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彰武沙区主要的异常恶劣气候是风蚀沙害、干旱、低温。文章阐述了恶劣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状况,总结了植被恢复应对恶劣气候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光利 《防护林科技》2016,(Z1):113-114
本地区长期人为不合理开发、种垦、牧养导致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土地向沙化、荒漠化蔓延.另外,由于沙化地区立地条件较差,苗木成活率较低,造林难度大,效果一直不好.为了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文章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补水治沙、春季植苗、营养袋育苗等造林技术以及全方位发展的管理模式,详细阐述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沙漠化地区的防沙治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活动,采用播种法和植苗法及封山育林等,增加森林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三高”农业,建设绿色屏障的生态林业工程。是以营林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故在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上,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林种和适生树种,贯彻“良种壮苗,整地保墒,适时造林,精心栽植,抚育管护”等综合科学造林技术,现简述如下。l适地适树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现状,选择适宜树种栽植,这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基本原则。2培育良种壮苗,实行就地育苗就地达林苗木是造林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沙区梭梭造林的方法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造林保存率的主导气候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张同伟  苍松 《林业科技》1994,19(2):13-14
更新频度指标对提高人工更新造林成效张同伟,苍松,陈淑霞(黑龙江省森工总局营林局)随着成活率与保存率做为企业的考核指标后、特别是经过第四次企业更新造林普查,发现影响更新造林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密度不均,约占31.4%左右,占总失败面积的11.8%。分析...  相似文献   

7.
飞播造林由于受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部成林,1958年~1986年全省播种总面积2899.97万亩中,成效面积占27.7%。为了扩大飞播造林成果,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在飞播造林后逐步形成了补播、扩播、新播的人工播种造林体系,20多年来播种面积占飞播总面积32%。作为飞播造林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和扩大四川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全面总结了飞播造林中人工播种造林的发展、认识和实践,以及人工播种造林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与持续经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造林与世界各地一样,纯林多,树种单调,因此发生的问题也相似。国内有识之士担忧,“前人栽树,后人遭殃”。国外同行也很重视我国关于杉木连栽使生产力递减的报道。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造林实践却表明,纯林连栽并非必然减产。但造林树种单调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环境立地条件的复杂性,确实构成了深刻的矛盾。如果不认真解决,人工林极难实现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苦槠的人工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人工造林技术1.1形态特征与分布[1]苦槠[Castanopsisssclerophylla(Linoll.)Schott.]属壳斗科栲属。乔木,高达15m,胸径50cm,树皮浅纵裂。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5cm,基部宽楔形或圆,有时略不对称,中部或上部有锐齿,下面浅银灰色;叶柄长1.5~2.5cm。花序轴无毛。果序长8~15cm,每壳斗有一果,壳斗球形或半球形,全包或包果大部分,壳斗壁厚1mm以内,常不规则破裂,鳞片三角形或瘤状突起,基部有时连成圆环;果近球形,径1~1.4cm,果脐径7~9mm。子叶平凸花期4~5月,果期9~11月。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资兴、桂东、嘉禾、临武等县的马尾松人工直播造林进行了调查,从五个方面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只要讲求科学,注意方法,加强管理,马尾松人工直播是完全能够取得成功并达到速生丰产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更新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与造林方式、树种、整地、林龄、施肥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研究工作需要将对比分析研究、时间序列的研究、重复采样研究和模拟研究4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机理的研究,以期为科学营造和管理人工林,提高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造林面积不断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造林投资标准、种苗工程、造林后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加强林地林木保护、科技支撑、种苗培育,增加投入,促进人工林造林质量管理与森林灾害预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人工造林质量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揭示,新疆杨扦插成活率较早期大幅度提高,不是技术进步的原因,而是人为选择效应作用的结果,并通过理论模型计算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又分析揭示并计算验证,人为选择对种子繁殖的造林树种发芽性状以及相关性状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推论指出,营造生态公益林应该避免人为选择效应,最好采取播种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绿色草原牧场的草原防护林进行研究,选择栽植10个乡土树种和外引种,观测树种抗性、成活率、生长发育和保存情况,以及防护效果;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评价,选择适宜半干旱风沙地区的草原防护林树种;并通过对4种造林方法的比较研究和评价,选择出半干旱风沙地区草原防护林建设的科学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荒漠区选取白刺人工造林1~3年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人工造林幼树生长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栽植年限的增长,白刺人工造林1~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白刺人工造林当年幼树生长较为缓慢,且容易出现干枝现象;2~3年后幼树随着年限的增长,其各项生长指标逐年增大。2)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排序为:半固定沙丘草沙障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丘间地。3)半固定沙地和草沙障地适宜白刺人工造林,丘间地和固定沙地不适宜白刺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静宁县三荒造林成活率低,且苗木生长缓慢,难于成林的现状,选取能代表静宁地域特点的北岔集流域,于2002年春至2011年秋,通过在梁峁、阳坡、阴坡、沟道4个立地条件下,采用山毛桃+沙棘、侧柏+沙棘、刺槐+沙棘、山杏+沙棘、刺槐纯林等5种模式进行造林试验,对当年成活率、3年保存率、10年成林情况进行调查,静宁县各立地类型下最适合的树种混交搭配组合模式为干旱的梁峁和阳坡,最适宜沙棘、山毛桃1∶1混交模式;相对湿润的阴坡,最适宜刺槐、沙棘1∶1混交模式;湿润的沟道,最适宜刺槐纯林建设模式;侧柏、沙棘1∶1混交模式及山杏、沙棘1∶1混交模式因不适合当地立地条件被淘汰.  相似文献   

17.
陕北榆林仁用杏生长物候期与气候条件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北榆林仁用杏分布的地理特征和区域气候特点设立了4个观测点,全面观测仁用杏的生长物候期与气侯条件;探讨仁用杏晚霜冻害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变化的关系,促进仁用杏产量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沿海砂质地风大、高温,土壤贫瘠,乡土阔叶造林树种选择困难.通过4年10个树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表现为杂交相思(Acaciamangium×A.auriculaeform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铁刀木(Cassia siame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灰木莲(Mangleitia glauca)>越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austro-cochinchinensis)>稠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墨西哥洋椿>(Cedreia mexicana)>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杂交相思生长量虽然大,但干形差、耐寒性差,成活率偏低.枫香生长量大,保存率高、干形好、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小,林相整齐,可作为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在广西南部沿海地区推广造林.灰木莲、米老排和铁刀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中等,保存率中等,干形一般,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但林相整齐,可选择立地条件稍好地段造林.红锥、稠木、墨西哥洋椿、顶果木、越南青冈生长差,保存率低,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林相差,不宜在广西沿海砂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乡村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常规生态造林管理模式机制,提出了落实土地使用权和林产品收益权,关心未来投资收益,是私营造林成功的主要原因。从连续5年外援项目的实践和造林效果来看,参与式造林方法是乡村群众造林管理机制的创新,符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有显著作用,是适合甘肃农村情况,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的造林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出辽西沙地上杨树人工造林中适宜的栽植深度,特设置了20、40、60、80cm4种栽植深度进行造林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栽植深度为80cm的处理当年成活率最高,第2年苗木最高、胸径最粗,由此可知在辽西干旱地区深栽可以使杨树的根系与深层地下水接触,便于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使杨树的抗旱能力更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苗木长势更好,建议在杨树的造林中选择80cm的栽植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