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灰盖鬼伞在25℃以及12 h光照/12 h黑暗的环境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最初在黑暗环境下通过大量生产菌丝分支形成初级菌丝结。光照信号触发初级菌丝结开始形成紧密的二级菌丝结。在随后原基发育的5 d中,菌盖和菌柄开始按照不同的光调控模式从这些菌丝结中分化,然后在第6天成熟。为了了解菌盖和菌柄组织形成时复杂的细胞过程,提取了原基各期的蛋白质组进行MS/MS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样本中检测到大约1672~2663个至少具有2个肽的蛋白,其中1401个蛋白是所有样本共有的,其中包含已知的涉及原基发育的蛋白。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相似文献   

3.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报导,若担子菌菌落一半用光线照射,另一半盖上黑罩,只有受光的一半能长出子实体,此种光效应不能通过营养菌丝传到非照射部分。我们在防空洞栽培平菇时,也发现平菇菌丝布满培养块后,若一直保持黑暗,一般不能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光线不足,子实体发育不正常,只长菌柄和幼嫩的菌盖。如给以短期灯光照射,平菇原基分枝成叉状,并形成珊瑚状结  相似文献   

5.
黄伞和滑菇的解剖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伞和滑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伞和滑菇菌丝均为白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形状、颜色相近,菌柄都中生,具菌幕,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形状接近,表面光滑含油滴.黄伞气生菌丝多,并产生分生孢子,滑菇出菇晚,黄伞菌盖菌柄上着生鳞片,滑菇表面覆有一层粘液.黄伞的孢子相对大些,滑菇产孢量大,颜色浅内含油滴较大.  相似文献   

6.
初始原基球形至卵球形,内部菌丝交织、致密,边缘菌丝凝结或胶化。随着原基膨大,顶端边缘内凹出现菌盖原基,此时未发现菌柄原基分化,之后菌盖原基侧面的裂缝中出现栅栏状菌丝细胞并逐渐发育形成菌褶腔,子实层原基分化开始,同时菌柄原基也开始分化。在菌褶腔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Y型菌褶。双孢蘑菇是半被果型发育中的副菌幕发育型,从发育顺序观察是菌盖发育型。  相似文献   

7.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鬼伞类真菌的培养特性和丰富个体发育研究材料,通过对采集的野生子实体进行分离培养,基于内转录间隔区间(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进行序列鉴定,通过培养菌丝测定生物学特性,通过出菇实验观察该菌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个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野生子实体为庭院小鬼伞(Coprinellus xanthothrix);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7;当培养料配方为37%木屑、33%玉米芯、18%麸皮、5%玉米粉、3%石灰、3%杨树枝及自然掉落的树叶、1%石膏时,可获得子实体;原基发育初时为菌柄菌盖发育型,很快转为同步发育型。  相似文献   

9.
草菇菇床鬼伞类杂菌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枝 《食用菌》1992,14(6):39-39
鬼伞类杂菌是草菇生产的菇床中常见的竞争性真菌.在栽培实践中我们发现,本地区的优势种为墨汁鬼伞(Coprinus satramentarius),这些鬼伞类杂菌的繁殖力强,它不侵害草菇菌丝或子实体,但与草菇争夺养分和水分.严重发生时,也会影响草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导致草菇减产.此外,当它成熟腐烂后,产生墨汁样的粘液,留在菇床上会导致其他病害发生.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群生或单生,菌盖初呈卵形,早期白色后渐变为铅灰色或灰白色,表面有鳞片毛,后平直.菌柄白色细长、中空,有菌环,孢子椭圆形,暗色.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史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Ito et Imai.)为菌根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在林下一般形成园形蘑菇圈或环形菌环。成熟子实体菌盖下面菌褶的两侧是子实层,子实层由栅状排列的担子构成,其顶端产生与其他担子菌相同的4个担孢子,但有单核担孢子和双核担孢子两种类型。单核孢子萌发成为单核菌丝(一次菌丝),与其他异性单核菌丝进行胞质融合而成为双核菌丝(二次菌丝)。另一种则是双核担孢子萌发后直接形成双核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杏鲍菇原基形成最早、菇蕾形态最好,子实体菌盖较小,菌盖菌柄之间比例适宜;黄光、绿光、白光和蓝光处理子实体菌盖普遍偏大,蓝光效果尤为显著,菇体形态均表现为畸形;黑暗处理原基形成较大的疙瘩状不分化;说明光照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光质作用效果不同,红光为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阶段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Ⅰ、Ⅱ、Ⅲ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与Ⅰ相比,Ⅲ的原基和子实体数量多,菌柄直径大,菌盖直径小,原基和子实体中Pofst3的相对表达量低;与Ⅰ、Ⅱ相比,Ⅲ的漆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Pofst3对糙皮侧耳发育的影响可能与其胞外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六)担子果分化的内源控制:早期的许多实验证明,当一种因素阻止菌盖发育时,即出现菌柄的过份伸长。Hagimoto等研究证明,在子实层部位合成的一种或更多的生长物质可能控制着菌柄的伸长,所以从幼子实体一边去掉部分菌褶,会引起保留菌褶的一边伸长、变形或弯曲。在毛柄金钱菌和密生鬼伞中也得到类似结果。这种活性物质到目前  相似文献   

15.
采用Shannon-Wiener’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39个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株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研究毛头鬼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9个毛头鬼伞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67,菌盖颜色和菌柄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小,菌盖宽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5.44%~26.23%,所有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10%,变异程度较高。菌丝长势、菌盖顶部凸起、菌盖鳞片数量、菌盖颜色、菌盖顶端颜色等14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55处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鳞片数量少;第Ⅱ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膨大位置为近基部;第Ⅲ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形状为近棒状;第Ⅳ类群菌株特征为子实体长度长,采收期晚;第Ⅴ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颜色为浅黄色。R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1处将农艺性状划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2个性状,菌柄形状与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的相对位置相关性明显,其他性状之间相对独立;第Ⅱ类群包含5个性状,...  相似文献   

16.
重力同子实体对光的正反应相比,子实体对重力的生长反应是负反应。 Plunkett(1976)对冬生多孔菌的研究表明,向地性在担子果发育的菌盖前期和菌盖期发生作用。但这种向地性反应可以被子实体的向光性消除。随着菌盖扩展的开始(由单侧光诱导),菌柄逐渐被遮盖起来,向光反应区域不再受单侧光的作用,子实体则以负向地性生长。但是如果将光源改变方向使其不被遮挡而照在菌柄上,那么正的向光性生长就又发生了。这就证实了在冬生多孔菌中向  相似文献   

17.
1.高湿。出菇期,湿度持续维持100%,子实体原基多、密,不利形成子实体。有的子实体原基一层接一层长下去,形成很大的子实体原基堆。已经长成子实体后,持续高湿,子实体上将长出子实体原基,并进入珊瑚期,但不能长成正常平菇。湿度超过95%,一般能够出菇,但菌盖不大,菌肉薄,菌柄纤维含量高,食味没有正常菇鲜。高湿情况多出现在山洞、床栽的上层床架。解决办法:将原基移植到没有原基的地方,或者直  相似文献   

18.
硫磺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硫磺菌生态习性、形态、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单生或丛生,其子实体为二系菌丝型,骨架菌丝厚壁,无隔,生殖菌丝无色透明,具横隔,具明显锁状联合.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在PS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旺盛,无色,具隔及锁状联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菌丝团,菌丝团分化能形成可育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9.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20.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so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