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5年生~6年生梨枣、金丝小枣和陕抗2号为试材,研究了枣树枝叶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枣树枝条含水量周年变化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枣树枝条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6月;束缚水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保持平稳。2)枣树叶片在幼叶期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束缚水含量逐渐增加,进入成熟期后水分含量均保持平稳。叶片束缚水含量在6月期间出现较高值。3)枣树枝条束缚水含量与叶片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束缚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不同品种枣树含水量在萌芽期、花期和休眠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紫叶矮樱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越冬期间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以期找到紫叶矮樱越冬过程中水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茶树越冬后叶片含水量与耐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茶树受冻害情况调查和茶树叶片含水量测定,分析了茶树受冻害程度与茶树叶片单叶重、总合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总合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分别为0.52g/g—0.63g/g、0.25g/g-0.43g,/g、C.15g/g-0.33g/g;茶树受冻害程度与束缚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叶片单重存在负相关性,与总合水量、自由水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栗树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栗树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在雌花中含量最高.在9月总苞形成果实的过程中,氮素含量减少后又开始增加,此后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再次减少;磷在7月中旬雌花败落期间含量显著降低;钾一直呈略下降趋势,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东  张微 《林业科学》1991,27(1):8-13
本文对乌鞘岭地区天然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果实生长与成熟期间维生素C,PP,E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V_C主要存在于果肉中,且随果实发育而增加,果实变色期(花后107—110天)达到最高值,随后急速下降。但完熟后果肉中V_C减少时种子内V_C却有所增加。中国沙棘V_C水平远较西藏沙棘为高(5倍以上)。果实发育前期果肉中V_(PP)含量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完熟期中国沙棘果实内V_(PP)再度升高,其变化与呼吸速率的变化表现出相同的消长规律。V_E主要存在于种子里,总趋势是随成熟而增加。种子变色期V_E上升至第一高峰值,随后下降,果实完熟后达到第二高峰值。西藏沙棘V_E含量高于中国沙棘。本文对不同维生素可能起的生理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板枣是我国枣树的名优品种之一。枣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既味美可口,又可入药,还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一大特产。但因管理粗放,病虫较多,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在推广枣树增产技术措施中,虽以枣树开花期喷施赤霉素提高座果率效果较好,但目前赤霉素价格高,货源缺乏,严重影响了这一增产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枣树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等,研究了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同一枣树品种同一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样进行分析,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相关不明显;不同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能代表品种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给油茶容器苗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对油茶容器苗进行了根、茎、叶和基质电阻值以及叶和基质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失水程度0%~30%条件下叶片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在失水程度0%~25%的条件下根和茎的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当叶片失水程度在30%以上、根和茎在25%以上时电阻值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失水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沙土区枣树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然条件下不同沙土类型区土壤含水量及枣树水分因子变化规律,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具体对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红枣保鲜贮藏系列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包装材料,低能紫外线辐照灭菌和低温贮藏的综合措施,进行了红枣保鲜贮藏试验,对8个枣品种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枣,官滩枣,郎枣,相枣,屯屯枣,壶瓶枣,验骏枣贮藏60d时,好果率达63.1%,贮藏110d时,可食果率达95%。郎枣最耐藏,可食果率保持95%的期可持续135d。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测定了枣花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枣叶、枣果和枣落果中的含量,分析了这些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枣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枣果中GA含量高于同期枣叶和落果中的含量,保证果实生长和碳同化物向果实转移,随GA含量迅速提高,枣果开始快速生长.枣果发育期内IAA含量有两次低谷期,枣花受精后,幼果中IAA含量开始下降,5月20日前后为其第一个低谷期,含量为1.71μg/10gFW,其后含量开始回升,6月20日前后为其第二个低谷期,含量为2.58μg/10gFW,此时与叶片中IAA含量差异最大.ABA含量在枣叶和枣果中含量很低,因此枣座果后,幼果中低含量的IAA和ABA不利于枣胚的发育,导致胚早期败育,造成大量落果,7月10日后,枣果中较高的ABA有利于果实中物质转化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内源IAA、GA和ABA的平衡作用有利于枣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应用GHEM生物菌剂防治红枣裂果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枣裂果问题,采用不同浓度GHEM菌液与灌根、堆肥组合进行了5个不同菌剂处理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成熟期红枣裂果进行随机抽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菌剂处理后的红枣裂果率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次灌根+4次1 000倍GHEM菌剂喷雾处理效果最好,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质量,有效降低了红枣裂果率。  相似文献   

15.
以10年生壶瓶枣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对枣树结果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于增加枣吊数量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非木质化和木质化枣吊的吊果比,较对照提高了50%左右;同时增加了果实的数量、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80%,50%和150%;施肥处理能够影响果实中的Vc含量和糖酸比.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条件下枣树幼果期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10年生壶瓶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在灌溉、未灌溉、遮阴、雾化栽培和喷施亚硒酸钠5个处理下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条件降低了树体的光合作用,通过遮阴、雾化栽培和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提高树体的气孔导度,调节叶片的蒸腾,提高树体的光合速率,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亚硒酸钠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上午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比其他处理高。  相似文献   

17.
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对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是浆胞病、霉腐病、果柄基腐病、缩果病和枣果酒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波法测量植物叶片含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对几种检测植物含水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定采用微波法检测植物叶片的含水量,并对其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总结出测量叶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分辨率高、无污染和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枣锈病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间作物及枣树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在病害传播感染和再侵染期,分别选用25%粉锈宁、5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等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粉锈宁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对照区的病害自然控制率仅为5.4%,防治区红枣株产量由8kg提高到36kg,樯长350%,投入产出比为1:8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