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大棚冬莴苣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地选择、品种选择、育苗及苗期管理、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棚冬莴苣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市秋冬莴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市近4000亩.通过品种调整及设施栽培.主要以春节前后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由于此时正值冬淡且又逢大节,市场销路好,平均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好的年份达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白银市靖远县温室大棚内外最低气温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棚内外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根据预报结果结合冻害调查和有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大棚蔬菜苗期、花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相应的预报服务指标,以本站日最低气温来表示,各级冻害指标分别为:苗期,轻度:番茄-10.1~-13.9℃、黄瓜-4.3~-10.8℃、甜椒、茄子-0.4~-8.6℃;中度:番茄-14.0~-19.3℃、黄瓜-10.9~-17.7℃、甜椒、茄子-8.7~-13.8℃;重度:番茄-19.4~-20.7℃、黄瓜-17.8~-18.7℃、甜椒、茄子-13.9~-16.2℃。花果期,轻度:番茄-4.3~-13.8℃、黄瓜-0.4~-10.0℃、甜椒、茄子2.9~-4.9℃;中度:番茄-13.9~-19.3℃、黄瓜-10.1~-16.1℃、甜椒、茄子-5.0~-13.8℃;重度:番茄-19.4~-20.7℃、黄瓜-16.2~-20.7℃、甜椒、茄子-13.9~-17.2℃。当棚内最低温度≤5℃持续时间超过20 h和30 h,大棚内所列作物均将出现中、重度低温冻害。并提出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棚内的莴苣栽培技术,包括莴苣的品种选择,治理病虫,调整湿度温度等各种不同方面的需求,为更广阔的大棚莴苣栽培作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棚栽培早春莴苣宜选用耐寒性强的尖叶早熟品种,如合肥尖叶鸭蛋莴苣和北京鲫鱼莴苣等。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地利用大棚冬春季潜在的温光资源,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浙江省嵊州市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对莴苣的传统栽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一是露地栽培改为大棚栽培;二是将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旬上市改为9月中下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三是将密播育苗改为超稀播育壮苗;四是将农家品种改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五是在防治莴苣病害上将片面强调控制环境湿度防病,改为适当控制湿度,强化肥水调控的综合防病。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棚采取冬莴苣与早春辣椒复种,可以明显提高棚室利用率,增加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大棚春莴苣提早栽培既能缓解春淡,又能提高菜农收入,高效田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但栽培不当,效益则很低。为使该技术在我地更加成熟,并加快推广,近两年笔者对该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沛县温室大棚莴苣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寿光市地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总结了寿光地区莴苣大棚越冬栽培的关键技术,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科学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环渤海地区的莴苣越冬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对莴笋硝酸盐含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3种肥料,研究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对莴笋(Lactucasativavar.angustanaIrish)积累硝酸盐及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砂半泥土和紫色大土上,植株硝酸盐含量均以施用农家肥最低(半砂半泥土为279·5mg/kg,紫色大土为335 2mg/kg),施用三元复合肥最高(相应为560 7mg/kg、604 4mg/kg),施用恒昌多元有机营养肥居中(相应为365 1mg/kg、419 8mg/kg),差异达极显著水准。而且紫色大土上生产的莴笋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半砂半泥土,施肥后3d硝酸盐含量高于施肥前3d。3种肥料处理的莴笋产量、植株高度和开展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3个耐热品种(“意大利全能生菜”、“耐抽薹生菜”和“辛普森-精英”)和3个不耐热品种(“生菜王”、“大速生”和“嫩绿奶油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散叶莴苣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情况、细胞膜透性、保护酶相对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苗热害指数是鉴定散叶莴苣的耐热性的理想指标,高温导致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生菜褐变的发生,减缓其褐变进程,研究了生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和部分抑制剂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多酚氧化酶最适pH为8.0,最适底物浓度为0.3 mol·L-1,动力学方程为V=0.8859[S]/(0.0617+[S]),最适温度为25℃。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对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生菜内外部叶片的酶活性随着酶液存放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意大利生菜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意大利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amosa Hort.)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有效氯含量(0、0.5%、1.0%、2.0%、4.0%)的漂白水灭菌,于MS培养基上培养无菌苗。取4~5 d苗龄的无菌幼苗子叶,在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进一步诱导生芽、生根,筛选最佳诱导激素配比及激素浓度。[结果]意大利生菜种子经有效氯含量1.0%的漂白水处理,于MS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意大利生菜无菌苗。无菌幼苗子叶在MS+0.5 mg/L 6-BA+0.20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的培养基上,可以得到理想的意大利生菜愈伤组织;在MS+0.25 mg/L 6-BA+0.20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的培养基上,最有利于意大利生菜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发生且对后期生根有良好的诱导作用。[结论]配合使用一定浓度的6-BA和NAA可有效建立意大利生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建立意大利生菜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冻害防御是日光温室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日光温室低温冷、冻害成因及防御技术的进展研究,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日光温室自动补温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有利变异性状的油麦菜嫩茎的腋芽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结果证明:诱导变异油麦菜腋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是1/2MS BA0.2 mg·L-1 IAA0.2 mg·L-1;变异油麦菜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是MS BA0.2 mg·L-1 NAA 0.2 mg·L-1;变异油麦菜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是1/3MS IAA0.4~0.8 mg·L-1;采用生根继代方法每年可繁殖出3.514.6个后代,所建立的无性系优良变异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筛选适宜苔干生产的肥料组合。[方法]以一米青苔干为试验品种,根据不同肥料品种和用量,设置2个系列共8个肥料组合,考察不同肥料组合的施用对苔干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综合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来看,施用肥料组合Ⅱ-3对苔干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最佳。[结论]该试验可为苔干肉质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莴笋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本质原因,对莴笋进行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处理,并置于1、4和8℃条件下贮藏,分析莴笋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数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粉末状处理在8℃下贮藏时,莴笋最早检出亚硝酸盐,且亚硝酸盐积累量最大。莴笋中菌落总数变化与亚硝酸含量变化存在动态关系,3种初加工方式莴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慢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低及最早检出时间都表现为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分离得到的6株细菌具有硝酸盐还原特性,为挑取总菌落数的6/10,初步推断硝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了莴笋中亚硝酸盐的积聚。  相似文献   

19.
冬季温室大棚蔬菜温度管理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05-10706
综述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冬季温室大棚蔬菜温度管理研究发展概况以及各种方法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生菜种子能快速萌发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将植物激素赤霉素作为加快其萌发生长的促进剂。本试验选取菊科莴苣属的罗马直立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赤霉素浓度梯度(0. 001,0.01,0.1,1,10,100μmol·L~(-1)),研究赤霉素对生菜种子的萌发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赤霉素GA3有助于提高罗马直立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子叶长和鲜质量,各指标随着GA3浓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1,1,1,10,0.1,10,10和0.001μmol·L~(-1)达到最大值,与CK差异显著;罗马直立生菜幼苗下胚轴长度随着GA3的升高而增加。综合各项指标,以1~10μmol·L~(-1)浓度的GA3在促进罗马直立生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发育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