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2-2005年,以引进的6个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在四川广元地区进行了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首领”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盛世”次之。“首领”3年平均鲜草产量为66004kg/hm^2,干物质产量为12394kg/hm^2,该品种产量与盛世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品种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板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的达孜县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及草产量等,通过2008~2009年的品种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可以完成生育期,但成熟种子均很少。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均可安全越冬,第一年的越冬率均超过80%,第二年的越冬率都超过了90%。7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在第二年较高,鲜草产量在14000.0~21000.0kg/hm2之间,干草产量在5200.0~9500.0kg/hm2之间。其中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的为中兰1号,分别为21000.0kg/hm2和9500.0kg/hm2。  相似文献   

3.
收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云南北亚热带北缘开展品比试验,2年测定结果表明,株高较高的品种为Quadrella、Sequel HR和四季旺;2年平均牧草产量比较,猎人河和三得利的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6 735、6 699kg/hm~2,显著高于Quadrella、Sequel HR、UQL-1、Hallmark、盛世、赛特和三羊开泰(P0.05)。种子产量以Quadrella和三羊开泰最高,为223 kg/hm2,但各供试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大。生产性能各指标综合分析,猎人河和三得利适宜在云南北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在干热河谷区元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7年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的8个紫花苜蓿,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生育期205~215 d。(2)株高最高的品种为WL525HQ,达到70.20 cm,与维多利亚、德钦、赛迪7号和WL712HQ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一级分枝数最高的品种为WL656品种,为27.20枝,WL712HQ和G8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茎叶比最高的品种为WL712HQ品种,为1.10,与德钦和赛迪7号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均干草产量最高的是赛迪7号紫花苜蓿,显著高于德钦品种(P<0.05),2018年、2019年、2020年和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4217.40 kg/hm2、32527.55 kg/hm2、22024.93 kg/hm2和29589.96 kg/hm2,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3)5号品种粗蛋白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相似文献   

5.
甘肃引黄灌区根据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常在每年固定时期给水灌溉。本试验研究了甘肃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次数(2,3,4次)和磷酸二铵施用量(0,180,360,540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找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合理灌溉次数和最佳施肥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溉次数增加反而降低种子产量,2次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较为适宜,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86和891kg/hm2;种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用360kg/hm2肥量条件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31和786kg/hm2;灌溉次数和施肥量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2次和3次灌溉条件下,施肥量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在4次灌溉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3年,2次灌溉、36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57kg/hm2;在2014年,2次灌溉、54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19kg/hm2;苜蓿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835;2次灌溉、360kg/hm2磷酸二铵施肥条件为该地区较为经济、高效的灌溉和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6.
华东农区紫花苜蓿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冬闲田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选用秋眠性较弱的紫花苜蓿品种游客与金花菜、多花黑麦草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第二年4~5月生长迅速,在种植夏季作物玉米或水稻前可刈割2~3茬。刈割2茬的鲜、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9902.71kg/hm2和12372.18kg/hm2,低于多花黑麦草而显著高于金花菜。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多花黑麦草,与金花菜相差不大,粗蛋白质产量与多花黑麦草相近。由此认为,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具有短期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5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712HQ,分别为14423.1kg/hm2、13706.3kg/hm2、13144.3kg/hm2。4个茬次的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茬的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第4茬产量最低,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第一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综合4年的结果,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和中苜2号,国外品种中WL712HQ、WL903HQ和MagnumVI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因其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而被称为"牧草之王".近年来大理州畜牧兽医站引入了紫花苜蓿"盛世 Alfalfa、游客Eureke、三得利Sanditi、四季旺Sativa L、猎人河Lucerne、WL525"等多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示范推广.据测产试验表明,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其平均鲜草产量达7.9万kg/hm2;第二年可达13.5~21.0万kg/hm2;干物质含量达20.3%(因品种、土壤及水分条件而有所不同);粗蛋白含量达22.8%;粗脂肪含量为2.1%;钙含量为2.0%;磷含量为0.28%.  相似文献   

9.
四川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2004年,对11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引进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北高寒区越冬率均达到90%以上;各品种引种第1年产量较低,次年开始增长,第3年产量达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各品种干草产量差异大,3年平均产量最高的美标403 Z,为13 594.7 kg/hm2,比平均产量最低的超级阿波罗增产达49.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施硫肥S0(0kg/hm2)、S1(16.5kg/hm2)、S2(33.0kg/hm2)、S3(49.5kg/hm2)4个水平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主茎长和侧茎长,S1的分枝数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主茎节数和侧茎节数没有显著影响;S3主根粗显著小于S0,S1和S2处理,S1主茎粗显著大于S0和S3处理;S1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茎叶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S1的紫花苜蓿第2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第3茬干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S1处理的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S1和S2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S0和S3处理;S1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S1处理的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都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施硫肥水平为16.5kg/hm2时,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提高,而当硫肥量超过33.0kg/hm2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1.
2014~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沧州地区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沧州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12个苜蓿品种中5年总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Vision和Instinct,分别为100254.7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分别为常规灌溉(330mm)、节水20%灌溉(264mm)和节水40%灌溉(198mm)和施氮量0、40、80和120kg/hm2对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土壤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总干草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他们的次序是常规灌溉总干草产量(15 575kg/hm2)>节水20%(14 763kg/hm2)>节水40%灌溉(14 017kg/hm2)。节水2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7.49kg/(mm.hm2),显著高于常规灌溉25.96kg/(mm.hm2),节水4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89kg/(mm.hm2),与常规灌溉和节水20%灌溉之间相差不显著。各处理全氮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0~60cm),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120cm土层,灌溉对各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没有出现规律性变化;施氮40kg/hm2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和施氮80、120kg/hm2。当施氮量为40kg/hm2时,第2年紫花苜蓿干草产量15 905kg/hm2、WUE为28.62kg/(mm.hm2)以及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从经济、生态和环境方面考虑,节水20%灌溉(灌溉量为264mm,不包括生育期降水量)和施氮40kg/hm2处理是较高干草产量、较高WUE及较高土壤肥力取得一致的处理,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加施坡缕石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用量750~3 000 kg/hm2时,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3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最高,且较对照极显著增产41.72%,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也最高,品质最优。这一研究结果在紫花苜蓿栽培中科学合理地为N、P、K肥料与坡缕石配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是全国紫花苜蓿种植大省,为进一步引入适宜该省中部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紫花苜蓿品种。2014-2016年,在兰州市对国内外3种紫花苜蓿品种:惊喜、康赛、阿迪娜进行引种对比试验,对比品种为陇东紫花苜蓿,观测年产量、株高、再生速度、干鲜比、茎叶比等指标。通过对比得出:在鲜草年产量方面,惊喜和康赛表现较好,引种第3年惊喜每茬平均产量为10 417 kg/hm2,康赛为9 952.33 kg/hm2;引种第2年惊喜和康赛再生速度和株高有较大优势,而康赛的鲜干比和茎叶比都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说明其在适口性上表现更佳。经过综合分析,将康赛作为适合本地推广的紫花苜蓿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18个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原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喜 《草业科学》2011,28(11):1998-2002
2009-2010年在青海高原对18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第1年开花初期单株根长22.6~31.9 cm,根粗4.1~8.8 mm,单株分枝数4.1~6.8枝,株高43.9~80.1 cm,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种植第2年开始进入丰产、高产期,单株分枝数增加1.5~10.5枝,第1次刈割时株高在110.7~145.4 cm,比第1年第1茬高1倍,三得利、德宝、WL232品种表现最优;第2年全年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居前3位,鲜草产量在106 614~121 364 kg/hm2,干草产量在30 761~34 934 kg/hm2;美国杂花、德福32IQ、赛特、农保和阿尔冈金居第4~8位,鲜草产量91 922~10 282 kg/hm2,干草产量为25 410~29 036 kg/hm2,优于其他品种,表明这些苜蓿品种适宜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10个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2007年的田间试验,对国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了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并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0个苜蓿品种中6年平均年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爱菲尼特、牧歌、胜利者,干草产量分别为13.9t/hm2、13.8t/hm2、13.6t/hm2;不同茬次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茬产量最高,占年总产量的32%以上,第4茬产量最低,占年总产量的百分比不足18%,第2茬和第3茬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对年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不同年份之间的年株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2002年各品种年株高最低,2007年最高;10个品种间的年株高没有显著差异,牧歌的年株高始终位居前5位。综合6年的结果,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爱菲尼特、牧歌、胜利者。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箭筈豌豆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地带的种子生产技术,选择333/A、西牧333、西牧881和西牧324等4个箭筈豌豆品种,在达孜县于2010年4月7日—5月6日分5个播种期进行了结实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33/A和西牧333在5个播期的种子产量平均为1 746.18 kg/hm2和1 873.00 kg/hm2,其中4月20日和4月28日播期的产量最高,2个品种均可达到2 550kg/hm2以上;西牧881和西牧324在5个播期的种子产量平均为493.44kg/hm2和335.49kg/hm2,最高产量仅能达到804.81kg/hm2。4个品种各播期种子产量与其千粒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西牧3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品种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33/A和西牧333各播期种子产量与秸秆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型蒸渗仪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中苜1号和WL323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中苜1号和WL323的生物产量耗水系数分别为915.0和939.7,经济产量耗水系数分别为786.9和808.1,2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低,第3茬最高;中苜1号和WL323的地上部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1.0和10.6kg/(mm.hm2),全部生物产量分别为19.2和17.9kg/(mm.hm2),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8和12.3kg/(mm.hm2),2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第3茬最低。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施氮(N0)、施氮51.75kg/hm2(N1)和103.5kg/hm2(N2)3个氮水平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长第1年及第2年产量和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长第2年产量显著高于第1年,在N2处理下两年干草产量均最高,第1年为14 717kg/hm2,第2年为31 092kg/hm2;从株高和再生速度看,两年均以处理N2下紫花苜蓿的再生性能最强,并且第2年的明显优于第1年。综上,试验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在N2处理下再生性能最好,株高和产量达最高,且两年均能进行4次刈割。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更是奶牛不可或缺的饲草之一。紫花苜蓿播种后生长45 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让其再生至45 cm高左右进行刈割,然后施予农家肥,旱季适时灌溉;每个供试品种进行4、6和8茬不同的刈割茬数,每个品种测产点设4个重复,最后进行产量统计。结果紫花苜蓿鲜草产量随着刈割茬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刈割茬数平均产量为:8茬102.47 t/hm2、6茬84.62 t/hm2和4茬59.05 t/hm2,其中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和速生紫花苜蓿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06.55 t/hm2和106.45 t/hm2。三得利紫花苜蓿居中,平均产量94.22 t/hm2,最低的是游客和赛特紫花苜蓿,仅仅约89 t/hm2。种植紫花苜蓿年产97.25 t/hm2,按目前市场鲜紫花苜蓿价350元/t计算,产值34 037.50元/hm2,是种植玉米收籽粒产值13 200元的2.58倍;种植青贮玉米产值18 750.00元/hm2,是种植玉米籽粒产值13 200元的1.42倍;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