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小麦幼穗及花药的出愈率降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少、分化能力降低;抗赤霉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和分化频率降低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粗毒素影响的程度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小麦成株抗赤霉病和幼穗愈伤组织抗赤霉粗毒素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种(系)对青枯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中用菌液浸种法对 1 0 8个花生品种 (系 )对福建地区青枯病菌的抗性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供试花生品种 (系 )中没有高抗品种 (系 ) ;中抗品种 (系 )有金花 1 0 1 2、泉花 1 0号、泉花 646、粤油 1 93、3 8F5-45 -2 1 -CS1 等 3 0个 ,占全部供试品种的 2 7.78%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系 ) ,占 72 .2 2 % .花生不同品种 (系 )对青枯菌的抗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甘薯青枯菌粗毒素的制备及热,紫外线,酶对粗毒素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有致病力的甘薯青枯菌在液体肉汁胨培养基中28-30℃培养48-72h,在无力条件下经2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再经过0.45μm的细菌过滤膜过滤,取得甘薯青枯菌粗毒素(代谢产物)。粗毒素对热效应较为敏感。在50℃下水浴1h,生物活性不变;70℃下水浴1h。生物活性降低28.7%;100℃下水浴1h,生物活性几乎完全丧失。粗毒素对紫外线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12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薯青枯病菌及其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8(n=88),达极显著水平;用5个不同致病力(强、中、弱)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华北48、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不同致病力青枯病菌菌株及其粗毒素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之间;以不同致病力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及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97-10、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病情指数与致萎度之间也存在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7-0.9651。说明在室内用粗毒素检测甘薯幼苗的致萎度,能够反映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病或感病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花生抗黄曲霉品种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桂花17、桂花20、桂花22、桂花100、广西农家种、汕油21、汕油27、汕油71、汕油523、粤油58、粤油79、湛油30、湛秋48等13个品种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固有的抗性物质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测定的13个花生品种中,湛秋48、桂花22、粤油58表现为相对抗性品种,湛油30、汕油523、桂花100表现为相对易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根际细菌生理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根际细菌种群和数量的变化随品种抗性、生育期不同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氨化细菌的数量与番茄青枯病抗性呈正相关;根际细菌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细菌、固氮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等数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而厌气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硫化细菌的数量则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花生青枯病菌致病型及生物型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福建 10个县 (市 )花生青枯病株标样中 ,分离出花生青枯病原菌菌株 72个 .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5个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 ,2 9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 .供试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致病反应表明 ,福建省的花生青枯病菌属于致病型 和 ,其中以致病型 为主 .对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甘露醇、山梨醇和甜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表明 ,除晋江菌株的硝酸盐还原作用不产生气泡 ,定为生物型 - 4 ,同安菌株由于不利用三糖而利用三醇定为生物型 外 ,供测的其他菌株都属于生物型 相似文献
13.
对从荷兰引进的番茄新品种特宝1号进行番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抗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性.苗期人工接种后,30d才出现症状,比抗病品种抗青1号的发病时间推迟15d,发病率低且病害发展缓慢,校正发病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该品种还具有早熟、生长势强、不易早衰、丰产性好和特别耐贮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拮抗姜瘟病菌的芽孢杆菌,从未发病土壤分离得到1株对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8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1.为进一步改进该菌的拮抗活性,采用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吖啶橙等诱变因素对L1菌株进行诱变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菌株的拮抗性能显著提高,其中菌株EMS-2和UL-1的拮抗蛋白浓度分别比L1菌株提高30.38%和29.18%,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L1对UV照射十分敏感,尤其在前60 s,而90 s的照射处理正突变率最高,达24.8%;吖啶橙处理L1后,没有筛选到发生正突变的菌株;L1在EMS处理80 min后,致死率达到90%左右,因此,为大量获取正突变菌株,应采用较低剂量的EMS(0.16 mol?mL-1)、长时间处理程序(6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5.
在香蕉组织培养过程中,将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添加到组织培养基中,以测定不同品种香蕉对粗毒素的敏感性,并对薄片培养芽用粗毒素进行多次诱变以筛选抗(耐)病突变体。结果表明:供试5个品种香蕉离体培养芽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程度为农科1号粉蕉粉杂巴西蕉东莞大蕉,这与田间真实的品种抗病性不相符合,说明粗毒素虽然对不同抗性的香蕉品种均具有致病作用,但香蕉离体培养芽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程度与香蕉品种的抗病性无相关关系。巴西蕉和农科1号通过薄片诱导的不定芽对粗毒素的半致死浓度为40.63 mg/L和31.82 mg/L,两个品种香蕉离体培养芽经枯萎病菌粗毒素多次诱变筛选后可获得稳定的耐毒素芽。 相似文献
16.
17.
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紫外诱变法获得的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该菌株对致病菌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且对番茄不能致病.番茄经无致病力菌株处理后,体内与抗病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提高;病程相关蛋白(PRP)含量也提高.这表明青枯无致病力菌株产生诱导抗性的机制可能是植物本身的抗病代谢过程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18.
自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克隆获得attM基因。采用叶盘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对其分化产生的植物株系进行PCR、PCR-Southern和荧光定量PCR及GUS染色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ttM基因被成功插入烟草基因组DNA中。在转基因株系中均能够表达,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125.8,最小为31.0。以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为对照,分别进行了离体及活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转attM基因烟草植株对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抗性显著。1×107~1×108CFU.mL-1的青枯菌接种离体叶片,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的中毒面积与接种面积比值为15~25,转基因植株的比值低于3;青枯菌3×106CFU.mL-1伤根接种盆栽烟草植株14d,野生株和转空载体烟草均青枯死亡,病情指数为100,转基因植株病情指数为31.25。 相似文献
19.
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番茄(Lyo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抗、感品种根际土壤和根系组织中的数量变化,以及青枯菌与番茄相互作用后,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而根组织内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土壤接种青枯菌后第4d,抗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并达到最高峰,第4d后微生物数量下降,并低于感病品种,而不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组,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几乎都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