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的赵冬代麦蛾产卵高峰至高峰后2-3天,选用残效期适中、高效低毒的50%安磷喷雾防治,既可控制小麦大田间一代麦蛾的危害,又可控制储期麦蛾的危害,避免了储粮期防治害虫造成的污染。这种方法还可瘘治小麦穗蚜和叶面害虫。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6e))严重影响了石河子地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是该地区玉米田间的一种常见寄生蜂,在当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环境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寄生蜂发育趋缓;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实验室环境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麦蛾科二新纪录种:柳麦蛾Gelechia atrofusca Omelkoi和枸杞伊麦蛾Ilseopsis(Euscrobipalpa)erichi (Povolny),这两种林木害虫均分布于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安庆种群的漫行期滞育幼虫,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LD50值(ug/g)分别为该种群第一代田间花虫(4龄幼虫)的9.12倍和3.08倍。增效测定发现,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脂(TPP)对溴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中肠,脂肪体,体壁及整体的酯酶活力分别是第一代田间花虫的1.73,2.05.2...  相似文献   

5.
对稻秆蝇一代卵在田间的分布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代卵在秧田呈聚 发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Iwao方法拟合,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N=(t/D)^2(1.3135/^-X+0.126);T(N)=(D^2/1.4478)^1.13.n^-0.135。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麦蛾,扩大人工繁殖天敌的种类,为扩大生物防治范围提供基础的技术保证.文章综述麦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麦蛾在生产中的应用、麦蛾的人工饲养技术以及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叶片抗白粉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6种13个株系和10个欧洲葡萄品种的杂交组合:抗病×抗病,抗病×感病和感病×感病三类,获一代杂种(F#-1)1565株;二代杂种(F#-2)246株和回交一代(BC#-1)105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F#-1、F#-2和BC#-1抗白粉病的遗传。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属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8.
烟草属种间体细胞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优质栽培烟草G140(N.tabacumCV.G140,2n=48)与抗TMV野生波叶烟草(N.undnlata,2n=24)种间体细胞杂种一代试管苗的体细胞染色全数为双亲全加合(2n=72),经继代扩增的不同株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8、36、42、64及72不等,并出现体细胞分裂异常。田间杂种一代少数植株出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性状分离及花器异常不育等现象,作者发现,烟草种间体细胞杂种花粉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麦蛾科三中国新纪录种:腊麦蛾LariscolucataOmelko.,窄翅麦蛾AngustialatagemmelaformisOmelko.和栎离瓣麦蛾ChorivalvabisaculaOmelko,分属于3个中国新纪录属。文中附有外生殖器等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
对稻秆蝇一代卵在田间的分布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代卵在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Iwao(1968)方法拟合,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N=(t/D)  相似文献   

11.
对甘薯麦蛾生物学习性及其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观察研究。该虫在永州一年发生5代,田间世代重迭,8~10月为严重为害阶段。提出了针对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起源于南美洲的一种毁灭性入侵害虫,近年来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快速扩散并已入侵我国,对我国茄科作物产业具有高度潜在威胁。番茄潜麦蛾具有潜叶、蛀果、生活史短、繁殖力强等特性,导致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手段对其防治效果有限。国际上针对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已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筛选了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物。本文从番茄潜麦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生防微生物、驱避植物及其提取物几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在今后我国番茄潜麦蛾的绿色防控中,可深入开展适应我国农业生境的生防物种引进、本土生防生物资源挖掘、生防生物产业化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可通过对生防生物的组合运用和农田景观生态调节等措施促进生防生物的综合利用,以保障我国茄科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临沂市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出口农产品仓储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类调查,研究其群落的一般结构。结果表明,鞘翅目昆虫(41种,占总物种数的75.39%)和鳞翅目昆虫(4种,占总物种数的7.41%)构成了该群落的主体。根据对优势种群的研究发现,玉米象、赤拟谷盗、印度谷螟、麦蛾等是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4.
田间分小区种植17个小麦品种,穗期自然感染麦蛾,收获前测量各品种的主要穗部特征,收获后检查受害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受害率、千粒重损失量和损失率等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籽粒受害率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此结合新复极差测验比较,可将供试17个品种对麦蛾的田间抗性分为高抗、抗、中抗或中感、高感4种类型。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受害率与小麦穗部10个主要特征相关分析表明,籽粒受害率与穗  相似文献   

15.
1997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呼和乌素农场,对小尾寒羊和内蒙古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进行育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杂一代公羔组)和第2组(杂一代母羔组)的全期增重均在15kg以上,第3组(纯一代公羔)和第4组(纯一代母羔)全期增重均在10~15kg之间。杂一代羔羊具有较好的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抗冻性鉴定的方法指标及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评价冬小麦抗冻性鉴定的方法包括田间直接鉴定,人工气候模拟鉴定和间接鉴定方法。田间成活是越冬作物抗寒性测定最基本的方法,人工冷冻技术可以减少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用冷冻成活率可以作为评价遗传型抗冻性的标准,评价了冬小麦15个生理、生化和形态性状,证明许多性状与田间成活指数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说明被筛选出来的这些性状,能够对田间成活测定的可靠性加以补充说明。本研究中。发现半致死温度[LT#-(50)],分蘖节含水量[CH#-(2)O],叶片含水量[LH#-(2) O],直立性(ERECT),分蘖节入土深度(CDEP),电导率(EC),钾离子含量(K#++),细胞液浓度(CSC)和存活率(SR)与田间成活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3#+(**),-0.7986#+(**),-0.8217#+(**),-0.8512#+(**),-0.8924#+(**),-0.6552#+(**),-0.6681#+(**),0.8650#+(**)和0.8415#+(**)。本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求拐点温度来计算LT#-(50),与田间直接鉴定结果基本吻合,组织含水量,幼苗匍匐性,K#++含量,测定结果不仅和田间成活指数接近而且快速简单,重演性好,适于大批量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7.
贮粮害虫又叫仓库害虫,是指在仓库内为害各种贮藏粮食的害虫,常见的有麦蛾、玉米象、豆象等。其防治方法如下:1田间和场头防治对田间繁殖的害虫,粮食收割后打场时,要打扫干净,不要把已经有了害虫的粮食和没有害虫的粮食混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邱光,顾正远,倪寿坤,端木和林(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句容县农业局)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超高效低毒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试验已证明它对褐稻虱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表明,稻水象甲在浙江省双季稻区年发生两代,主要以一代幼虫致害早稻。每年春夏秋3次迁飞是构成其田间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春季越冬代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一代致害种群,风和降雨影响气温的变化而左右迁入峰期的早迟;一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少量落入秧田者和早稻收割时散落田内而晚稻插秧时尚未迁离的个体构成二代虫源,故二代种群一般不会对晚稻构成威胁;秋季二代成虫羽化后滞育越冬。稻水象甲飞行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其远距离自然扩散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严格控制人为传带是控制疫区扩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苏粉11号是以TM-06—1为母本,以TM-06—14为父本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果实高圆形,单果重220g左右;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粉红色;田间抗病性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番茄花叶病毒(ToMV)、叶霉病、枯萎病;适宜番茄黄化曲叶病暴发严重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