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11年我国蚕桑产业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2012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提高茧丝质量与生产效益,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茧丝价格,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整合发展蚕桑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蚕桑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改革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等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背景:蚕桑生产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占世界蚕丝产量的80%以上。种桑养蚕仍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左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研究蚕桑省力高效生产的技术及设备已成为蚕农的迫切需求,是实现蚕桑专业化、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的关键所在。同时,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蚕桑产业的经济比重和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但以产业规模和产业风险来说,该产业仍是桐乡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桑是蚕业生产的基础,应用桑树良种是强化产业基础、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提升蚕桑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实现"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因此有条件依托具有区域和规模优势的蚕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在对广西贫困地区利用蚕桑产业扶贫的发展运行机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广西主要贫困地区共30个贫困县以发展蚕桑产业扶贫的意愿进行量化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扶贫的意愿仍然不是十分强烈,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在不同贫困县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且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层次差异明显、技术水平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基础条件下,规模化生产潜力、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内生发展需求4个主要因素分别对发展蚕桑产业扶贫存在着负向、负向、正向、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据此从扶贫政策传导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内生需求与外生拉动、产业发展共时性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愿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种桑养蚕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比较效益下滑的趋势。探索规模化生产和复合经营将有助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是促进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效益。提出"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农家乐模式"和"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套种、套养模式"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建琴 《蚕业科学》2017,43(3):361-36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但蚕桑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了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2个方面,产业转型指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升级指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要从传统蚕桑产业走向现代蚕桑产业,其产业转型主要通过充分利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各种资源,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来实现;其产业升级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攀升价值链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15个蚕桑生产省(市、区)的107个蚕桑基地县的蚕桑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的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桑生产县域集中度较高,蚕茧供求市场化程度提高;蚕桑生产规模小而粗放,生产效率较低;蚕桑生产成本上升快,比较效益不显著。为此,应该实行蚕桑区域专业化战略,巩固和深化主要蚕桑基地县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拓展蚕桑多种经营,增加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7,(4):10-12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茧丝绸生产及贸易大国,但蚕桑丝绸经济属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受国际茧丝市场的影响极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措施,促进我国蚕桑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玉成 《中国蚕业》2006,27(4):78-79
千阳县历经4年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千阳蚕桑已发展成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提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2005年全县有桑园3870hm2,年发种量占全省的4.4%。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建设蚕桑之乡步子在快速迈进的同时,也还存在着桑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蚕农操作技能与标准化生产差距较大、生产设施与发展规模不适应等现象,形成产业规模不够大、基础脆弱、蚕茧质量不高、效益不很突出等制约蚕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笔者在深入…  相似文献   

10.
正蚕桑产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社会基础深厚、地区适应性广泛,并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数量优势的产业,2015年全国产茧量和丝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和80%以上,蚕桑产业已形成一个庞大而又完备的产业生产体系。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蚕桑生产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多次出现"少了赶、多了砍"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升,蚕桑产业相对比较效益逐年下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歙县蚕桑产业规模逐年下滑、综合效益偏低的实际,在分析该县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产业间多行业协作机制,实现政策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产业内技术挖潜,走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和效益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下是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的难点。农业生产有一个规模问题,若规模小,此项产值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少,不会引起应有的重视,失管现象严重;若规模过大,管理跟不上,效益也不好。从前几年永康蚕桑发展的经验教训看,单户桑园面积超过26680 m~2的效益基本上不理想,不宜提倡,应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和出口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替代产品发展快速、终端技术突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仍没有跻身世界丝绸强国之列,如何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再次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成  相似文献   

14.
金杏丽 《蚕桑通报》2012,43(3):35+37-35,3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和产业风险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德清县近几年蚕桑生产逐步萎缩,2011年饲养蚕种7.6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4亿。我县中东部蚕区目前在没有更好的经济作物替代蚕桑产业的情况下,有3.4万户蚕农养蚕,桑园面积4200hm2,蚕桑生产仍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传统饲养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只有转变蚕桑生产方式,推行小蚕规模饲养模式,在重点蚕区建立一定规模的小蚕共育基地,缩短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比较效益,才能实现我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兰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小蚕共育规模小、质量不高和饲养技术不规范、综合防病意识弱、轻桑园管理导致单产和效益低、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推动东兰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小蚕共育管理,保障商品小蚕质量;加强桑园管护及加大投入升级养蚕设施,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提高养蚕经济效益;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积极融入东、巴、凤旅游一体化推进蚕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蚕桑旅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淅川县蚕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方式,分析了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蚕桑生态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是梓桐镇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在全面发展效益农业的新时期,该镇紧紧抓住这一传统产业优势,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大田连片种桑、建立优良品种桑基地等措施,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使蚕桑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种品种桑、产品牌茧、建出口丝基地”的蚕桑发展思路已在梓桐镇初步形成。2003年全镇饲养蚕种13157张,产茧556.5t,产值963.5万元,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9.
孙波 《蚕学通讯》2021,41(3):37-40
蚕桑产业作为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传统产业备受重视.在分析重庆市涪陵蚕区近5年蚕桑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一是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做好发展目标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推广蚕业科技成果,提升生产水平和总体效益;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高效发展;五是构建公益服务平台,稳定蚕桑技术推广队伍.  相似文献   

20.
张建军 《北方蚕业》2006,27(3):27-30
蚕桑产业作为我国入世以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蚕茧市场的变化和区域布局发展态势,在分析榆林蚕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榆林蚕业“十一五”期间应定位于蚕茧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蚕业经济,有序开发蚕桑产品综合利用,按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原则,从规模、质量、效益和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奠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促进榆林南部山区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