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华 《上海茶叶》2009,(4):30-31
茶在闽南和台湾人“开门七件事”中,被摆在首位,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戏称“黑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近乎“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位,“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台湾风物志》)。  相似文献   

2.
闸北在近代上海茶叶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闸北已成为上海茶叶出口加工的主要基地。1996年4月,上海第一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一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在闸北诞生。茶与闸北既有历史渊远,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情融功夫茶     
我们闽南人是在功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人把功夫茶看得比大米还重要,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故此,闽南人把茶叶冠于大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了功夫茶具,每天都像上必修课似的要喝上几泡。一泡功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4.
一座小小的山城浙江省新昌县,居然与举世瞩目的“哥德堡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的“桥梁”就是两种新昌特产茶叶和丝绸。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  相似文献   

6.
试述茶区坚持经济建设发挥效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搭舟沿舜江(现名曹娥江)经东山上剡溪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就提到包括舜江二岸的越州茶,并明确指出,浙江会稽郡的越州茶乃茶中上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多次在故乡考察茶叶生产,也经常语重心长地提到:“上虞的凤鸣茶、舜井水,要好好开发利用”。先哲们把越州茶列为上品,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上虞茶区属绍兴平水珠茶产区中心地带,历经销售国内外贸易市场,群众品后,众口皆碑,颇得好评,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7.
罗禅 《上海茶叶》2007,(1):32-32
当我来到中国,发现这里有如此多的茶叶种类,像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都是和大吉岭红茶一样的优质茶。因此,2005年的茶叶展会上,我带来了一些上好的大吉岭红茶。然而,在杭州的展会上,我意外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参展人想要买我的茶,无论我卖200元、300元、400元,他们都愿意买。消费者这样认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与中国东篱公司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经过1年的准备和酝酿,终于在前一段时间正式开始的。当然,之所以说“带回”,了解印度茶叶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印度的茶就是从中国引进的树种。  相似文献   

8.
《上海茶叶》2007,(1):47-47
英山县盛产茶,茶叶产量位居湖北省第一,评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毫峰显露、香高味醇、汤青叶绿的品质特色,获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英山茶叶已形成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其中“天堂云雾”、“英山龙井”、“英山银毫”等1O多个品种更为名优精品。  相似文献   

9.
有“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沦落到只是初级原料的供应地,每年25万公斤的湄潭茶却摇身变成“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面对上述如此种种问题,贵州茶叶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奋力反击——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明年将把专卖店开到杭州,紧邻当地茶叶专卖店,叫板“西湖龙井”。  相似文献   

10.
家乡人喜欢喝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喝。在我的家乡,烤茶喝已经成为人们每天一件必修的“功课”。家乡人爱喝茶,但喝的不是那种用玻璃杯子放上茶叶,再用开水一冲了事的“大众茶”,而是爱喝一种名为“雷响茶”的砂罐茶。家乡人以为,用开水简单地冲出的茶,太清淡,太潦草,太没劲。只有这种特制的“雷响茶”喝起来既解渴,又过瘾。  相似文献   

11.
《上海茶叶》2006,(4):29-29
由越南驻华使馆和越南茶叶协会主办的越南茶叶专题研讨会于9月27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06年茶与咖啡世界杯展览会框架内的一项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CHEVIET”(越南茶)-越南的精华,会上将全面介绍2005年越南的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广“CHEVIET”(越南茶)这一国家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茶业工作已有56年之久,称得上是个老茶人,既是新昌县茶协会的名誉理事和绍兴市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又是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的老会员,就是无法参加上海市茶叶学会,尽管我是上海籍人,但长期在浙江新昌工作,可我与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市结下了深远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一、领我入茶门 1950年秋,我身上怀着大学入学通知,心中憧憬着一个年青人对新中国,对茶叶未来的种种向往,从一个浙江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复旦大学。到了学校大门,我却又忐忑起来,听说还要“口试”不知如何过关,到了考场,抬头见到的便是主考人陈椽教授。记的他当时对我说的大意是“要学茶叶就要了解它的历史,先要树立振兴华茶的志气。要准备吃苦”。幸好,对此有所准备,我作了简要答复后,他向旁边的助考人员点点头,示意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上海口岸出口日本茶叶,1-5月份99批、888.55吨。自日本于今年5月29日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上海口岸出口日本的茶叶中,两个月内连续6批原料茶分别检出三唑磷等超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限量指标,使得各出口茶叶企业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非常困难,全国茶叶出口日本形势也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5.
茶饼病、茶网蝽、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是制约陕南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理化诱杀、生物药剂组合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集成了适合陕南茶叶生产的“以健康生态为本,免疫诱抗、理化诱控与生物药剂为主,绿色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辅”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依托茶企业、茶叶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16.
黄廷 《上海茶叶》2008,(1):31-34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长期以来中国茶是世界茶市的唯一来源。福建闽江上游山区作为我国茶树的主要原产区之一,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把福州开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由于西方国家对武夷茶叶的极度渴求,福州港成为驰名中外的“茶港”,这也促使闽江的茶叶对外贸易在五口通商后达到黄金时代。本文主要是通过试探造成这一“黄金时代”局面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当今福州的对外贸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沪上的“普洱茶热”经过近几年的缓慢升温,到今年春上突然一下“高热”起来,各种新闻媒体根据市民需求而专题采访、报道之多且不说,单浏览一下几家茶叶大市场和新冒出来的茶铺或普洱茶专卖店,就会发现,用“铺天盖地”的字眼来形容恐不为过。据我所知,现在沪上存储、收藏“普洱”饼的大户早已不是一二家,而是有相当的一批:一位经营此茶的朋友囤积的数量已超10吨;一位从不“显山露水”的茶客悄悄告我说“家里囤积‘普’茶价值超百万元”;还有住浦东新区的一位“大老板”,据说收藏有近千万元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8.
镌刻“茶叶飘香申城坐拥八分天下”的牌坊气势轩昂,令行人驻足观注。每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都将市场作为活动地之一,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的旅游团队也将市场作为观光购物点。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的分会场,以“茶文化”来熏陶茶叶的经营者、消费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把销售茶叶与弘扬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活动,成为上海市又一旅游观光地。  相似文献   

19.
缘“茶”。我从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前后三次赴香港,第一次于2006年4月随上海市茶叶学会访问台湾茶界途经香港;第二次参与2007年2月沪港中、小学茶艺学习交流;第三次是2007年6月应香港茶道总队之邀,带领上海馨悦茶学社的茶艺队员访问香港长者茶艺队。  相似文献   

20.
与茶结缘     
茶,一个普通的字,人人都识;茶叶,几乎是所有家庭都有的必备品。但懂不懂茶,识不识茶叶,在与你有没有学过她,而学习过和不曾学习过却有天壤之别,为此我深有体会。过去是不懂不识,现在通过茶艺培训班培训有所了解,并且取得了茶艺的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