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割除堆积法与大穴整地等配套技术,在湖南城步和溆浦两县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上营造川黔紫薇应用示范林,结果表明:城步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17 cm和1.82 cm,最大单株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161 cm和1.87 cm,造林成活率96.3%,保存率91.1%;溆浦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2 cm和1.92 cm,造林成活率95.1%,保存率90.4%。川黔紫薇适应性强,长势旺,生长快,是轻中度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垦加大穴的造林方法,在湖南省的嘉禾县和邵东县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上进行了棱角山矾的应用示范林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嘉禾县应用示范点造林5年的棱角山矾胸径、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分别达1.4 cm和60.8 cm,最大株胸径、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1.7 cm和84 cm,造林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邵东县造林2.5年的棱角山矾地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达0.98 cm和84.8 cm,造林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②棱角山矾适应性强,长势好,生长较快,是中度和轻度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晋北风沙区引种的沙枣、沙地柏等5种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根系生长与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5种灌木主根长均超过130 cm,一级、二级侧根总数达14条~36条。且栽植灌木3 a后,土壤肥力得到极大提高,灌木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分别比对照(未栽植地)提高了27.3%,37.5%,88.9%和18.5%,其中,以连翘、枸杞、沙地柏改良效果最好。同时,所有灌木改良效果均表现出根际、灌丛下、灌丛间逐渐减小的趋势,根际肥岛效果明显,5种灌木根际间硝态氮分别比灌丛下、灌丛间高47%和150%.  相似文献   

4.
为积累福建省滨海石质裸露山体植被恢复经验,总结了2015年以来莆田市秀屿区石头山复绿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调查分析了鱼鳞坑和石坎水平阶2种整地模式下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量、成活率、保存率及土壤水分情况。结果表明:2种模式下苗木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23.5~62.9%、21.2~71.7%;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了10%以上;0~20 cm表层及20~40 cm深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5.2~47.4%、7.3~27.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上10个科16种灌木树种进行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等指标的调查,结合各树种定性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11种灌木。又连续2年对这11种灌木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进一步筛选出7种灌木,分别是蒙桑(Morus mongolica)、黄柳(Salix gordejevii)、欧李(Cerasus humili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这7种灌木可以在沙地上健康而稳定地生长,没有回枝现象,4年生苗木树高可达1m以上,地径可达1cm以上。  相似文献   

6.
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有樟村坪林场营造云杉属5个种18个种源的种和种源试验林,进行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5种云杉18个种源的造林成活率为76%~92%,平均85.0%;保存率为27%~73%,平均46.1%。欧洲云杉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89.0%和60.0%,其中4号、6号2个种源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分别达87.5%和67.0%。6年生欧洲云杉的平均树高比其它4个种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提高36.85%,其中最优良种源是4号和6号种源,该2个种源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比5号和7号2个种源提高26.63%;4~6年生林不同种源的保存率与历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5年生林树高和冠幅之间、6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指标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基因种质资源收集圃营建及幼树生长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建立文冠果优良基因收集圃过程和步骤,并对圃内三类群体26个家系(混系)2 a生生长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后,优树群体无论是当年成活率还是第2 a保存率都明显优于高海拔群体和普通群体。在树高生长量方面,优树群体超过普通群体98.3%、超过高海拔群体39.4%;在地径生长量方面,优树群体超过普通群体35.6%、超过高海拔群体17.0%。三类群体在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上优劣顺序为优树群体高海拔群体普通群体。在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上表现最好3个家系为Y6、Y4和Y5。  相似文献   

8.
桉树林下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结果是:种植后经过4年的栽培管理,在4个处理的种植密度中,其保存率均在90%以上,最高的保存率达92.93%;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径生长量的最高值均是1.0m×2.5m密度区,其值分别为111.41cm、1.75cm、85.50cm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次是1.5m×2.5m密度区,树高、地径、冠径3项的平均生长值分别是102.73cm、1.51cm、67.6cm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在桉树林下种植金花茶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是1.0m×2.5m或1.5m×2.5m的密度区,每亩种植266株或177株。  相似文献   

9.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树种选择是关键。选择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光蜡树等3个树种,分别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最高,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4.1%、92.2%,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7.1%、94.1%。造林3.5年后,不同树种生长量的差异也显著,其中光蜡树生长量最大,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03m,平均地径3.0cm;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55m,平均地径4.1cm,且都生长良好。飞蛾槭和长花厚壳树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均生长不良,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则都生长较好。初步认为,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只适合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而光蜡树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效果皆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沙枣是我国新兴的能源树种,为了简单、方便、准确地估算其生物量,笔者以地径、冠幅、树高作为自变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不同密度下地上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沙枣能源林生物量估测中需要各易测因子适当组合才能获得最高的相关性,拟合出最为理想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地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应用隶属函数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筛选出较为抗旱的沙枣。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沙枣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地径、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土左旗、乌海和民勤沙枣均容易成活和保存,抗旱性较强,能较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可以作为抗旱优良种质资源进行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山桐子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就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山桐子苗嫁接成活率为86.00%~93.20%,保存率为82.63%~90.43%;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显著高于3~5 cm砧木组的。(2)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地径为5~7 cm的中规格和3~5 cm的小规格砧木组的,而不同地径砧木对最短枝长度、最短枝粗度和叶柄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3)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指数与砧木地径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因此认为,山桐子砧木的粗度对嫁接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2种常用耐盐植物的嫩枝扦插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条等12种绿化树种1a生嫩枝为试材,在8月中下旬进行嫩枝扦插,并调查其成活率、生根数量、根长,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嫩枝扦插成活情况。结果表明:12种树种平均成活率达到69.57%,其中,鞑靼忍冬(Lonicera tatarica L.)、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0%以上,适合此时期嫩枝扦插;银条(Stachys sieboldii)、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的成活率较低,为30%左右;成活率高低与植物平均根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生根数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平茬高度对沙枣萌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作为有重要价值的燃料能源林树种,平茬是其利用的主要途径。研究了沙枣距地面0cm、5cm、10cm^3种高度平茬后的年生长变化及萌条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沙枣丛高7、8、9三个月生长最快,3种平茬处理下丛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47.84、145.88、136.04cm,极显著大于未平茬丛高年生长量。比较萌条的高径生长指标,发现距地面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10cm平茬;而萌条总数:距地面1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0cm平茬。  相似文献   

16.
黑果枸杞温室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黑果枸杞健壮母树2年生~3年生枝为试材,通过温室扦插育苗试验,探索插穗采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GGR)对黑果枸杞温室扦插育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黑果枸杞扦插育苗时春天采集插条成活率高;春天采集的插穗用浓度为150 mg/kg的GGR处理,可使成活率提高到74.0%,扦插黑果枸杞苗最高苗高为40 cm,最大地径0.36 cm.  相似文献   

17.
5年生锯叶棕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叶棕是美国东南部常见的一种棕榈科珍贵药用植物,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了锯叶棕的优质种源后,定期对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株等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年生锯叶棕总体生长缓慢,但分株能力强。从树高、地径等指标来看,前2a生长最快,3~4a生长缓慢,第5a生长又出现变快趋势。5 a后锯叶棕最多可由1株分株为16株,树高最高为262 cm,地径最大为28 mm,冠幅最大为420 cm。锯叶棕生长差异性较大,最小的锯叶棕树高仅为97 cm,地径为8 cm。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中华红叶杨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的引种实验表明,中华红叶杨成活率高(98%),根系发达,冠幅高大,抗旱能力强。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全年观叶期为197 d;年地径生长量3.5 cm,年树高生长量200.8 cm;该树种适宜在半干旱区推广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