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氏菌属是饲料中污染最高、危害最大的病原性细菌,此菌属种多,分布广,已知的血清型株有2449种。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动物通过饲料摄人大量菌体后,细菌在肠道繁殖并产生内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该菌能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如禽霍乱、鸡白痢、马流产等,并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循环即:饲料一动物一食品原料一人。饲料原料被沙门氏菌污染是造成饲料产品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农业部饲料中心把沙门氏菌的检测作为饲料原料抽检的必检的卫生指标之一。然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采用国标方法则相当复杂。为了探索更准确、快捷的检验方法,我们分别采用国标方法和参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OAC食品中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化学工具鉴定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时有发生。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和成品以及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大多数报道的动物食物中毒事例中,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1989年,英国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一大菌属,有2000多种血清型,少数对人致病,其余对动物致病。就全球范围而言,沙门氏菌仍然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致病菌。沙门氏菌很容易在自然环境及动物体内存活和增殖。饲料原料、饲料的粉碎加工过程都会因引进沙门氏菌增殖而污染饲料。因此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对预防畜禽疾病发生,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保护人类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配合饲料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等是动物摄取蛋白质、钙、磷的主要来源,也适合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菌的生存。国内文献已多次报道因沙门氏菌污染饲料而导致畜禽大量死亡的事例,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等。因此必须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生产中严格控制沙门氏菌,准确检测出饲料中的沙门氏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沙门氏菌共有2500以上的血清型,目前对该菌的检测主要有常规检测、免疫酶试验、免疫扩散法、乳胶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饲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由于加工过程中消毒不严或污染,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如果用存在沙门氏菌的饲料喂养动物,将会引起动物沙门氏杆菌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和水源。为此,必须把饲料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作为评价饲料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对进口的饲料,我国口岸检疫所部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而且多次检出过该类菌。其检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动物食物中毒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及成品、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进口大批量的鳗鱼饲料中检验出沙门氏菌的消毒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未有一种较好的办法。为了寻求高效、无毒性,对人及动物安全可靠,而且用药量少,成本低,使用方法简便的消毒药剂,我们应用了强力消毒灵对污染沙门氏菌的进口大批量养鳗饲料  相似文献   

8.
正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侵害犊牛,病牛以下痢为主。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各年龄牛对本病都易感,特别是二月龄以下的犊牛。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柏林沙门氏菌在病牛胆囊内长期存在,并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可来自于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其他动物。犊牛未饮初乳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下半年,农业部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的饲料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饲料108份,内含多种超标有害物质。此处单说涉及传染病的沙门氏菌,在108份不合格饲料中,共有16份沙门氏菌超标。此种饲料,一旦被养殖业者误购,将会在养殖动物中间传播多种沙门氏菌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引起养殖业者重视,现将沙门氏菌对养殖动物的危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方法是:尽量减少使用生的原材料,防止微生物生长,执行可靠的沙门氏菌灭杀步骤,避免饲料在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再次受到污染。几十年来,控制饲料中的沙门氏菌一直是饲料生产商的首要任务。其原因是沙门氏菌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持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它是与饲料和干性食品安全事件最为相关的重要病原体。沙门氏菌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11.
饲料厂如何防止饲料沙门氏菌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时有发生。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和成品以及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大多数报道的动物食物中毒例中,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1989年,英国和威尔士发病30000例,死亡61例。北美发病45000例,但死亡率较低。美国每年由沙门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亿美元。沙门氏菌在温度高于10℃、PH6~7.5范围内繁殖最快。在商品饲料生产条件下,饲料不可能作冷藏处理,但添加各种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和乳酸)降…  相似文献   

12.
如何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永泰 《广东饲料》2003,12(1):22-23
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时有发生。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和成品以及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大多数报导的动物食物中毒例中,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1989年,英国和威尔士发病30000例,死亡61例。北美发病45000例,但死亡率较低。美国每年由沙门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亿美元。沙门氏菌在温度高于10℃、pH6~7.5范围内繁殖最快。在商品饲料生产条件下,饲料不可能作冷藏处理,但添加各种有机酸(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植物性饲料产品、微生态制剂以及酶制剂等共计207批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8株,其中动物源性饲料检出率为11.4%,微生态制剂原料检出率为11.1%,微生态制剂检出率为10%,酶制剂检出率为8.3%,配合饲料检出率为1.25%,植物源性饲料和饲料粉尘检出率为0。结论:沙门氏菌在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农牧渔业部(83)(渔)字第209号文件颁布了我国鱼粉标准,并通知该标准自198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渔粉卫生要求项中指出:“鱼粉不得有沙门氏菌属或志贺氏菌属(本要求在需要检验时进行检验)。”这一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必将促进和加强我国的饲料(特别是动物性饲料)卫生检验工作,对保证饲料质量,确保动物健康及公共卫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性饲料(主要指鱼粉、骨粉、骨肉粉、血粉、羽毛粉等)中的沙门氏菌污染,在国外早已给予了充分重视。自40年代起,在检测、控制、消毒等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均有一定危害。动物性饲料中的沙门氏菌与动物及人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5.
吴斌  陈明生  秦成  于杰 《饲料工业》2003,24(11):51-52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类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的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种(或型),我国发现近200多种菌型[1]。世界上,每年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多达几千万。在我国,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首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已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重视[2]。肉制品是人类沙门氏菌中毒的主要食品之一,而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与动物所食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有直接关系。为了解沙门氏菌在动物饲料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明其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保护国内的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历年的年度报告中说,除白痢以外,因血清型沙门氏菌导致动物食物中毒的高达4万起以上。由它造成的死亡率虽不高,但其经济损失(租金、治疗费和减产等)每年度在10亿美元左右。调查表明,饲料的沙门氏菌污染以动物性副产物较严重(5~85%),谷物和油粕较轻(1~3%)。为抑制饲料工厂的沙门氏菌可采取如下措施:添加酸类饲料的 PH 下降能减少沙门氏菌的数量;酸类还能抑制沙门氏菌在动物  相似文献   

17.
在马来半岛十五个动物种(家畜与野兽)、蛋、软体动物、蝇及饲料中共分出860株沙门氏菌,属8个群31个血清型,其中一般血清型中分出最多的是雏沙门氏菌,其次为猪霍乱沙门氏菌与婴儿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动物中分布最广。因此控制动物沙门氏菌病的重要性,应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18.
《猪业科学》2017,34(7):29-29
正沙门氏菌是一种致病菌,猪群感染后会引起猪只腹泻,在日常生活中,人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控制沙门氏菌也是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猪场内的沙门氏菌有不同的控制方法,其中在饲料或饮水中使用有机酸是最受欢迎的。短链有机酸(例如丁酸或丙酸)和中链有机酸(例如己酸)和其他有机酸如乳酸或甲酸能够通过改变其对沙门氏菌等病原体的抗菌活性而改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9.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并随后污染畜产品,再通过食物链引发人类疾病。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很多,阿贡纳沙门氏菌为沙门氏菌属B血清群,阿贡纳沙门氏菌感染食物引起人急性肠炎在国内时有发生[1~3],但在饲料中检出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应用HACCP管理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萍 《山东饲料》2004,(10):1-4
沙门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症对畜禽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受到公众的重视。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原性菌属,已知的沙门氏菌血清有2499个,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几乎所有的血清型皆会污染食物以致发病。该菌污染饲料后,不仅引起动物中毒,造成菌血症,表现呕吐、腹泻、腹痛并引起局部炎症或加重局部炎症,而且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循环即饲料一动物一食品原料一人,既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人类健康,对我们目前正在倾力建设的“畜产品安全”工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感染链指出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是引发感染的前奏,最终导致人的沙门氏菌感染,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源,饲料被沙门氏菌污染可能是鸡白痢难以净化的原因。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是饲料中污染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源性细菌,将成为新的沙门氏菌感染的新起点。因此,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这一重要环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措施,在战胜禽流感的同时,战胜沙门氏菌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畜产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均制定出非常严格的标准,是所有微生物限量标准中最严格的。HACCP管理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2002年,农业部倡导在饲料行业逐步推行该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建立有特色、与国际接轨的HACCP企业运行模式,是我国畜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