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互助多士代苗圃樟子松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量与当地油松接近,保存率明显低于油松,如果在当地培育樟子松苗木,樟子松造林保存率还会提高,樟子松树冠狭小,更适合作为防护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沙地引种樟子松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在1973年-1977年进行了樟子松沙地造林试验,截至1998年,24年生樟子松林,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22m-0.38m,年平均胸径生长量达0.34cm-0.59cm,比油松和小叶杨的生长量大,在沙丘的中上腹比小钻杨也高。影响樟子松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降水量较低,在干旱年份出现水分亏缺;部分地区的土壤下层有白土间层,水分和养分的含量低;以及有些林分密度偏大,林分出现枯死现象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吉兰泰盐湖的发育与资源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包头-吉兰泰断陷盆地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其发育过程大体经历了外泄湖、内陆湖与盐湖三个阶段。目前盐湖已发育为干盐湖,并有快速发展为沙下湖之趋势。湖盐开采中出现的晶间卤水水位下降、流沙入湖等问题既是盐湖演化的必然结果,又与开发中轻视资源保护有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在顺应盐湖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措施,延缓盐湖演化的速度,在盐湖演化为沙下湖之前完成全部采盐任务。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大兴安岭以及呼伦贝尔沙地草原一带,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引种栽培已经在三北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对防治沙漠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就沙地樟子松的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启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31-133,139
对临夏高海拔地区引种的樟子松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气候类型区,灌水是影响生长的主导因子,在不同气候类型区,川塬灌区灌水生长量最大,川塬灌区不灌水生长量最小。并对樟子松顶梢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沙地樟子松的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沙地草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现已在"三北"地区被广泛地推广应用,成为造林的主要乔木树种,并对防治沙漠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者认为苗木质量、苗龄、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等几个方面是影响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的重要因素,根据造林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造林密度,选择品质优良、植株保护完好、苗龄适合的造林苗,应用ABT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等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为今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营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榆林沙地樟子松的引种和荒沙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利用毛乌素沙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文总结研究了在榆林沙地引种育苗和栽培樟子松的造林方法及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娅    韩炜    窦晓静    武胜利      崔凯强    房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116-120
通过测定比较2种基质下引种樟子松(Pinus sylvesiris var.mongolica)的光合特性,研究移栽1 a后的樟子松对本地土壤的适应性,为樟子松的引种培育以及在本区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灌水后2 d内2种基质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有显著差异,土壤温度和电导率无显著差异;施肥沙土组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极显著高于配制基质组,按照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定积分,施肥沙土组高于配制基质组(22.32>14.74),按照WUEPAR的定积分,施肥沙土组亦高于配制基质组(10.18>7.09);生物量方面,施肥沙土组也极显著高于配制基质组。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引种驯化和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为中国北方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耐干旱瘠薄的优良特性,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显著。因此,樟子松这一珍贵资源的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极为重要,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樟子松的种源试验、引种驯化、遗传改良、良种选育、种质保存及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了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种质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广阔前景,提出了优异种质创新利用的具体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拯救并保护障子松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包头一吉兰泰断陷盆地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其发育过程大体经历了外泄湖,内陆湖与盐湖三个阶段,目前盐湖已发育为干盐湖,并有快速发展为沙下湖之趋势,湖盐开采中出现的晶闸卤水水位下降,流沙入湖等问题既是盐湖演化的必然结果,又与开发中轻视资源保护有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在顺应盐湖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措施,延缓盐湖演化的速度,在盐湖演化为沙下湖之前完成全部采盐任务。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樟子松林地的气温、湿度、风速、地温等气象因子的测定,采用微气象法求得樟子松林地热收支日变化进程及热量平衡方程。结果表明:净辐射日总量为139.57W/m2,主要用于蒸散耗热,即潜热输送(87.87W/m2)远大于感热输送(36.16W/m2)和土壤热输送(11.54W/m2),潜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明显,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种子败育与形态解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9年对净月潭樟子松种子园种子败育进行形态解剖观察,确定了胚珠、雌配子体,胚败育的形态特征及发生时间和比重。与宏观调查比较研究,得知产生败育的主要原因是养分竞争和授粉不良。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 itvin) 1 1个种源在科尔沁沙地 3个参试点的生长性状 ,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种源树高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通过在各试点进行多维空间、多向量数学模型的综合分析 ,得出青山种源的生产力最高 ,高生长超出章古台 (对照 ) 3 0 .4 %,超出参试种源平均值 1 3 .5 6%,高峰、塔河、呼玛次之。经相关分析 ,樟子松不同种源树高与冠幅、当年生长量、地茎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种子园花粉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樟子松种子园雄花散粉历时7d左右。散粉高峰期为前3d,每天散粉时间为5时至19时。每天散粉的时变化主要受温度,湿度影响,上午散粉量随着温度的增加,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下午散粉量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空间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的花粉布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在水平方向上,趋势面分析表明,位于山坡中部的种子园花粉量最多,山坡下部及上部的花粉量较少,不同方位所接收的花粉量不同,西向,偏西向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则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和国际林木种子贸易工作,遵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有关规定,对樟子松、长白落叶松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发芽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分析结果表明:(1)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和发芽率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为分级线取正、修匀为宜。(2)建议标准与1987年国家标准相比:两树种净度提高1%;而发芽率,樟子松相差0%~5%,长白落叶松相差—1%~—5%。(3)两树种种子净度、发芽率的等级和Y值亦遵从正态分布,可用Y值对其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樟子松人工林内,大面积针叶枯黄早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结实。经人工诱发病害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该病害是由沟小散斑壳菌(Lphodermella sulcigena(Rostr.)H(?)ha)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讨论了(Lophodermella sulcigena)与松生壳蠕孢菌(Hendersonia acicol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辐射松是澳大利亚针叶树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本文集中论述澳大利亚发展辐射松人工林的历史,经营管理与改良方式,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盆栽油松幼苗接种菌根真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盆栽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幼苗接种各种菌根真菌试验证实:黄空柄牛肝菌(Gyroporuscyanescens)与彩色豆马勃270号菌株(Pisolithustinctorius270)两菌种不仅对油松幼苗根系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能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构,而且对幼苗整体的生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初步认为黄空柄牛肝菌与彩色豆马勃为油松的两个优良共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