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是宝贵的生产资料,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保护鱼类天然群体的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是鱼类种质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主题之一。在现代鱼类保护生物  相似文献   

2.
黄渤海春汛鲅鱼渔业现状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鲅鱼是目前黄渤海能够形成较大渔业生产规模的鱼类资源之一,1990年渔获量超过100千吨。历史上,鲅鱼渔业生产分春、秋两汛,1976年以前以春汛生产为主,1977年以后,由于拖网捕捞秋汛鲅鱼补充群体,秋汛渔获量连年上升,而春汛渔获量则长期停滞不增。产卵群体是鲅鱼渔业资源得以繁衍的基础,其资源状况如何,不仅决定着春  相似文献   

3.
鱼类资源是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所有的生物资源一样,需要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鱼类资源的重要作用。如果人为的无限制捕捞和鱼类赖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无限制破坏,那么,鱼类资源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以至鱼类种质资源下降,甚至出现种群灭绝现象。鱼类的繁殖与保护是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渔业生产发展和鱼类  相似文献   

4.
地处长城脚下、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地区,河库碧清,水资源丰富,河区草滩地下水位高,光照时间长,适宜发展淡水渔业生产.目前,有经济鱼类10余种.有80余种可以喂养鱼类的草,发展渔业生产有一定的条件. 据记载,明、清时期即有发展渔业实绩,虽主要为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垫江县境内溪河的鱼类资源急剧下降,部分具有重要价值的品种已经灭迹,还有部分品种濒临灭绝,鱼类的种质资源越来越差.而且溪河的渔业生产秩序混乱,部分渔船船主拒不参加法定安全检验,"三无"船舶和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渔船从事渔捞作业的现象突出,溪河渔业生产存在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6.
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受体内各种激素的调节,其中生长激素对鱼类的生长起主要调控作用.同哺乳动物类似,在鱼类中,生长激素由脑垂体中的生长激素细胞分泌并通过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现有研究发现,鱼类血液中生长激素的含量与鱼体生长速率的季节性变化有显著关系.因此,意味着如果人为增加鱼体中的生长激素含量,能够加快鱼类的生长,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生长激素在鱼体中含量很低,从脑垂体中大量获得生长激素用于渔业生产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这就限制了生长激素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利用重组的鱼生长激素进行渔业生产就有了可能性.为此,本文就鱼类生长激素研究进展及其对鱼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态渔业、是指鱼类生物群体和水域环境之间相瓦作用的基本规律。水域生态条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渔业生产的盛与衰.现就湖北水域生态环境与渔业发展的历史变化、现状以及前景趋势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库养殖鱼类敌害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淡水渔业》1974,(9):16-22
清除水库鱼类敌害是保护水库鱼类资源.发展水库渔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对水库鱼类危害较大的鹭鸶,水獭和某些凶猛鱼类的捕捉方法。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种类和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多样性是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一个类群。作者扼要介绍鱼类的种类和区系。  相似文献   

10.
要保持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应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积极开发诸如鱿鱼等头足类和鲐Shen鱼,鱼等上层鱼类新资源新渔场,同时要保护,合理利用传统的经济鱼类,尤其要保护好带鱼,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得以恢复,保持海域良好的资源结构,以利于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鱼类的生长期间,不断控制和保持水体里鱼类群体的适宜负荷量(指库存量),不仅能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获得最高鱼产量,而且能减少鱼种的放养量,收到最大的渔业效益。笔者通过多年的水库渔业的生产实践和借助一些资料的分析,就当前水库的渔业生产中的合理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130天,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渔业鼠害及防治老鼠是人类的大敌,它不仅糟踏粮食,损害庄稼,传播疾病,而且也危害渔业生产。老鼠危害渔业生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捕食鱼类;二是咬破网箱和掏空塘埂,引起漏水逃鱼。捕食鱼类的主要是水老鼠,一些个体较大的田鼠、家鼠等早老鼠也会捕食鱼类。...  相似文献   

14.
水库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养殖水域,除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拦、养设备的设置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水体中凶猛鱼类种群和数量的多寡也是影响水库投放鱼类成活率、回捕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梅山水库曾因鳡、鲌等凶猛鱼类的大量繁衍,形成种群优势,抑制了投放鱼类的生长,导致水库成鱼产量急骤下降,影响了水库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处长城脚下、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地区,河库碧清,水资源丰富,河区草滩地下水位高,光照时间长,适宜发展淡水渔业生产。目前,有经济鱼类10余种,有80余种可以喂养鱼类的草,发展渔业生产有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水产》2010,(5):4-5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哈尔滨水产试验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淡水水产科研机构,隶属于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其主要任务是面向黑龙江流域和北方寒冷地区渔业生产,以北方主养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事鱼类增养殖、遗传育种、水产生物技术、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黄渤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相继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对虾渔业成为黄渤海区三省一市秋汛渔业生产的支柱。但多年来,渔业生产单位重视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渔业生产中,由于阴雨天,雷阵雨天气,空气造成鱼类浮头,甚至泛池,俗话说:“养鱼有二怕,一怕鱼病死,二怕鱼浮池”,而且泛池的突发笥比鱼病强得多,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合理加水,使用增氧机,可以防止鱼类浮头,搞好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鱼类行为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荣  庄平 《淡水渔业》2002,32(6):53-56
鱼类行为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在动物行为进化上和渔业生产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 ,改进和提高旧生产技术 ,探讨新技术的应用 ,将来海洋养殖农牧化中对鱼类行为的控制 ,在水利建设、农业灌溉用水及水域环境污染中鱼类行为的变化与控制 ,这些都与鱼类行为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因此 ,鱼类行为学的研究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而且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本文将从鱼类行为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来综述这一主题 ,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 鱼类行为学研究的起源虽然很久已来 ,人们已对动物的行…  相似文献   

20.
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渔业生产是以人工投放、天然生长为主,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辅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行。1992~2004年捕捞产量变幅范围为(3.69~50.61)×104kg,其中有9个年份变幅在10×104kg以上;产品收入变幅范围为(2.77~201.77)×104元,其中有6个年份变幅在50×104元以上。目前涨渡湖鱼类共有47种,与历史最高种数比较,下降了38.2%。渔获物组成中,放养鱼类占80%以上,人工放养是目前涨渡湖鱼类补充群体的主要来源;鱼类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经济鱼类低龄化趋势严重;主要品种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同类湖泊。江湖隔绝和长期的人工增养殖生产作业方式,是导致涨渡湖鱼类区系逐渐简单化,鱼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