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鉴定一株致框镜鲤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由濒死框镜鲤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CY0806,对形态学、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和16S r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株CY0806为革兰氏阴性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基本相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细菌株CY0806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模式株ATCC35624无差异,同源性为100%,因此,鉴定该菌株CY0806为维氏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1种药物对细菌株CY0806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患病蓝曼龙鱼(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CC0323,经人工感染试验对蓝曼龙鱼有一定致病力。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分离株CC0323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具多形性,在RS琼脂上可生长,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淡黄色湿润菌落;理化特性和药敏试验结果与维氏气单胞菌基本相同;系统发育树可见CC0323与维氏气单胞菌QXL0711B进化关系最近。试验结果,证明分离株CC0323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相似文献   

3.
对患病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离,对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征、VITEK 2 ZOMPACT 3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优势菌,根据此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征、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此菌对供试健康黄喉拟水龟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供试20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高度敏感;对洛美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等3种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等13种表现耐药。表明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是导致黄喉拟水龟以出血和腹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52株不同淡水鱼类维氏气单胞菌耐药表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测定共获得52株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2株维氏气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2株维氏气单胞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性,且不同地域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MIC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全部耐药;对阿米卡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8.08%、94.23%和84.62%;其次是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8.85%、71.15%和57.69%;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5.38%和11.54%;所分离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分别为6重耐药、7重耐药、8重耐药、9重耐药和10重耐药。其中7重耐药和8重耐药分布最广,分别为21.15%和40.38%。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引起广东省佛山地区某渔场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分析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依据。本试验从患病的黄颡鱼肝脏和肾脏分离得到1株细菌,对该菌进行形态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16S r RNA通用引物PCR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本分离菌除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外,对其它多种受试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罗非鱼源维氏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和补充对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有效的中草药种类,本试验以从罗非鱼体内分离得到并通过生化鉴定初步确定的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7种中草药进行初筛,测定各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对中度敏感且尚无关于维氏气单胞菌抑菌情况报道的几种中草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有1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但抑菌活性差别较大。其中五味子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高度敏感,苦楝树皮、山楂、大黄、公丁香、鸡血藤、丹参、决明子、藿香、牡丹皮和生地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中度敏感,仙鹤草、没药和玄参等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低度敏感。鸡血藤、苦谏树皮和丹参的MIC值最低,均为31.25 mg/mL;山楂为250 mg/mL;而决明子的MIC值最高,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鸡血藤、苦谏树皮和丹参这4种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竖鳞病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非鱼竖鳞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本试验从出现竖鳞症状的患病罗非鱼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XKJDX01,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方法对其研究。结果显示,致病菌株GXKJDX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万古霉素等5种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和禾花鲤均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恩诺沙星、左氧沙星、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可有效对其进行防制。本试验首次报道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竖鳞病的案例,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了20种单味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情况,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对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黄柏、苏木、石榴皮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薄荷、公丁香、鱼腥草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其中黄连、乌梅、沙棘等5种药物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在15.63~62.50 mg/mL之间;黄柏、白头翁、石榴皮3种药物的MIC均为125 mg/mL;苏木、黄芩、薄荷3种药物的MIC均为250 mg/mL;公丁香、鱼腥草、夏枯草等5种药物对该菌抑菌效果比较差,MIC均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中草药可用来防治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狐狸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基因和4种等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对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死亡狐狸病变组织的1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基本相同;根据16S rRNA基因和dnaJ、rpoD、gyrB、cpn60等看家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其同源性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细菌与维氏气单胞菌属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各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6%~99.9%。分离菌株对CD-1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为2.8×105cfu/只;对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1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 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对贵州省某养鱼场发病杂交鲟体内分离的优势菌株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及耐药性分析。本试验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细菌16S rDNA基因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部分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与比对,得大小为1 477 bp的片段,其片段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维氏气单胞菌序列相似度达99.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磺胺异唑、苯唑西林药物出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耐磺胺基因(Sul1,sul2)、Ⅰ类整合子(Intl1)3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气溶素(Aer)和粘附素(Aha)两种毒力基因。综合本试验结果,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含有毒力基因,并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本试验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因,筛选敏感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后,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细菌主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分离出3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致病性。3株细菌均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具有较强耐药性。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黏质沙雷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引起丁鲑鱼发病的菌株——XN60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9%,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因此,分离菌株XN602在分类学上应属于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法检测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ac(6')-Ⅰb、ant(3")-Ⅰa和aph(3')-Ⅱ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C和tetM),运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对2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可检出耐药基因aac(3)-Ⅱa(71.4%)、aac(6')-Ⅰb(85.7%)、Sul2(85.7%)和tetA(28.5%);未检出ant(3")-Ⅰa、aph(3')-Ⅱa、Sul1、Sul3、tetC和tetM基因。7株维氏气单胞菌对磷霉素(100%)、多黏霉素B(100%)、痢特灵(85.7%)、奥复星(71.4%)较敏感;对氨苄西林(100%)、乙酰螺旋霉素(100%)、复方新诺明(85.7%)、磺胺异恶唑(85.7%)、四环素(85.7%)等耐药。这说明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制备库拉索芦荟提取物,通过K-B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3种方法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用3种方法制备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得到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0.5和0.125 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1、1和0.25 g/mL。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芦荟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其中醇提法的抑菌效率高,水煮法的抑菌作用其次,榨汁法的抑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20.
以维氏气单胞菌的核酸酶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了PCR快速检测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维氏气单胞菌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58×10-4ng;在人工模拟试验的30份样品中:使用PCR检测方法的样本检出率达到了86.7%(26/30),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的检出率73.3%(22/30)。该方法的建立为维氏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