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氧化酶在豆腥味形成和大豆贮藏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氧化酶缺失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豆腥味,并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延长保质期。从遗传机制及育种改良、检测技术与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对大豆贮藏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是将大豆种子中分离与纯化的脂肪氧化同工酶,利用遗传分析、免疫、色谱分析、显色等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检测品种的脂氧酶缺失类型。随着无腥味大豆育种研究的深入,现已育成品种的商品化生产,食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的生物特性、遗传学特点及其各种分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灵敏度和适应范围,并且认为,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选择有益材料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辅助育种和食品加工的鉴定为目的,使用最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快速准确筛选缺失品种的合理策略。进一步讨论了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运用于辅助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地方大豆品种脂肪氧化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鉴定的100份山东省地方大豆品种资源中,未发现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材料,但发现了11份脂肪氧化酶—1电泳带向正极偏移的材料。这些材料脂肪氧化酶—1向正极偏移的程度与脂肪氧化酶—2缺失时脂肪氧化酶—1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
脂肪氧化酶是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筛选、创新及品种选育方面的进展。可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是否会对大豆的农艺性状造成影响,对从中国南方10省(市)征集的174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与非缺失体材料和从国外引种的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农艺性状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开花期、生育期、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害虫危害种子程度、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都没有明显影响,对大豆资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频率与生态类型无关,与籽粒颜色、形状和脐色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色法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得出结论:后者是一种简单明了的鉴定脂肪氧化酶基因缺失材料的方法,能够适应大豆育种工作要求(要使农艺性状和缺失脂肪氧化酶综合到某一个体中需要对成千上万的群体进行鉴定);并同时筛选出了农艺性状优良,缺失脂肪氧化酶Lox2的稳定新品系F4-5。  相似文献   

7.
大豆脂肪 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有关大豆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大豆脂肪、蛋白质以及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排除或降低营养抑制因子等方面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多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区)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发现了4种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类型,鉴定出43份缺失突变体,占鉴定总数的4.80%;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和播种期类型有关,其中褐色、黑色大豆缺失频率较高;萌动种子发芽前,正常大豆的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发光强度,探索用超弱发光强度鉴别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可能性。此外,还研究制定了一套快速、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为种质创新研究及开发食品资源提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脂肪氧化酶在理化性质、基因学研究、遗传连锁关系、生理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价值、脂氧酶缺失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脂氧酶缺失种质的筛选、无腥味大豆品种选育以及脂氧酶缺失基因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脂肪氧化酶在pH7-8时活性最高,加热到85℃以上活性丧失,邻-菲罗啉和钛铁试剂有轻微抑制作用,巯基乙醇和半胱氨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各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比单一抑制剂更好,其中半胱氨酸和柠檬酸联用是大量脂肪氧化酶较理想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应用RNA干扰技术创造低脂肪氧化酶活性大豆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新种质,探索大豆品质育种新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Lx1、Lx2、Lx3)核心保守序列357 bp片段,通过重组PCR构建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品种吉农18。【结果】获得了12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0个株系发生明显变化,SDS-PAGE电泳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籽粒中脂肪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平均减低64.2%;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转基因植株脂肪含量平均提高0.8%~1.5%,总蛋白含量降低1.2%~3.0%;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脂肪氧化酶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转基因植株2代及3代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降低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油份含量,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南多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经酶的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小麦的耐储藏性密切相关,脂肪氧化酶编码基因Lpx-1位点的缺失对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Lpx-1基因的特异引物对39份从国外引进的硬粒小麦进行了Lpx-B1位点的缺失检测,结果表明,有8份为Lpx-B1位点缺失材料,约占20.5%. 本研究引进和筛选出的Kofa、Kronos、PI583723、PI470761等Lpx-B1位点缺失的硬粒小麦材料可作为耐储藏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育种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2):F0003-F0003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张孟臣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创新与无腥大豆‘五星一号’选育”项目,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介绍了一种新的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在筛选Lox 3缺失的稻谷耐贮藏材料的应用 ,并讨论了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之间的联系。旨在开辟一条研究Lox特性和选育Lox缺失型材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主栽大豆品种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为大豆营养品质、遗传育种、食品加工与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掘大豆脂肪氧合酶缺失种质材料,对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4个省(市)211份大豆资源作缺失体种质的筛选以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有4种电泳类型:Lox1,Lox2,Lox3a和Lox3b;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豆资源中有丰富的脂肪氧合酶缺失类型,缺失频率为18.48%,其中单一缺失类型较丰富;Lox2,Lox2和Lox3分别受显性基因控制,缺失体则分别受隐性基因控制,控制Lox1和Lox2的基因是紧密连锁遗传的,连锁强度为7.77%,而控制Lox3的基因则是独立遗传的。因此,在无(或少)豆腥味新品种培育和利用上应选育脂肪氧合酶全缺失类型和缺失Lox1,Lox2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大豆脂肪氧化酶-1缺失基因(lx_1)的RAPD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RAPD技术,以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近等基因系Century(分别含有Lx、lx1、lx2、lx3、lx1.3、lx2.3基因)为材料,筛选了520个随机引物,发现13个引物在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其中针对lx1、lx1.3基因的多态性引物有6个,分别为OPG061300、S352900、S370900、S377780、S287950、和S389300。引物S352经多次重复和组合96P11×Century-1的F2代分离群体检测,χ2测验符合1∶2∶1分离比率,表明S352与lx1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己醛生成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亚油酸作为反应底物的条件下,以分别含有Lox1Lox3和Lox1Lox2的大豆为材料,研究Lox1Lox3和Lox1Lox2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己醛生成量.结果表明:各个Lox1Lox3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88%;各个Lox1Lox2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51%.但进一步作显著性测验都未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1Lox3和Lox1Lox2在生成己醛量活性方面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同时抑制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和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改良大豆营养品质,为培育优质大豆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根据RNAi原理,酶切获得Lox目的片段,构建以除草剂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种子特异性启动子P7αP启动SBA和Lox双干扰的pCAMBIA3301-SBA-Lox(pSBA-Lox)干扰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品种为吉农28),采用PCR、Southern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双价RNAi植物表达载体pSBA-Lox构建成功。将其转入到大豆中,对转化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能遗传给后代。T1代转基因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中SBA基因和Lox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量比未转化受体植株均明显降低,SBA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5.9%~47.2%,Lox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2.8%~56.1%,而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植株变化不大。【结论】获得了大豆凝集素和脂肪氧化酶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的T1代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