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作者近年研究结果。对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中杂种后代的变异,稳定世供,染色体随体,有利基因的利用及远缘杂交的实质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观点:(1)按照杂交后代变异的特点对变异材料进行分类,有利于选择;(2)远缘杂交后代从低世代到高世供都可能有稳定的株系出现,同时有一部分则继续分离;3通过杂种后代系间杂交,能够充分利用远缘杂种的有利基因(4)细胞学研究中,观察到随体染色体的显性遗传;(5)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2.
运用早世代稳定品种和材料与生产上的优良品种和育种中的优秀材料杂交,在早世代(F2、F3)选择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一致的株系或品系,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新材料。并对早世代稳定品种遗传机制、育种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认为水稻早世代稳定作为一种育种手段,必须和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含Cry1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研究及其田间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稳定遗传的含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种镇稻88和含Xa21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圣稻301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和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了转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分离规律和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中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分别与抗性基因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紧密连锁并协同表达。Basta抗性检测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在F2代中遵循9∶3∶3∶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F3代的部分株系中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已稳定纯合;对F3代和杂交亲本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可稳定地遗传。通过田间选育,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的双抗(抗螟虫、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SK-1、SK-2、SK-3,3个品系均对二化螟和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抗性,产量高于镇稻88和圣稻301近20%,品质与镇稻88和圣稻301相近,部分指标优于这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F6~F9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粒野生稻(O. minuta) DNA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第1代(D1)获得变异株,经过连续16代繁育,选出了完全稳定遗传的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野威A”/“野威B”。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证明野生稻DNA转移整合进栽培稻“野威B”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方法】通过RAPD分析、RAPD扩增特异条带测序分析及AFLP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远缘资源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的高世代变异系的基因组整合了远缘基因组片段。【结果】对供体(小粒野生稻)、变异系(野威B)和受体(V20B)进行RAPD分析发现,变异系含有供体存在而受体不存在的“特异带”,在此基础上,对“特异带”,DNA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发现RAPD引物OPG-11在变异系与供体中扩增出的1对“特异带”DNA片段的长度均为975 bp, 二者间存在97%的同源性,有29个碱基的差异,碱基突变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同时,AFLP分析表明:高世代(第16代)变异系“野威B”与受体(V20B)存在大量遗传多态性,并含有供体特异AFLP标记。【结论】证明了野生稻DNA向栽培稻的转移整合。  相似文献   

6.
黄瓜雌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黄瓜雌性遗传效应,为黄瓜雌性系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雌性系(D0401、D0420)、强雄性系(D06103、D0819)、普通的雌雄异花同株(HL-3)黄瓜为试材,按照Griffing 双列杂交试验方法Ⅳ1/2P(P-1)配制杂交组合,同时选取其中一个组合(D0420×D06103)构建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调查统计单株25节内的雌花节率,采用数量性状A-D遗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黄瓜雌性遗传规律。【结果】黄瓜的雌性遗传符合A-D遗传模型。加性方差、显性与环境互作方差占总变异的比率分别为51.05%、19.66%,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均为0;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均为51.05%;环境互作狭义遗传力为0,环境互作广义遗传力为19.65%。【结论】黄瓜全雌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雌花节率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常规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有效;环境(季节)对雌花节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是汉中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km的蜀恢527,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R150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Pi-km和Pi-b的基因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筛选将3个基因转育到同一品种,通过分子标记与田间多代性状筛选,选育出抗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陕恢206"。研究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选育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将恢复基因导入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和丰富粳型杂交稻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粳型优势生态群品种高雄13号、嘉农育251和Riw-1为受体材料,以具有恢复基因的C418为供体材料,将带有恢复基因的恢复系与不同生态型杂种优势群中的品种(系)进行杂交和回交,分别对杂交和回交各世代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回交选育过程中,各性状都是F1代值最大,BC1F1值最小,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逐步接近亲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有减小的趋势;各性状变化幅度为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多样性指数低,各世代变化大。杂交选育过程中,随着代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下降,各家系内农艺性状差异减小趋于一致,家系间差异较大,性状类型多,整体向优良性状发展,各性状稳定的速度不同,多样性指数高,各世代变化小。【结论】杂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慢,但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回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快,但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分析了6个品种(系)与标准感虫品种TN1杂交的F1和F2代,以及回交世代BC1F1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发现浙农大6022、9234和中鉴96-3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农香16、R40和蜀恢881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均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这些品种(系)均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一、鸿光黑鸡配套系选育特点:鸿光黑鸡配套系属三系配套。D系为第一父本,C系为第一母本,B系为终端父本。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世代选育。选育的性状包括羽色、体型、体重及均匀度、第二性征发育、繁殖性能、生活力等。D系经6个世代选育,C系、B系经8个世代选育,羽色、体型等方面趋于一致;主要性状的遗传性能稳定,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两系杂交稻组合研究及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的改良提供颜色遗传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与黑保(籼型黑米种)和马来西亚紫稻的杂交组合颜色分离情况的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广占63S的颜色遗传。[结果]明确了广占63S携带色素原基因(C)、色素活化基因(A)与紫叶表达抑制基因(I-pl),不携带紫叶基因(Pl)与黑米基因(Ps);分析了紫叶基因的一因多效现象;最后总结了水稻颜色遗传的CAPI体系,当色素抑制基因I为显性时,相应部位没有有色表达,当I为隐性或不存在时,颜色表达取决于C、A、P的互作,其中只要有1个为隐性,相应部位颜色就不会表达。[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两个年度对三个世代的“科新903”配套系蛋鸡亲本进行了血型测试。结果表明“科新903”4个亲本系具有较高血型基因纯合系数,其遗传相关和遗传相似性除C 系与其它3个系之间遗传差异略大外,其它各系之间都比较接近,说明该鸡种群遗传均一性好,达到了较高的选育水平。特别是用做父本的A 系、C 系比做母本的B 系、D 系都有较高的血型基因纯合系数,与免疫学上选择杂交亲本的原则相一致,证实了“科新903”选育中内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该配套系生产的商品鸡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于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从60个随机引物(10bp)中落选出了31个引物,能在供试的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品种(系)间扩增出180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明量地聚为三类,其中同属于株1S体细胞诱变来的SV5,SVl0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相似系数均小于0.470,而SVl和SVl4变异较小,相似系数均大于0.890.H155与杂交亲本培矮64S的遗传差异较小,与杂交亲本株1S的遗传差异较大.该结果与田间农艺性状相符:另外,从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整体来看,相似系数均较大,说明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杂种化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的无性系变异,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植株水平上的变异,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和分子水平的上的变异,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变异广泛,变异频率高,后代稳定快等特点,选育优点新品种(系),创造优异新种质等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主要应用,该指出了这一生物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该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用中科院遗传所研制的10个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3个基因位点,10个等位基因),以平板凝集法对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选育的吉林肉鸡配套系3个亲本品系(1个父系2个母系)300只成年鸡进行了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父系与母系品系间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母系品系间的差异;父系的血型基因纯合系数高于母系品系的纯合系数;父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高,整齐度好;母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低,遗传多样性大。这些结果都符合利用免疫遗传学方法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证明我所选育出的肉鸡配套系具有遗传基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生产中该配套系商品代杂交鸡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与本试验得出的血型群体遗传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高秆隐性杂交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eui基因的新发现,长穗颈不育系选育和高秆隐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研究项目于1999年9月在福建农业大学通过技术鉴定。该育种技术直接从保持系(B)、光温敏核不育系(S)和恢复系(R)诱变获得长穗颈基因(eui)突变体的技术路线,避免传统回交转育方法导致基因分离与重组,育成长穗颈不育系(eA、eS)和高秆隐性恢复系(eR),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这一新的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从遗传上根本性缓解或完全解除不育系包穗的遗传缺陷,并把eui基因这一调控水稻内源激素、左…  相似文献   

18.
《闽北农业科技》2005,(1):12-12
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肥东良种繁育总场成功运用辐射及化学诱变技术,选育出幼苗叶片带隐性基因的白化标记杂交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及极具实用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这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目前推广的的两系、三系水稻杂交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用SSR分子标记RM316对黑龙江省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用Pi15(t)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有3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5(t)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为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徒劳用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甜玉米自交系做杂交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Ⅰ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组合,研究甜玉米青穗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甜玉米的青穗产量性状既受加性基因控制,又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有的还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和双亲一般配合力有相互一致的趋势,但并不完全相同。此外,正确选用你,母本,可以提高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