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产夏谷新品系—8774管延安任莲菊李建和李根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877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矮秆品种矮宁黄为母本,以高产品种鲁谷10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夏谷新品系。该品系在山东省大部地区都可...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夏谷品种群体发育与干物质积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种矮88为材料,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品种的群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面积变化动态相似,叶面积系数随密度的加大而提高,且增加趋势逐渐减弱;密度加大削弱单株发育,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特点不同,矮88前期积累快,产量形成主要在灌浆期前;鲁谷10号后期积累强度高,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且随密度加大,生育后期对产量的形成贡献加大。  相似文献   

3.
夏谷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8062—8和鲁谷10号两个夏谷品种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留苗密度、氮肥用量、追肥时期等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两个品种高产栽培的最佳模式。试验证明两个品种三因素的效应都是氮肥>追肥时期>留苗密度。试验地力条件下,亩产450kg以上的管理措施分别为,鲁谷10号亩留苗47~52万株,追施纯氮598~772kg,播种后44~54天追肥。8062—8适宜的管理措施为:亩留苗55~60万株,追施纯氮777~924kg,播种后27~35天追肥。另外对三项栽培措施的不同组合与形成谷子产量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秆紧凑、半紧凑一睡谷新种质94261、181具有和以往育成的夏谷品种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遗传上脱离了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血缘关系,丰富了夏谷品种的遗传基础;(2)具有中秆紧凑、半紧凑,抗病、抗倒的特点,其抗源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衍生系统不同;(3)高产、稳产。因此,它们一经育成就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被用作育种的骨干亲本,使育种的骨干亲本在日本60日、豫谷1号、鲁谷2号、不50  相似文献   

5.
中秆紧凑、半紧凑型夏谷新种质94261、181具有和以往育成的夏谷品种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遗传上脱离了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血缘关系,丰富了夏谷品种的遗传基础;(2)具有中秆紧凑、半紧凑,抗病、抗倒的特点,其抗源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衍生系统不同;(3)高产、稳产。因此,它们一经育成就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被用作育种的骨干亲本,使育种的骨干亲本在日本60日、豫谷1号、鲁谷2号、不5019、鲁谷5号、冀谷6号、新农724的基础上增加了181、94261两个新型亲本,种质基础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为日本60日、米黄谷、小柳根、60日还仓、日本早熟1号、大白谷、绿穗谷。利用它们作亲本已选育出一些优良后代。本研究着重分析了该种质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应用的遗传、生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就夏谷种质基础拓宽、新种质创新及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1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均在90天左右、适合在麦收后种植的品种。如鲁谷10号、济谷12号、济谷13号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皖薯3号、徐薯18、农林10号等20份较优的种质资源进行生产力的鉴定、抗性(根腐病、抗旱性)鉴定以及杂交亲和性和配合力的研究,筛选出皖薯3号、豫薯6号、农林10号、徐薯18号和皖薯5号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材料,“皖薯3号×农林10号”、“徐薯18×豫薯6号”、“农林10号×皖薯5号”(均为正反交)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华仲1号等5个杜仲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在河南省和全国杜仲主产区开展了杜仲优树选择工作,经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华仲1号(8801)、华仲2号(8805)、华仲3号(8809)、华仲4号(8866)、华仲5号(8872)等5个杜仲优良无性系,达到预期效果,为全国杜仲逐步实现良种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豫薯10号杨爱梅雷书声(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商丘476000)徐庆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豫薯10号(原名商丘52-7)由商丘地区农林科研所甘薯研究室,以红旗四号为母本,商丘19-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0.
豫花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郭继民荆建国许国震司耀林(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濮阳457000)豫花9号原名濮花10号,系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做母本,豫花2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大果花生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睾丸生精细胞空气干燥制片法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研究石鸡染色体数目和组型。结果表明,染色体2n=76±(♀),大染色体10对,微粒状染色体28对;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为ZZ/ZW♀型,1,2号染色体属亚中部(sm)着丝粒染色体,3,4,6~38号染色体均为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5号染色体Z,W分别为中部(m)、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W染色体长度在6~7号染色体之间。应用睾丸空气干燥制片法研究,可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新台糖10号在南靖县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宋斌,吴燕珠,吴大寅(南靖县农业局,南靖县城镇农技站,南靖县农业局经作站)甘蔗新台糖10号(福引83-13)是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于1983年从台湾引进,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和品种审定的高产、高糖、抗...  相似文献   

13.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0号徐纪嘉,何林池,张一琳,严春阳,刘水东(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5641)苏棉10号(原名南通6588)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从盐棉48×20-9组合(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配制)中选得优良单株,经连续选择育成。1992~1...  相似文献   

14.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谷子品种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耐旱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耐旱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谷子形态性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鲁谷1号叶片首先出现黄色斑点并开始萎蔫。干旱胁迫导致2种谷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复水后济谷16较快地恢复到对照水平;二者的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显著增加,鲁谷1号的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都高于济谷16。2种谷子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济谷16SOD活性增加的幅度比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鲁谷1号P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 CAT活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略有上升。不同耐旱性谷子品种的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旱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199个菌株,经过反复在国际鉴别品种上接种鉴定,确定134个菌株分属于生理小种1号(2个菌株)、2号(9个菌株)、4号(112个菌株05号(1个菌株)9号(2个菌株010号92个菌株)、11号(2个菌株)12号(4个菌株)。其中生理小种4号为及吉林省的优势小种,占分离频率的56%,广泛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武汉等大豆生产区;生理小种10号、11号12、号经  相似文献   

16.
温麦6号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卫志祥成东梅(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济源454600)吕平安(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温麦6号是继豫麦41号(温麦4号)之后又一高产、抗倒、中早熟、优质小麦新品种,与豫麦41号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株高比豫麦41号矮10cm...  相似文献   

17.
D优10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刘京宝(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刘祥臣(固始县种子公司)高洪涛(新郑市种子公司D优10号系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新杂交种,组合为D297A×明恢63。1988年引进信阳地区固始县,在连续3年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对新台糖10号的增产效应吴燕珠,吴大寅(南靖县山城镇农技站,南靖县农业局经作站,南靖363600)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0号(福引83—13)是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于1983年从台湾引进,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和品种审定的高产高糖抗...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苗处理对新台糖10号产量性状的影响庄景阳,吴燕珠,吴大寅(南靖县一糖厂)(南靖县山城镇)(南靖县农业局)南靖县是福建省甘蔗主要产区之一,常年种蔗面积在3000公顷左右,平均公顷产75吨左右,蔗糖业收入是县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1995年全县大...  相似文献   

20.
沧谷3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于1993年以鲁谷10号为母本,引F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突出表现抗倒伏、抗旱、抗纹枯病,高产、稳产,穗大金黄色,绿叶成熟.2003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