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素治疗腹泻,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素治疗腹泻、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王临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人与动物出现腹泻、脾虚的现象都明显的表现出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症状。本研究为了探索柞蚕素对治疗人腹泻、脾虚的作用,以达到调节改善肠菌群之目的,特设计以小鼠...  相似文献   

2.
柞蚕抗菌多肽对若干蔬菜细菌病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抗菌多肽对若干蔬菜细菌病原的抑制作用王富德,赵姝华,张世苹(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经生物或理化因子诱导柞蚕蛹产生的抗菌多肽,具有较强的广谱杀细菌能力。已报道可被柞蚕抗菌多肽杀灭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马铃薯、烟草、番茄、桑、桉树、木麻黄青枯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柞蚕微孢子(Nosema antheraeae)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为柞蚕微孢子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分析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方法】采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用DNAStar软件,用Clustal W 的比对方法得到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得到柞蚕微孢子的核糖体小亚基rRNA(SSU rRNA),转录间隔区(ITS),5S rRNA的全长,得到核糖体大亚基rRNA(LSU rRNA)的部分序列。【结论】柞蚕微孢子的核糖体基因排列顺序为LSU-ITS1-SSU-ITS2-5S与Nosema bombycis 相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排列方式。将微孢子SSU rRNA基因和ITS结合起来分析微孢子的亲缘关系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辽宁农业科学》2012,(6):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身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3年为适应辽宁省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需要,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连市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是专门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学理论、昆虫学、作物学、园艺学等农业资源利用研究的事业单位,重点以昆虫基因工程研究、野蚕(如柞蚕、家蚕、樗蚕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为主。研究所同时也是辽宁省野蚕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60)Co-γ射线1~100×0.258C/kg照射量辐射柞蚕蛹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研究.柞蚕蛹解除滞育后,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经照射后,发现60Co-γ射线对柞蚕蛹呼吸代谢、血淋巴中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雌性个体影响比较大,对血淋巴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当照射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对各种代谢均有抑制趋势,高照射量还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种柞蚕抗菌多肽的抑菌作用研究简报赵姝华王富德张世苹(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大连116025)经免疫或物理因子刺激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可大量产生抗菌物质,其中包括凝集素、溶菌酶、抗菌多肽和抗菌肽。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130kd左右,起识...  相似文献   

7.
柞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柞蚕摄食因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人工饲料摄食率低而不稳制约着作蚕人工饲料的实用化,其核心问题是柞蚕摄食因子即作柞蚕诱食,咬食,吞咽因子均不清楚,为此开展了本项研究。该项研究为改进和完善柞蚕人工饲料配方,促进柞蚕人工饲料实用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延边特产研究所是一家以研究与开发长白山野生动、植物及菌物资源为宗旨的国有地区级公益性科研机构。前身是延边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1984年由时任延边州委书记赵南起提议扩建而成。 现设有经济植物、中药材、经济动物、柞蚕、真菌、新产品开发及生物技术等七个研究室和综含办公室、科研科、财务科等三个后勤保障科室,有职工50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3人。现有办公实验楼面积2000余平方米,实验用地1O公顷,柞蚕养殖基地380公顷。  相似文献   

9.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  相似文献   

10.
柞蚕茧的鉴别、贮藏与保管周敏砚,吴玉美(辽宁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柞蚕茧是纺织工业的原料,蚕丝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柞蚕雌蛾剖腹卵已成为繁殖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荔蝽平腹小蜂(Anastaeussp.)等卵寄生蜂的...  相似文献   

11.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研究Ⅲ.蚕得乐对柞蚕生物效应的研究吴佩玉魏成贵(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蚕得乐是预防和治疗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和空胴病的一种新药剂,并且对柞蚕具有促生助长增产的生物效应,在国内外居首列。关于“蚕得乐”预防和治疗柞蚕软化病的效果,笔者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2.
《辽宁农业科学》2013,(6):F0003-F0003
成果名称:柞蚕绒茧蜂病控制技术研究 成果概述: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主要柞蚕区均有发生与危害,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其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解决该病日趋严重的危害,在国家商务部茧丝绸发展基金的支持下,从维护蚕场生态平衡及确保柞蚕生命安全与人食用安全的实际出发,首次系统的研制出专用防治药物“茧蜂克星”,彻底控制了该病对柞蚕生产日趋严重的危害,填补了柞蚕绒茧蜂病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被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柞蚕电,磁处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电、磁处理效应研究曾昭镛王式嫒王学英(辽宁省蚕茧总站沈阳110036)(沈阳农业大学)近几年来,我国生物磁学研究和应用发展较快,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有诸多报道,但电、磁处理柞蚕卵国内外尚无报道,80年代曾有研究用永久磁铁处理柞蚕卵,因所用磁场体积太大...  相似文献   

14.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Ⅰ.发病规律的研究吴佩玉,魏成贵(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软化病,过去泛指为与柞蚕消化道病变相关的死后尸体不烂、不硬化的病害,所以是多种病害的统称。随着研究的深入,软化病又分出几个类型。1979年,于溪滨等从柞蚕软化病病蚕中分...  相似文献   

15.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16.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三大重中之重技术。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工业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所指的生物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五大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划时代的,影响21世纪的新文明正在全球展开,这就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文明-主宰21世纪的文明,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应如何发展,应如可参与国际竞争,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这一认识,对生物技术经济学加以研究,力求从一侧面来探讨生物经济增长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恒温和变温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种茧进行暖茧,研究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成虫的产出卵率及卵的普通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方式比恒温方式符合柞蚕成虫的生理发育节律,有利于成熟卵粒的形成,对提高柞蚕成虫产出卵率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而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卵的普通孵化率的影响没有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东部地区的岫岩是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柞蚕场植被进行野外调查与测试,阐述了柞蚕场植被的分布特征,探索出了柞蚕场被的动态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对退化的柞蚕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Ⅱ.防治技术研究吴佩玉,魏成贵,徐公晟,王洪军,宋荣财,郑士印(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庄河市蚕业站)(大石桥市农业局)柞蚕软化病是柞蚕三大病害之一,而软化病又包括柞蚕空酮病、吐白水软化病、细菌病(皮条、稀屎腚)。生产中发生最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