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百年来我国的棉花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亚洲棉、草棉以及一些过时的陆地棉品种都已经被陆地棉推广品种所取代,各地正在采用近代的育种方案进行棉花品种改良工作。 在棉种改良的过程中,有两个引人注意的转折,一是由完全依赖外国棉品种转变为依靠由我国育种家自己培育的品种;一是由初级的、简单的育种方案转变为此较高级的、复杂的育种方案。 引种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它的重要性迅速地低落。我国各地研究或生产单位培育的品种比由国外引进品种更适于我国种植,更受生产者的欢迎。我国培育的品种逐渐取代了外来品种。系统育种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也逐渐低落。目前杂交育种成为棉花育种中的主要方案,复合杂交的趋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远缘杂交创造棉花优异种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主要是指棉属内四大栽培种[草棉(G.herbaceum L.)、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亚洲棉(G.arboreum))之间以及与野生棉(G.herbaceum)之间的杂交。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是陆地棉品种。现有的栽培棉品种亲缘关系过近,遗传基础贫乏,已难以从中选出突破性品种,特别是生产上急需的多抗性品种。利用远缘杂交将野生棉、海岛棉等棉种有益性状转育到陆地棉栽培品种中,使不同棉种的优异性状进行组合,是丰富棉花种质基础、选育突破性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中棉公司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3号(中2230-135),先后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自治区棉花品种区试及喀什地区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在各实验点均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比主栽品种中棉所35号增产15~20%),抗病抗逆性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棉属野生种为棉花育种提供了类型丰富的抗源及优质潜力等基因。迄今为止,在以下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品质育种方面,从陆地棉×异常棉组合获得了一批高品质种质系,纤维比强度达35gf/tex以上,麦克隆值3.5~4.0,长度35mm;(2)抗虫育种方面,从陆地棉×瑟伯氏棉、陆地棉×比克氏棉、陆地棉×异常棉组合选出了一批抗棉铃虫或蚜虫的种质系;(3)抗病育种方面,从陆地棉×司笃克氏棉、陆地棉×亚洲棉×斯特提棉后代中得到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种质材料,(4)种子无酚植株有酚棉花新类型的培育方面,已从中棉×比克氏棉后代中获得了一批株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抗枯萎病性差异,确定海岛棉和陆地棉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病程反应机制,为今后的棉花抗枯萎病性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海岛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和抗病机理,揭示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抗病性的机制,为今后培育抗病新品种开展海岛棉抗病鉴定、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接种枯萎病菌,考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发病特性,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以及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性差异.[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棉花品种在25℃受到棉花枯萎病的感染最为严重,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重.[结论]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萎病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影响不同,棉花感枯萎病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以25℃条件下感病程度最为严重;不同棉花种对枯萎病的抗、感病性不同,一般条件下陆地棉不宜感病,海岛棉较为感病,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通过海岛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回交、自交,创造出大量的、花器颜色丰富多彩的棉花新种质资源,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库。该文介绍了其中12个已稳定的花器颜色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改进陆地棉纤维强度是目前北方棉区棉花育种工作的迫切任务。其改进方法一是将海岛棉强纤维基因转育到陆地棉,但由于变异大,分离世代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二是用具有野生棉种质的陆地棉强纤维品种改进当地推广品种。后一途径的主要困难在于强纤维特性与高皮棉产量间有负相关,使高产与强纤维不易结合(Al-Jibouri 等1958,Miller 和Rawling 1967,Meredith 和 Bridge 1971)。克服这种困难的第一种方法是用群体内互交,以打破这种不利的连锁,在 F_1、F_2、F_3代把互交与选择结合,可使皮棉产量与成纱强度的相关系数由-0.93变为0.45,出现不少高产与强纤维结合的选系(culp 等1979)。第二种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为了改变棉花种性,选出具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必须通过种间杂交,引入新的种质。因此,棉花的育种方法,也由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转向以种间杂交为主的综合育种。所以棉花的远缘杂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并已取得成效。从1927年Zaiger首次报道得到非洲棉(G.herbaceum)和陆地棉(G.hirsutum)种间杂交种以来,棉花育种工作者应用种间杂交方法,培育出一些新品种(类型)。如我国用  相似文献   

9.
<正> 陆地棉(美棉)引进我国种植至今已整整100年了。100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种植了千百年的亚洲棉(中棉)已全部被陆地棉所取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棉花生产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棉花产量和棉纺织品生产能力及产品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1 我国植棉史略记载的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棉国家之一。尽管棉花是否原产我国目前尚有争论,但早在公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气候的频繁出现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解转iaaM基因棉花种质的高温适应性,以陆地棉标准系TM-1、转iaaM基因种质IF11及其相同遗传背景的IF11(无)为材料,对比分析了3个棉花种质在2013年棉花铃期极端高温与2012年相对正常温度条件下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棉仁营养品质的差异,探讨极端高温条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铃期极端高温条件下,籽棉单铃质量、籽指和仁指明显下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等级降低,棉仁棉酚含量降低,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存在品种间差异;3个材料中,转iaaM基因种质的棉铃产量性状降低程度最大,而纤维品质表现相对稳定;IF11棉仁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棉酚含量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