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北虫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景刚  刘影 《食用菌》2008,30(6):27-28
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北虫草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纯小麦培养基培养的北虫草子实体产量高、质量好;随着培养基中玉米糁含量的增加,北虫草子实体产量随之降低,质量渐差。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3.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虫草2种不同主料培养基及培养基不同主料与营养液比例进行对比试验,根据菌丝萌发时间、转色时间、出草时间、北虫草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生长周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麦粒为主料、主料与营养液比例为1∶1.6的培养基培养出的北虫草出草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蛹虫草人工培养的营养基质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以大米为固体营养基质蛹虫草菌丝长势最好,长满瓶的时间最短,小米次之;营养液中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的氮源为蛋白胨。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营养液的适宜配方为蔗糖2%,蛋白胨1.5%,MgSO40.1%,KH2PO40.1%;固体培养基质的适宜配方为大米60 g,料水比(固体基质/营养液)1∶1.5,pH 5.5~6.5。试验为蛹虫草的人工固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北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固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能够利用的固体培养基的种类较多,在单一的固体培养基质中,以大米为固体基质菌丝长势最好,出草率最高;但在大米中加入10%~15%麦麸,其菌丝长势和出草率都优于单一大米的基质;对营养液进行对比试验及L9 (34)的正交实验,确定营养液的适宜配方为蔗糖2.0%,酵母膏1.5%,MgSO40.l0%,KH2PO4 0.10%;北冬虫夏草固体培养基质的适宜配方为大米85%、麦麸15%,500mL的装量为60 g,pH值5.5~6.5,料水比(固体基质∶营养液)1:1.5.  相似文献   

7.
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条件及其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米合成培养基培养北冬虫夏草,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及与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每50g培养基产鲜虫草子实体约25g。分析栽培虫草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表明,北冬虫夏草在许多成分上与冬虫夏草相似,某些药用成分更优于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8.
唐葡萄 《食用菌》2007,29(1):37-38
近几年来北虫草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北虫草价格已经回落不少,而栽培成本没有降低,单位产量和品质也没有大的提高。现根据本人的栽培实践,简单地介绍一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菌种制作目前多数栽培户采用的是摇床制种,然后兑水稀释。采用这样的方法是相对安全,不易感染。但制种量少,时间长,兑水稀释栽培后,培养基内生长点少,发菌慢,培养基易感染,并且容易造成培养基内外上下菌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的代料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栩  刘守华 《食用菌》2003,25(1):23-23
通过对以小米,玉米渣代替大米进行蛹虫草栽培试验,同时进行大米加猪血培养基配方的改良试验,结果证明,小米,玉米渣完全可以代替大米栽培蛹虫草;大米加猪血培养基的改良更适宜蛹虫草菌丝的生长,使其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蛹草拟青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蛹草拟青霉cmily-02产虫草素得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以虫草素产量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筛选出最优固体培养基为:大米粉2.0%、青稞粉0.5%、玉米粉3.0%、黄豆粉0.5%、粗麦麸30%、KH2PO3 0.05%、MgSO4 0.1%。从培养温度和干燥温度2方面,探讨了温度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得出产虫草素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最佳干燥温度为30℃。通过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虫草素产量可达到1 850μg.g-1。  相似文献   

11.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启田 《食用菌》1998,(6):30-31
我国栽培和利用灵芝历史悠久,近年来灵芝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传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对灵芝的栽培方法作了研究,现简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为赤芝,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粉2%,蔗糖1%,料水比1∶1.6。栽培料培养基:①阔叶树木屑70%,棉子壳18%,玉米粉10%;②棉子壳70%,木屑18%,玉米粉10%;③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各配方均要加石膏粉、蔗糖各10%,pH自然,料水比1∶1.6。 1.2 试验方法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两点接种)按常规法进行。原种瓶装200g,17×33cm的栽培袋装400g干料,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养。试验设计:①瓶栽与袋裁;②不同开洞数(2、4、6)对比;③注水、覆土与墙式栽培对比;④不同配方袋栽对比。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50袋(瓶)。生物产量以总袋(瓶)数作统计进行平均。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  相似文献   

12.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现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菌种退化、产量降低等同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不断地选育新菌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是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笔者在实践中摸索了一种混合培养法,现简介如下:(一)材料菌种育猴头和平菇.斜面和甲板培养基均为土豆蔗糖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棉子皮78%、麸皮20%、糖和石膏各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料水比1∶1~1.05.(二)方法①混合培养:将猴头和平菇菌种混合培养于同一斜面上,基本长满斜面后用蜡封口,置冰箱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营养液,最终确定以大米为主料的代料栽培蛹虫草的营养液配方:玉米粉200 g/L,酵母膏8g/L,MgSO41.5 g/L,KH2PO4 2.5 g/L.添加此营养液,蛹虫草瓶产量(干)5.26 g,比对照增加了1.83倍.  相似文献   

15.
将采自长春净月潭的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蛹虫草菌株进行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配方1上菌丝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氮源对北虫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北虫草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上,以其体内的有机氮化物作为菌丝生长的氮源。经人工驯化后的北虫草可在添加了营养因子的米饭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子座。在所添加的营养因子中,用于代替蛹体的有机氮的种类和数量对北虫草的生长影响最大。本试验通过在米饭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氮源,旨在筛选出既能满足北虫草生长对氮的特殊需求,又经济实用的氮源添加物,为北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种:北虫草菌种A6号,公司自培育。1.2基本培养基(CK):大米96%,蛋白胨2%,蔗糖2%,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微量。1.3供试氮…  相似文献   

17.
宋洁  刘晓红 《食用菌》2020,(1):67-70,76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影响虫草素提取率的5个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液料比、超声功率)进行筛选,以优化北虫草小麦培养残基中虫草素超声提取工艺。根据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液料比为响应因素,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北虫草培养残基中的虫草素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北虫草小麦培养残基中虫草素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5min,提取温度45℃,提取液(m L)料(g)比20,虫草素提取率为0.0994%。  相似文献   

18.
不同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影响不同。对蚕蛹虫草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三因素进行优化,以接种后蚕蛹感菌率、出草整齐程度、转色情况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通过菌株活性检测,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蚕蛹虫草菌种;通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发菌快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分别采用喷洒、浸泡、注射的方式接种蚕蛹虫草液体菌种,筛选出最优接种方法为注射。  相似文献   

19.
代料香菇采过几潮菇后,由于料内水分、养分严重消耗,以及代谢产物的积累致使pH值下降,而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具体表现为菇体小,盖薄,易开伞,产量低.笔者于1990~1991年对香菇菌筒用不同营养液进行浸泡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以出过四潮菇的菌筒为试材.原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各1%,多菌灵0.3%,料水比1∶1.4,每筒干料重100g.菌种Cr-02.(二)方法选无杂菌、无虫害的完整菌筒200个,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液体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正交设计试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如下 :玉米粉4% ,黄豆粉 0 6 % ,酵母汁 0 3% ,K2 HPO4 0 0 5 % ,Mg SO4 0 0 5 % ,接种量 3% ,pH5 5。此培养基组合在 2 5℃培养 1 4 4h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 1 83g/L。碳源因子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