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马归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2):154-156
茂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蝶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笔者承担了<贵州
茂兰昆虫>蝶类部分的编写任务,拟定在原有文献[1]资料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来完成.在
补点采集标本中,新采到分属8个科的斜纹绿凤蝶、完善绢粉蝶、异型紫斑蝶等9个蝶种,这
样,茂兰已记载的蝶类就有10科68种. 相似文献
3.
茂兰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茂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1023余种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种类24科35种;特有种42个;动物2028余种中有国家保护种类18科53种;特有种171个;以茂兰为模式标本建立的模式种13个、新种150个.笔者从物种多样性水平上对茂兰保护区生物物种作了分析和研究;对珍稀、濒危物种及特有种资源面临威胁的原因作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喀斯特地貌森林中不同小生境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森林中的土面、石面、石沟、石缝、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态小气候差异明显,土面、石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好,光、热、湿变化缓和,有利于林木生长,而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湿度变化剧烈,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濒危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保护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采用实地调查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生境类型包括土面、石面、石沟、石缝、石槽和石洞6类,其中,土面、石面和石槽类型面积相对较大,分别为44.52%、29.19%和17.05%。小蓬竹分布地生境的组合类型以土面-石面-石槽组合类型最为普遍,其次是土面-石面组合类型和石面-石槽型组合。各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大致呈现石洞>石缝>石沟>石槽>石面>土面的趋势,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石缝、土面、石面和石洞4类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多样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均匀度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范围小;优势度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丰富度则呈上升的趋势。小蓬竹植物重建时,应以石沟、石缝和石槽为主。 相似文献
6.
7.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22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来测定乔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不同地形部位的数量变化来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树种可划分为5组功能型,第一组功能型为轮叶木姜子、黄梨木、梓叶槭、掌叶木、云贵鹅耳枥、翅荚香槐,以轮叶木姜子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第二组功能型为青冈栎、圆叶乌桕、朴树、齿叶黄皮、桂皮、香港四照花、狭叶润楠、灯台树,以青冈栎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三组功能型为四照花、尾叶罗伞、樟叶槭,以四照花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四组功能型为多脉榆、黄连木,以多脉榆为优势种,较均匀地分布在漏斗、坡地和槽谷地形中;第五组功能型为巴东荚蒾、香叶树、柿树,以巴东荚蒾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不同功能型对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危害动物主要是鼠类和猕猴,还有鸟类、猪獾等;受损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水稻,还有黄豆、瓜果和甘薯等;危害日趋严重;危害多发生在林区边缘和夏秋季节;数量较多及靠近栖息地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群众对当前的补偿机制不满意,但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的人文环境良好。最后,分析保护区当前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包括退耕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专项补偿资金、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和妥善处理搬迁等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1年和2017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4方面分析2011年和2017年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5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从2011年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潜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研究,对野生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生境特点和生物学性状做详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多达148种,其中主要野生蜜源植物46种,隶属19科、34属;辅助蜜源植物90种,隶属33科、64属;有毒蜜源植物12种,隶属9科、10属。从种类构成上看,该区野生蜜源植物的优势科为豆科和蔷薇科,其次是山茶科、唇形科、菊科。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001~2008年在茂兰保护区开展社区参与能源建设过程中,运用参与式理念,结合区内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社区参与农村能源建设方式和组织措施及发展方向,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薪材消耗量,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改善村寨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最终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茂兰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茂兰保护区属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发现兰科植物44属131种,其中有30余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20余种被作为观赏花卉,10余种被药赏两用。由于长期的过度采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天麻(Castrodia elata)等种类已经处于濒危,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等种类资源也在锐减。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等分布狭窄的种类已处于极危状态。兰科植物生境的改变使芋兰属(Nervilia)、白芨属(Bletilla)等种类资源量锐减。应在加强保护,严格执法的同时,规范兰科植物利用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力度,发展人工种植以扩大资源量,寻求替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减少野生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7.
18.
19.
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发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调查了茂兰自然保护区石上森林、水中林和九洞天3个旅游景点的植被种类,计算分析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表明:景区植物共74科152属257种,其中,乔木有32科52属71种,灌木50科94属148种,草本有27科37属53种,蕨类有7科12属20种;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落以落叶树种、纸质叶和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该保护区的粉蝶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并对其区系组成、生境类型的粉蝶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茂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粉蝶共有12属24种,加上前人采集记录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粉蝶总计有15属34种,其中,玕黄粉蝶属(Gandaca)和锯粉蝶属(Prioneris)为茂兰新记录属,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尖角黄粉蝶(Eurema laeta)、檗黄粉蝶(E.blanda)、玕黄粉蝶(Gandaca harina)、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雷震尖粉蝶(Appias indra)、兰姬尖粉蝶(A.lalage)、锯粉蝶(Prioneris thestylis)和绿云粉蝶(Pontia chloridice)9个种为茂兰新记录种。2)区系组成以广布种粉蝶占优势;地理种群主要由华中区和华南区2个种群组成,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合。3)5种生境类型中的粉蝶属数、种数、个体数及优势种群均以Ⅰ型生境最多。4)多样性指数(H)以Ⅱ型生境最高,Ⅰ型次之;均匀度指数以Ⅳ型生境(J)最高,Ⅲ型次之;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最低的为Ⅴ型生境。说明,粉蝶对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