑后剩下的残叶,蚕粪和杂物的总称。病蚕的蚕沙带有大量的病原,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等慢性病,据了解1头中肠型脓病的病蚕在5龄期有6×10.7~80×17~7个多角体,可致数万头蚕感病。又如病毒性软化在感染后48小时排出的蚕粪已含有病原物,病原排出量不断增多,直到病蚕死亡为止。引起蚕病的根本原因是病原微生物,蚕  相似文献   

9.
浅谈蚕药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蚕重在防病,防病重在消毒,消毒的目的是将传染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在自然界巾存活短可数天,长可数年。为防治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预防蚕病的发生和流行,就必须消毒。养蚕中的消毒防病,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大类。按消毒范围来分,有蚕室、蚕具、蚕体、蚕座环境和卯面消毒等。按消毒时间来分,有养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和养蚕结束后消毒。化学消毒是应用某些化学药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造成微生物原生质变性,酶类失去活性等而失去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养蚕中 ,蚕病的发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而蚕病发生中 ,危害较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 ,如病毒病、僵病等 ,引起这些传染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养蚕环境中存在着病原微生物 ,其中带病批次的蚕沙、簇草、簇具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 ,采取得力措施 ,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 ,是稳定发展蚕桑生产 ,提高蚕茧产质量 ,维护蚕农利益的重要环节。现就谈谈造成家蚕发病的原因和控制蚕病发生和蔓延的防治对策。1 造成蚕病发生的原因家蚕发生蚕病的原因很多 ,但生产上一般主要有如下方面 :1 1 思想麻痹 ,消毒不彻底养过蚕的人 ,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在某一新区 ,首次养蚕时 ,开始几期蚕 ,蚕病很少 ,或者有时甚至不消毒 ,也很少发病 ,随着养蚕次数增多 ,蚕病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主要是从没有养过蚕的地方 ,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逐年积累增多之故。还有老养蚕区 ,为什么年年消毒、期期消 ,而蚕病还是不断发生 ,而且总发生原来几种病 ?这主要是消毒不彻底原因 ,即消毒药剂质量问题 ,消毒方法等问题。 1998年春秋二期原蚕生产中 ,我场饲养量最大的坝头村 ,其中一组有二户分别饲养 2 0g蚁量 ,由于往年蚕茧产质量都好 ,思想上...  相似文献   

12.
蚕病述要     
蚕病种类很多,但大致可分成:(1)因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原虫病;(2)因昆虫或螨寄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3)由烟草、各种农药、从工厂排出煤烟中的有毒物质造成的蚕中毒症,广义上也是蚕病,但特别称这些为障害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3.
<正>栽桑养蚕是农村养蚕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它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者忽略了蚕病防治,使蚕易受病原微生物或其他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据统计,每年因蚕病造成蚕茧经济损失达到20%左右。因此,在养蚕过程中,要了解蚕病发生规律,做到早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 蚕病是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在全年多次养蚕条件下,如何控制蚕病为害,夺取蚕茧优质丰产,这是广大养蚕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当前生产上蚕病为害的情况和消毒防病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一、主要蚕病的传染与为害的先决条件蚕病通常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前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发病后传染蔓延迅速,对生产威胁极大,后者多由虫害寄生  相似文献   

15.
<正> 迄今,在蚕病的预测和分析发病原因时,多般需以病原的分布调查和病种诊断的结果作为依据;在防病对策方面,也是将病原对策列在首位来考虑。可是,在消毒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季节和年份的蚕作收成往往差距甚大,即使养蚕水平很高的农家,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往往也要减产,这种事例最近已经屡见不鲜。气象、叶质和蚕病发生的关系,是对于蚕作的安定不可逾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蚕茧的生产。但是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忽略蚕病防治技术,所养的蚕常遭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轻者造成蚕茧的欠收和品质下降,重者因蚕病暴发而一无所获。蚕病的防治是夺取蚕茧丰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常见的蚕病有肠胃型脓病,软化病(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的)血液型脓病,白殭病,蝇蛆病及卒倒病,败血病等;这些病害都是由于某种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入蚕体而引起,在蚕病学上把这些能寄生蚕体引起发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蝇蛆病是寄生性昆虫侵入蚕体引起,但既然作为一种蚕病,一般也将寄生的蝇蛆视为病原。  相似文献   

18.
在养蚕过程中 ,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暴发 ,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防治传染性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有 :1 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 ,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感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 ,通过病蚕的粪便 ,消化液等排出体外 ,污染桑叶和蚕座 ,是造成再次感染 ,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大小蚕同室饲育 ,往往会造成后批蚕暴发蚕病。若尽早发现病蚕 ,分室饲养小蚕 ,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 ,…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02,23(11):51-51
在养殖业中,掌握常见的羊病预防与常规性诊治是非常重要的。在羊的生活过程中,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发病的性质一般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3大类。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传染病。传染病所具有的特性还有当羊注射了某种疫苗或得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就具有了对这种疾病的免疫能力。病原微生物是通过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使病流行。烈性传染病可造成大批死亡。由寄生虫如蠕虫、原虫等寄生于动物体引起的疾病为…  相似文献   

20.
<正> 蚕病是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在推广全年多次养蚕的条件下,如何控制蚕病为害,夺取蚕茧优质丰产,这是广大养蚕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当前生产上蚕病为害的情祝和消毒防病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一、主要蚕病的传染与为害的先决条件蚕病通常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发病后传染蔓延迅速,对生产威胁极大;后者多由害虫寄生或药物中毒而致,发生为害有一定的范围。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一般都需具备三个先决条件:①病原体的存在;②病原体通过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